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广播心理谈话类节目的策略
2020-11-17◎吴阳熊剑
◎吴 阳 熊 剑
一、心理谈话类节目需要关注时下热点
广播是大众媒体,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文艺节目,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都需要为大众群体进行服务。心理访谈类在节目定位上虽然会突出心理疏导,但也应该尊重大众传播规律,即使在主题策划阶段不以新闻热点为主题,也会在展开讨论时提及相关事件,以满足受众心理需要。同时笔者认为,广播心理访谈类节目要关注热点,但不必过于执着地求快求新,更不必面面俱到。
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广播谈话节目多是新闻类节目,其中大多数都在关注社会热点。但不能忽视的是,当前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自媒体平台上有各种类型的新闻,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平台还设置了专门的板块更新新闻热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都能在网络平台发布新闻,这些手段使网络平台的新闻比广播媒体更新、更快、更多,若我们的心理谈话类节目盲目追逐“新”和“热”,在探讨同一类话题时就极有可能出现重复,大众在更便捷的网络媒体上能接触到的信息,又何必在谈话类节目中听简单播报呢?
笔者以为,我们在选择一期谈话节目的主题时,在前期策划阶段可以将其他媒体的新闻作为一个素材库,为凸显自身媒体特点和优势,不妨在选择好某一条热点新闻作为话题后,再尽量将该新闻点做深做透,或以该新闻事件为切入点,在进行某一心理问题探讨时进行分析。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也和当下社会发展变化有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新闻的要求也逐渐有了一些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对深度新闻有需求,当他们对某一事件开始有兴趣时,会尝试去了解该新闻事件的背景,部分人还会想了解其他人对该新闻的观点和看法,还有一部分人更会希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需求在求新求快的平台上是满足不了的,而当下众多平台正暴露了这样的缺点,他们往往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只进行简单描述,缺乏深度报道,也缺少对人们的恰当引导。
以湖北之声《今夜不寂寞》为例,该节目在每周一和每周五是节目访谈的形式,会有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当中就某一话题为中心进行讨论,访谈进行中,主持人和嘉宾会有观点陈述,节目受众也可以在节目直播时参与互动来表达观点。在选择好节目话题后,节目主持人、嘉宾和受众三方共同配合,这正好与网络媒体有一个区隔,它能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更显专业性。
二、嘉宾是心理谈话类节目中的法宝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话题一般由主持人在前期策划阶段选择完成,而相关选题、文案准备好后,怎样满足人们对新闻背后信息的渴求,除了主持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外,嘉宾的观点就更加重要了。
在谈话类节目中,嘉宾是重要的信息生产者,他们的观点能跳出现象本身,关注事件核心,这也往往是受众最需要的。当然,这也要求节目嘉宾要有“谈资”,除了有专业背景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外,嘉宾对某话题应该占据足够的资料。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介绍,大众在谈话类节目中更想要了解一个现象或新闻事件的全貌。谈话类节目中的嘉宾要根据话题定位来选择,嘉宾请好了,整个节目就成功一大半了,可以说,嘉宾是广播谈话类节目制胜的法宝。另外,在心理谈话节目中,邀请嘉宾也不能贪多,不然在节目进行中,可能出现嘉宾之间讨论专业问题交流热烈,忽略了主持人和受众的情况,使得节目变成了“茶话会”,主题也容易跑偏。
虽然类似形式的节目在电视和网络也有出现并受到好评,但笔者观察,在做类似视频节目时嘉宾面对的受众不同,而且视频节目里的嘉宾往往要在节目进行中注意用词的同时注意仪态、坐姿,反而有些拘谨。而广播谈话类节目中,听众是看不到嘉宾的,嘉宾的压力明显减少,在节目进行中也可以更放松地与主持人、受众进行交流,阐述某些观点时也会流畅自如。
在谈话类节目中,嘉宾的语言是具有权威性的,嘉宾在解读相关话题时如果有技巧的话,更能大大提高节目的可听性。具有丰富学识和工作经验的嘉宾,往往能在某些事件的分析评论中,化评为聊,让节目更为生动。特别是心理谈话类节目,嘉宾除了做到会说、能说,还应顾及到受众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愿意听、听得懂。以湖北之声《今夜不寂寞》为例,节目会在周一和周五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担任常驻嘉宾,他们都是持有专业证书,在相关行业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在面对某一心理问题时有足够的处理经验。在开学季,今夜不寂寞节目推出了一系列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谈话类专题节目,由主持人通过新闻事件引导后,嘉宾再和大家多角度分析教育问题,节目嘉宾钱堃老师还引用了《易经》中的观点解决孩子家长心中的疑惑,缓解他们的焦虑。
三、主持人的定位尤为重要
在广播谈话节目中,能不能把已选择好的话题讲全、讲透,让大家理解并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能全依赖嘉宾的。嘉宾在某一知识领域是权威,但并不完全熟悉广播节目的传播规律,此时,主持人的引导和串联必不可少。而且在话题选择完毕后,主持人也必须通过自己对新闻的把握和对事件的理解,进行前期策划及资料收集,选择话题时,主持人还需考虑到节目话题是否对受众有吸引力,选号话题后该从哪一方面着手才能让节目更具可听性,这也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广播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虽然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多面手”,任何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的背后都只是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主持人还应对我国国情和社情民意有深刻理解。要善于收集当前热点新闻,要善于从偶发的新闻或事件中发现普遍性问题,还要善于了解受众需求。节目准备的素材越丰富,节目内容也会越全面,主持人在和嘉宾进行讨论时也会越充分。特别是心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也应该具备心理学知识,不然在嘉宾面前纯做“门外汉”,也难为受众做好服务和解读。主持人是联系嘉宾和受众中间的纽带,在和嘉宾谈话时能问出受众所想问的问题,才能让嘉宾给出真正的解决办法。广播心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应该各自有定位,不应是辩论或表演,而是要和场外的受众紧密沟通。虽然受广播节目直播时间所限,除了实时互动交流的受众外,主持人也要为同时在听但不便互动的受众提出心中所想,这也要求主持人在准备节目时不必追求一时的互动热闹,而脱离已定好的节目节奏。
每期《今夜不寂寞》节目之前,主持人及节目编辑都会针对已选择好的话题,查找、整理大量资料,准备节目期间还会在节目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收集听众留言和提问,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把大家近期都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归纳到一起,再尽量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并设置基本节目提纲,提纲准备好后再与节目嘉宾共同探讨。在节目进行当中,为嘉宾解读做补充,做好倾听者,也会通过互动平台即时分享听众观点,做好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