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电视新闻记者的突破与创新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受众环境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研究

(一)尽可能地满足受众需求

新媒体中的新闻信息包含多领域、多方面,有着生活气息强、信息针对性高等特点,实践证明这些内容确实要比政策法规变化、时政新闻来说更有吸引力,且受众在观看新闻作品时也可通过评论区与观看者、媒体人之间达到良性互动,这也是很多受众选择新媒体的主要原因。由此,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该转变观念,尽可能地满足受众需求,向着领域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用语生活化方向发展,但要有别于新媒体与自媒体,始终坚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新闻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为必要前提,去思考新闻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进军网络阵地并扎稳脚跟。

(二)保证新闻质量

新媒体中的绝大多数自媒体都想着在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媒体市场中获取更多经济收益,片面追求热点、爆点新闻,有时甚至不惜为了关注度而蓄意炒作、提供虚假信息等博人眼球,导致信息的真伪无从查证,受众成为了其盈利的牺牲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甚至一些新闻还会导致社会恐慌。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不仅要满足受众在新闻形式与涉及面上的要求,更要把好舆论关卡,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基础,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为受众带来真实可信的高质量新闻,让群众有闻可信、有理可依,不仅起到整治新媒体乱象的效果,更是坚持传统、谋求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新媒体视角下电视新闻记者的突破创新

(一)调整心态,直面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挑战,电视新闻记者要直面挑战、不能退却,要努力调整心态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去寻找崭新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放下主流媒体人高高在上的架子,认真学习新技术、着力解决新矛盾,切勿妄自菲薄。其实电视记者可以学学纸媒记者在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时的转型升级策略,借鉴其成功经验就新媒体进行具体分析,找准自身定位,为受众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新闻服务。

(二)守正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适应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电视新闻记者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树立融合发展观念,发挥创新精神,结合所在单位的具体特点与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积累量变以促成质变,在新媒体环境中彰显记者个人魅力与电视媒体特点,营造品牌效应。

除此之外,要始终以专业能力当做核心竞争力,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开展各项工作,分析自媒体在新闻搜集与处理等方面的不足,走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本地新闻报道,以媒体平台与力量打造一个个百姓身边的“网红”,让受众真切感受到新闻在身边、媒体在行动。

(三)品质致胜

网络信息具有真假难辨、内容同质化严重、新闻文不对题等问题,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从自身出发,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找准新闻信息,快速搜取新闻资源,来保障新闻质量,在客观还原事件真相的同时,迎合受众对新闻深度的需求,适当加入一些主观的建议或看法,以起到引导与解读作用。

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直播已经成为常态,新闻记者不仅会在电视节目中连线主持人,更会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交流,而直播不同于采访,其没有彩排、不能后期删减,全靠记者现场发挥,由此,为了保障新闻直播质量,记者就必须着力提高个人主持水平,以深厚文化底蕴为依托,根据事件内容与受众群体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转变,用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与细致入微的报道来吸引更多观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视角下电视新闻记者突破创新的必要性,相关工作者应从自身入手,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与网络文化,看看受众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分析新媒体的缺陷与不足,研究如何在当下环境中提高新闻影响力、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将思想转换为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思考,紧跟时代步伐,为媒体融合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受众环境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公 示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环境清洁工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漫观环境
公示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