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做好扶贫领域报道

2020-11-17吕博林

新闻前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报黄梅县攻坚

◎吕博林 汪 欢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扶贫开发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角吹响神州大地。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大别山片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把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2013年以来,黄冈以军事作战机制推进脱贫攻坚,成立高规格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上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责任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作为收官之年,扶贫报道工作更要紧扣决战决胜主题,把握全面收官特征,坚持正面宣传,生动讲好扶贫脱贫故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特点,整合资源,做出一批有特色有分量有个性的报道,大力宣传报道黄冈扶贫领域工作中的亮点、经验、典型和成效,传递党的声音,讲好脱贫故事,总结提炼出反映黄冈特色的扶贫发展路径,为全市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记录成绩。

一、要选准基调,精心策划,展示媒体力量

媒体有“四力”,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好的脱贫攻坚报道必然是体现“四力”的绝佳载体。而要做好收官之年的扶贫报道,在采写过程中更要注意选准基调,精心策划,有的放矢,践行“走转改”、力促“三贴近”,让文字绽放最大魅力。

贫困地区情况不同,脱贫路径不同,如果不亲自去蹲点,很多情况想都想不出来,更不要说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

8月4日,《湖北日报·农村版》(农村新报)头版头条刊发了笔者采写的通讯 《项目跟着能人走 能人带动众人富——黄梅县产业扶贫探源》,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称赞,认为《农村新报》这张报纸很有活力、标题很接地气。

这篇报道,笔者结合本报特点,将视线下移,重点聚焦市县乡村,挖掘生动案例而采写的。

近年来,黄梅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从项目安排、金融支持、用地用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出台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鼓励和吸引了众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大量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了解到这一线索后,7月底,本报编辑部派笔者深入黄梅县农村,踏访众多产业扶贫基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扶贫车间,与镇村干部、农业企业及合作社负责人、返乡能人、脱贫户促膝交谈,见证了黄梅县产业扶贫的累累硕果,认为黄梅县产业扶贫经验务实有效,值得推广。

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同时,对主题思想提炼、标题制作、叙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几易其稿,仅标题制作就修改了三次,力求准确表达新闻主题,让标题活起来、新起来、动起来。

这篇稿件,通过蹲点一线专题采访,聚焦典型事件与案例,深入挖掘黄梅县可供各地学习借鉴的新举措新经验,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既锻炼了笔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采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新闻,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示了媒体的力量。

二、要选准角度,正向引导,侧重思想观念的力量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扶贫工作中,帮扶除了把脉会诊致贫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外,更需要送思想,送观念,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新闻媒体作为思想意识引导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宣传报道角度上应着重从摒弃等靠要等观念切入,通过宣传脱贫典型的示范推广效应,鼓励贫困户转变旧思想,树立新观念,积极与外界沟通,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实践者。

2020年7月17日,《农村新报》四版刊发的《逐梦小康的精神力量——看英山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文中以英山县“脱贫之星”、鼻尖打字残疾青年刘杭与人合伙经营的花店在县城开门营业为切入口,讲述了英山县自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后,面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和防止返贫的压力,英山把“精神扶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从精神层面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整篇稿件从精神励志强动力、典型引路迸活力、智力扶贫提能力三个方面,立足当地实际,拓宽思路,挖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推广性的好经验、好做法和鲜活事例,通过示范效应开阔贫困群众的视野,还通过刘杭的感言“想脱贫不仅要靠自己的双手,内心还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只有这样,脱贫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来揭示稿件主题,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黄冈日报》6月1日二版《田家镇294户扶贫户立志创业脱贫》、6月9日二版《红山镇引导群众自主创业》等稿件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贫困群众不服输、拒绝等靠要的精神力量。

三、要把准导向,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突出典型性、故事性

在脱贫攻坚报道的组织策划、议题设置、内容生产、等过程中,要坚持正确导向,守正创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多角度、多形式,突出典型性、故事性,让精准脱贫的理念和措施深入人心。

上接“天线”。上接“天线”是准确把握好扶贫报道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把握大势,对政策进行深度报道和解读,深刻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重要性的论述,吃透扶贫精神,深刻领会党和政府的精神意图,并通过通讯、消息、评论、理论和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传达,增强报道效果。

《农村新报》2020年8月21日三版《黄州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累累硕果》、9月8日《黄梅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9月11日四版《停前镇兴果茶产业鼓百姓钱包》、《黄冈日报》5月6日二版《蕲春开展第二轮消费扶贫行动》等稿件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角度报道面对今年疫情、洪涝灾害的冲击,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收官战,体现出各级政府对贫困人群加强思想和技能培训的努力。

下接“地气”。“地气”来源于“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报道中要抓典型,下基层,讲好扶贫故事,树立榜样,让脱贫攻坚找到可供学习的范本。

2020年6月5日,《农村新报》刊发的《周记权:住进新房又添丁,日子越过越甜》,讲述了54岁的周记权,原是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的贫困户,因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卧床不起,儿子患有精神疾病,日子艰难。这几年,在村里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父子俩受到治疗病情好转,盘下门面重启茶叶营生,不仅荷包变鼓顺利脱贫,还迎来桩桩喜事,住进了离县城不远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女儿降临,给一家人带来无穷的欢乐,也给周记权带来更大干劲。

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体系,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也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政策指引。下一步,要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规律,在新形势、新条件下以更宽的视野、更好的角度开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报道新局面。

猜你喜欢

新报黄梅县攻坚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养在“深闺”天下知 黄梅县住建局擘画城市画卷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为——浙中新报着力做好“商”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让宣传更出色 让成效更出彩——黄梅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宣传月活动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