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夏天(外一篇)

2020-11-17作者胡勉之

创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洪湖鱼虾大雨

作者:胡勉之

学校:北京市师达中学

听说,“五一”假期结束后,学校的作息时间就要改回“夏季作息”。夏天来得这样快吗?我有点不敢相信。但天气确实已经闷热起来,街上的绿意也日日见长,春装一件件被收回衣柜里,恼人的蝉噪也已经不远了。

夏的颜色是单调的。春天的姹紫嫣红,过了一两个月就只剩下了绿色。树叶的绿是浓郁的。早晨、中午,当头的阳光照亮了各个角落,但是唯独不能把树叶穿透。严密的树叶结在一起,把阳光全挡在了半空中,给地面留下深一片浅一片的树荫。墨绿色的树冠又挨在一起,沿着大街小巷,形成一道结实的绿网。这个时候,走在街上,是保准见不到太阳的。树叶的另一面毫无保留地反射着阳光。站在楼上往下看,亮绿色的叶面晃着光,同样结成一道绿网,只不过这道绿网同太阳一样明亮。风吹过来,绿网这才露出一个个细密的网眼。网眼中的阳光连同深深浅浅的绿叶交织在一起,跳跃着,闪烁着,欢迎着躁动的夏天的到来。

夏的声音比颜色要丰富多了。最先发声的,是风。从远处吹来的阵风刮过栅栏,声音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发出明快的“咝咝”声。接着,它翻滚着跃过金鱼塘,卷起一阵波浪,与水的荡漾声混在一起,吹向更远处,把更多不同的声音带来又带走。鸟鸣声在夏天成了各种虫鸣的装饰音。夏天的清晨,麻雀悦耳的嗓音时不时从窗外传来,正当你想伴着麻雀的歌声再小憩片刻时,蝉噪声却突然袭来。聒噪的蝉声就此成了一天中挥之不去的背景音,仿佛在催促我们和大自然一同忙碌起来。风声、蝉声,一个作为旋律,一个作为节奏,谱出了夏天紧凑的乐章。

一年四季,最惹人烦躁的是夏天,但夏天却又必不可少。夏天是忙碌的开始,是生活最火热的时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展现生机的大舞台。一年之计在于春,夏天没有“计”,夏天能给我们的,只有一个个汗流浃背的“现在”。

最地道的家乡味

我的老家在洪湖岸,长江边。

要是一定得找出什么能代表家乡的味道,那莲、藕、各种鱼虾水产都可以参加选拔。可是,放眼全国,鲜美的水产并不稀奇。

其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家的空气。老家最为人熟知的荷花、荷叶、河鲜湖鲜,都要归功于空气。

家乡的空气,一个字:湿。夏天,鼻孔里像塞上了两个用热水泡过的棉球;冬天更甚,感觉全身都要“结冰”。不管什么季节,乡亲们走到自家阳台上第一句话总是:“这衣服怎么还没晾干!”

家乡多雾,但那里根本没有“雾天”这个概念。在人们的印象中,家乡的雨天就应当是水汽四散,晴天就应当是一片迷蒙。“浮云蔽日”很少出现,因为云也被遮上了一层薄雾。最叫大家讨厌的是连下数十天的雨。只有夏天回到老家,才能深切体会那里流传最广的“谚语”——天气分三种:大雨刚停,正在下大雨和即将下大雨。

这样的天气,也造就了老家的民风。下雨了,菜市场关门,那就明天再买菜,反正家里有成盆成盆的鱼虾;天气太潮,那就先不洗衣服,实在需要洗,那就把衣服搭在空调下吹干。不要着急,时间总有的是。一到年关,家家户户都打着雨伞贴福字、换春联、挂灯笼、换地毯。下雨的时候,家门外是忙碌的,家门里则是从容的。

家乡的冬天实在不好过,室外冷,室内更冷。这是室内水气沉降造成的。面对“冷水浴”一般的天气,人们也总能想出办法。我常听爸爸说起他小时候和阴冷战斗的“光辉事迹”。那时,家里连热水袋都没有,老爸找来几个瓶子装上热水,变成了自制的热水“瓶”。

其实,潮湿的空气也为家乡带来了无比优厚的条件。我家靠近洪湖,湖中有最负盛名的荷花、湖藕、莲蓬,远销全国各地。多亏了湿润多雨的天气,洪湖才能一直保持着优质的水源。雨水还为家乡的养殖业提供了不少“天然鱼塘”。就连家乡的优质大米,也要归功于夏天的湿热气候。

现在,再要我评出最地道的家乡味,不是莲藕香,不是鱼虾鲜,而是天将下雨前泥土的气息,它氤氲在大地上,弥漫在我心里。

猜你喜欢

洪湖鱼虾大雨
在水之湄
一场大雨
搂网不说泄气话
大雨
海水不能喝
连降大雨:出镜率最高的应该就是它们了!
瞻仰洪湖烈士纪念碑
洪湖 “八个一”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
在洪湖
化妆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