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020-11-17陈坚,李崴,刘志新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因而,走开放发展道路,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这个时代潮流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深刻论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为当今人们认识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理论指引。
中国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1979年,中央决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出口特区正式改成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决定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等三个省会城市。同年,设立海南省、兴办海南岛经济特区。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此后,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通过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口关税、增加特色优势产品进口、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向世界释放中国扩大进口的积极信号,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经过40多年对外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和外商直接投资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2019年,我国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2014年至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8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171.2亿美元。
实践表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改革开放初期,在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很多人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国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管怎么变,对中国而言,形势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今我国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因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不仅不能退缩关门,而且应主动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这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阶段迈进。中国愿意并将与更多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一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构成一国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加强产权保护等措施,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的五大战略举措
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同时,宣布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五大举措。第一,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第二,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战略,增强开放联动效应。第三,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第四,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增强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希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能够早日签署生效。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中国将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第五,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各个区域开放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走在了前面。近年来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步伐有所加快,但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仍显缓慢。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改变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开放状况,拓展和优化区域开放的空间布局,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不仅海上要对外开放,陆上也要对外开放;不仅东部地区要开放发展,西部和内陆地区也要开放发展。尤其是通过西部大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我国西部开放发展步伐,培育若干新增长极;鼓励东部地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遵循市场规律向西部转移产业,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发挥西部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同时,支持沿海地区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以培育一批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为抓手,整合、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发挥建设性、负责任大国作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
正如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示,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既有利于发展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