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冠肺炎疫情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0-11-17李双成

当代贵州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宿主共生野生动物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等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尽管新冠病毒侵袭人类的中间宿主尚未找到,疫情具有突发性与随机性,但普遍认为是由部分民众乱逞口腹之欲、长期食用野味陋习所致。由此引发出一个值得思考的环境伦理问题: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人类自诞生以来,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可谓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的馈赠。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2019年的评估结果,全世界有20多亿人依赖薪柴来满足其初级能源需求,有40多亿人的健康保健主要依赖天然药物。地球生态系统每年固碳总量为5.6吉吨(1吉吨=10亿吨),约相当于全球人为碳排放量的60%。同时,自然还给人类提供休闲娱乐和心理体验等精神方面的惠益。另一方面,大自然也展示出冷酷无情的一面。气候变暖、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时刻危及着人类社会。以病毒疫情为例,给人类文明造成的损失可谓触目惊心。例如,1918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暴发,夺走了全世界5000多万条生命。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SARS和MERS冠状病毒等每一次暴发,人类都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经济代价。法国作家雨果曾概括自然对于人类所扮演的角色: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与病毒相比,人类是地球上的新生儿。大自然中病毒无处不在,但一般情况下蛰伏在动物身上,并不侵袭人类,有些种类如噬菌体病毒还能帮助清除有害细菌。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史中多次惨遭病毒攻击呢?究其原因,一方面病毒为了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变异很快,增加了进入宿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压缩或破碎化,增加了传播动物疾病的风险。另外,一些人偏好食用野味,有意或无意打通了病毒通过中间宿主进入人体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病毒疫情暴发也算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当行为的一种报复。因此,人类改变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起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是降低病毒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对人和自然关系命题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做出了认识论和价值观维度的阐释,而且规制了面对大自然人类应该如何做的伦理要求。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应当掌握自然规律,“治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在此基础上,适度利用和保护自然,最终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状态。

反思这次尚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窃以为应当从具有强制力的法规建设和软约束的环境伦理普及两个层面来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加快了保护自然的法治化进程。这次疫情启示我们,弘扬环境伦理知识,提升环境道德水准尤为迫切。

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尊重自然系统及其内在价值,承担善待和抚育自然的使命,提倡社会经济活动自然化。在涉及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环境灾难和人群健康事件应对上,反对生态霸权主义和狭隘的国家或种族利益优先意识,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宿主共生野生动物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穿山甲和新型冠状病毒到底啥关系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抓住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