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造“四全媒体”看记者的融合转型
2020-11-17◎龚雪
◎龚 雪
一、深刻理解“四全媒体”本质内涵
2019年1月2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他指出,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随后,同年1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5版发表了评论文章,题为《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再次提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文章说:从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发明是继文字、印刷术、电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各种有形介质都数字化,实现了多种媒体技术的整合。“全程”,突破了时空尺度,零时差、“五加二”、“白加黑”,传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手机就可以获得;“全员”,突破了主体尺度,从“我说你听”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多对多传播,互动性也大大增强;“全效”,突破了功能尺度,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成为“信息一条街”。
“四全媒体”是指伴随媒体对各种媒体技术、载体的充分应用,从而使得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信息交叉综合更立体、更丰富,有着更全面的效果,再加之受众的不同程度参与,从而使得媒体能够向受众释放出更强大的效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它突破了生态尺度,集成了信息、内容、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因此,“四全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密切融合实践的产物,是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趋势。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分析
(一)新闻产品形式丰富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迈出创新步伐,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社交平台、移动直播平台、云平台等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创新传播形式,纷纷推出直播新闻、大数据新闻、H5、无人机航拍、互动游戏、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形态产品,进一步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吸引力。
如今,新闻传播有“读图”、“微视频”倾向,对视觉设计的要求更加丰富。同样的报道主题,以图文、图解、及音视频、动画、游戏等生动活泼方式来表现,传播效果要远胜于“文字+静态图片”的单一形式。要想实现媒体的融合与转型,就必须具有“技术+”思维,主动探求新闻内容与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二)新闻报道从“已经发生”到“正在发生”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在前者中占比99.1%。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因此,“移动优先”成为“四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即使是最新的“刚刚体”,也是已经发生过的,而不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而在“四全媒体”发展趋势下,新闻事件的内容由“已经发生”变成了“正在发生”,要求实现“直播态”的信息采集、编审和发布。新闻样态也由原先的文字新闻、视频新闻,转变为“直播新闻”,实际上对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事件的完整性有了更高要求。在“四全媒体”背景下,新闻事件将会更直观呈现在受众面前,伴随着新闻报道可视化、媒体内容数据化和信息呈现立体化,以直播与视频为代表的媒体转型成为重要风口。
(三)注重分享和再次传播
“四全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媒介格局、舆论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传播环境对新闻记者的采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更丰富的传统采编技能,还要有较强的新媒体采编技能。同时,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交互化,注重分享和再次传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没有终端的传播是没有意义的传播;终端接受效果不好的传播也是意义不大的传播;不考虑终端接受能力和规律的传播,是无的放矢,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社交平台上的实时交互和多维分发,将成为新闻传播爆炸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新闻记者要深刻理解“四全媒体”本质内涵,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实现新闻传播多领域拓展、全方位覆盖以及全天候延伸,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全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提高新闻素养
目前,各家媒体都打造起融媒体平台,构建“中央厨房”,而记者的能力也从传统媒体时代的“采、写、编、评”这些侧重于新闻生产方面扩展到传播方面,也就是说全媒体时代的记者所需要具备的是“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用户互动”的多维传播能力。
(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全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全能型记者,所以记者除了了解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广泛涉猎不同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现新闻素材、捕捉新闻线索,从而写出具备较强专业性和参考价值的新闻作品。
新闻采访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接触到各种新问题,记者应当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充实新知识、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升新闻专业水平。
(二)更新从业理念,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
全媒体时代,不同介质的媒体技术和传播特点不同,新闻表达方式也不同。记者必须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据此采写不同特点、适应不同传播平台的新闻内容。记者不再是承担简单的采访和写稿,还要掌握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技术流程和技术特点,让自身成为能够制作和生产适应不同媒介传播平台的综合高手。
比如传统媒体的文字记者,需要撰写适合微信公号和微博发布的新闻稿,甚至还需要学会摄影、摄像、录制短视频、剪辑等多样化的新闻生产模式。四全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技术维度将成为其多维传播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解传播介质,制作适合传播介质的新闻内容,将成为记者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内核。
(三)提高新闻传播能力
传统媒体时期,记者处于新闻生产环节,不直接参与新闻的传播环节。而“四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打破媒体之间的壁垒,也打破了新闻生产和传播之间的壁垒,新闻生产和传播有机融为一体。全媒体记者往往集采、写、摄、录、编、和用户互动等多种能力为一体,其中,记者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就必须构建起良好的互动思维能力,和用户进行良好沟通。
以往,不同媒体之间的信息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各自独立,有着各自的运作规则,互相不重叠。而全媒体时代,媒体开始拓展多种传播形式的综合发展,出现同一条信息多渠道传播的形式,多媒体的联动传播成为当下新闻和信息传播的常态。
打造“四全媒体”的目标是要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今,四全媒体时代已来临,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迫在眉捷,但是新闻优良传统不能丢。因此,记者要继续坚守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