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环保援助的战略重要性*
2020-11-17丁金光张超
丁金光 张超
[内容提要]环境保护是发展援助的重要领域,发展援助则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手段。近些年来,中国对外环保援助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环保援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环保援助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并积极利用非政府力量,创新援助模式,为援助对象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对外环保援助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并在拓展国际环保市场、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积极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发展援助资金投入迅速增加,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援助国之一。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人民日报》,2011年4月22日。2010~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根据日本学者估算,中国的发展援助净支出在经历多年增长之后,2018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26亿元人民币(约64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七位。③Naohiro Kitano,Estimating China’s Foreign Aid:2017-2018 Preliminary Figures,JICA Research Institute,2019.长期以来,中国在开展发展援助的过程中强调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聚焦于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的农业、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环境保护只是其中一个领域。这一状况在最近十几年发生变化,环境保护援助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政府文件以及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协议或联合宣言中。同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焦点,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援助承诺,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页。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上议程,开始谱写中国环保援助和国际发展援助的新篇章。
一
在发展援助实践中,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在农业、卫生和教育等领域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广泛合作。根据2011年中国第一份对外援助白皮书的统计,中国的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援助的重点在于“帮助受援国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状况”。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人民日报》,2011年4月22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中国对外环保援助在总体对外援助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援助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第一,对外环保援助事业受到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中国主要通过发展援助改善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促进受援国经济增长。加之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缺乏深入认识,环境治理在中国发展援助中长期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以中国开展援助活动最多的非洲为例,在中非关系的早期,环境保护并不是双方的重要关切。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发表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双方部长仅表示“承诺在所有有关环境管理的领域进行合作,包括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体系保护、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以确保经济发展和可持续人力开发”。②《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http://www.gov.cn/ztzl/zflt/content_428691.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在2003年中非达成的《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年)》中,双方进一步表示要保证所有合作项目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但并未提及具体的环保援助项目。
最近十几年,中国援助和投资活动的环境影响凸显,中国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化,环保援助在中国发展援助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6年,在中非双方达成的《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年)》中,中方承诺将在三年中增加培训非洲国家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的数量,双方确定将能力建设、水污染和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和环境示范项目等作为重点推进的合作领域。2009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埃及沙姆沙伊赫)拟定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中国就对非环保援助作出了更多、更具体的承诺,并将气候变化纳入其中。中国表示将继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重视援助非洲国家的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建设,从而将中国对非环保援助的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
在2015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中国发布了第二份对非政策文件。在该文件中,中国作出明确承诺,“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绝不走过去殖民者的老路,绝不以牺牲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③《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2015年12月)》,《人民日报》,2015年12月5日。在会后发表的《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中方作出了一系列支持非洲国家环保项目的承诺。在2018年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再次承诺为非洲实施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而在中非关系的框架之外,中国也借助重要双边和多边平台郑重宣布了不少环保援助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环保援助的可见度。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重视提升环保在发展援助政策框架内的地位。2010年3月,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商务部对外援助司于2014年发布了《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成为中国发展援助管理方面第一个综合性部门规章。根据该办法的规定,中国的发展援助应当“致力于减轻与消除受援方贫困,改善受援方民生和生态环境”。④商务部:《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国务院公报》,2015年第4号,第31页。2015年4月,中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南南合作,开展绿色援助,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从而将环保援助置于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新高度。这是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的对外环保援助坚持量力而行、平等互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相互帮助,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环保资金、物资和项目的援助力度日益加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急需国际社会的援助。一些发达国家总是寻找各种借口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额的资金支持和优惠的技术转让,并附加政治条件,阻碍了联合国气候与环境治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落实,影响了国际环保合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积极履行国际环保条约、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尽己所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物资和项目的援助。一是提供环保资金。2012年6月,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安排2亿元开展为期三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4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张高丽副总理表示,中国将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从2015开始在现有基础上把每年的资金支持翻一番(达2000万美元),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捐赠6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宣布,中国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2011年以来,中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约7亿元用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赠送节能低碳产品和组织气候变化研修班等方式,帮助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①“生态环境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564号建议的答复(2018年8月14日)”,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3/201810/t20181015_662264.html.(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
二是援助环保物资。2010~2012年,中国向柬埔寨、缅甸、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密克罗尼西亚等13个发展中国家援助了16批环境保护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及照明设备、太阳能移动电源、沼气设备、垃圾车、排水灌溉设施等。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格林纳达、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贝宁、马尔代夫、喀麦隆、布隆迪、萨摩亚等9个国家签订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的谅解备忘录》,共向相关国家赠送节能灯50多万盏,节能空调1万多台。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2014年7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向古巴科技与环境部捐赠两套大气质量监测设备,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③“环境保护部与古巴科技与环境部签署大气质量监测设备捐赠协议”,http://www.mee.gov.cn/ywdt/hjnews/201407/t20140725_280522.shtml.(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
三是推进环保项目建设。2007年12月5日,由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包的毛里求斯雅克山污水处理厂项目完工。2009年,在《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中,中国计划为非洲国家援助100个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在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加强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的援助。据统计,2010~2012年,中国为58个发展中国家援建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64个。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2013年,在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中国表示支持岛国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承诺为岛国援建一批小水电、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项目。2015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中国支持非洲实施100个清洁能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和智慧型城市建设项目,开展中非绿色技术创新项目。2015年,在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2016年12月,中国发布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承诺,未来五年继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个生态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项目。2018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中方决定为非洲实施50个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重点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荒漠化防治、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http://www.cidca.gov.cn/2018-09/07/c_129949203.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同时,中国充分利用国际环保援助资源,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环保援助项目。2008年,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非洲“水行动”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结束,共实施了10个子项目。2013年,中国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开展的“增强脆弱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适应力的能力、知识和技术支持”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18年顺利结束。该项目在毛里塔尼亚、尼泊尔和塞舌尔三个试点国家以及非洲和亚太两个地区通过开展技术转移、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等活动。
第三,开展环保人力资源培训。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缺乏环保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以来,在中国商务部实施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下,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等多家单位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高级官员研修班陆续举办。该研修班旨在通过互相交流研讨,加强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相关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能力建设,宣传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成就,展示中国重视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决心和大国担当。2005~2018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已成功举办70余期研修班,为非洲、亚洲、欧洲、拉美及南太平洋等地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1800余位高级环境官员提供了培训。②作者根据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相关数据综合统计所得,http://www.chinaeol.net/ceecxm/ywpx/.(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该研修班主题涉及绿色经济与环境保护、人口与气候变化、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环境与贸易投资、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农村能源与环境卫生、“一带一路”绿色沙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保护与管理、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防治与流域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与城市排污管理、环境守法与执法、环境监察与执法、环境监测技术、国际环境公约履行能力等等。
根据《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公布的数据,中国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举办了150期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培训班,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4000多名,培训领域包括低碳产业发展与能源政策、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林业管理和防沙治沙、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等。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2015年,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环境保护研修班得到了全体学员的肯定和赞扬,也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二
环保援助是中国发展援助中较新的领域,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中国在其间一直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挖掘其他多方面的能力。目前,中国正在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环保援助的制度设计,并且注意调动企业和民间组织在环保援助方面的积极性,创新援助方式,不断增强环保援助的效果。
第一,充分利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加强环保援助的制度设计。中国一直在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环保合作的机制建设,共同设计和搭建起多层次、多领域的环保合作平台。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中国日益加强同沿线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对话和交流,精准识别援助需求,制定国别和地区环保援助方案以及“一带一路”环保援助中长期行动计划。同时,中国不断完善对外环保援助体制机制。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规定,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因此,中国在完善对外环保合作机制的同时,根据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体制改革的新现实,正在厘清国内各部门之间环保援助的职能分工,建立权责清晰、专业高效的环保援助体制机制。国家各有关方面还从长远着眼,出台各种专门规划,推动环境保护与发展援助各个部门的融合,确保发展援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为此,要加强对环保援助项目和政策的评估,通过开展项目、国别、地区和专题评估的形式,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环保援助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第二,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力量,推动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以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增长。芭芭拉·康诺利和罗伯特·基欧汉曾将以有限援助资金用于防止环境退化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绝望的水手试图在一艘快速沉没的船上用一只漏水的桶排水,用泡泡糖堵住裂缝。他们认为,官方提供的环保援助恐怕永远也不会满足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尽可能筹集和利用更多的资源。①Barbara Connolly and Robert Keohane,“Institutions for EnvironmentalAid:Politics Lessons and Opportunities,”Environment: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Vol.38,No.5,1996,pp.12-42.其中,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企业是官方发展援助之外环境治理资金、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其本身的经营活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而援助方可以通过发展援助的方式介入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这种影响的实现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即:帮助发展中受援国改善绿色投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等环境;帮助受援发展中国家调动更多私人投资进入环境和气候领域,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良好前景的技术和企业;援助国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通过政策对话等方式达到帮助受援国企业绿色发展的效果。②Crishna Morgado and Bérénice Lasfargues,Engaging the Private Sector for Green Growth and Climate Action: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Efforts,OECD,2017.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更加关注企业海外经营活动的影响,并出台措施从环境层面规范企业的海外经济行为。2013年,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指南》,鼓励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认真遵守当地环境标准和环境法律,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201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等机构共同发起《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企业倡议,号召企业共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展示中国企业绿色形象。2018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通过以金融手段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将环境因素融入“一带一路”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今后,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相关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海外经营活动的环境标准将会提高,企业海外经营活动破坏环境的惩罚措施会逐渐出台。可以预见,中国将会越来越好地利用发展援助工具,既规范本国企业行为,也为受援国企业的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支持民间环保组织“走出去”,承接环保援助项目。中国环保公益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过约30年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环保援助具有专业技术性较强、政治敏感性较低的特点,民间组织的参与可以缓解官方发展援助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压力,还可以以较为灵活的方式同受援国民众和社区开展对话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是官方主导之环保援助的重要补充。近些年来,以2004年成立的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为代表的中国环保组织已经尝试开展了一些环保援助项目,比如在老挝的“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项目、在斯里兰卡的沼气修建培训项目以及在缅甸的“推动区域环境治理和创新市场机制”等。此外,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全球环境研究所还帮助中国环保援助项目在受援国落地实施。③贝丝·沃尔克:“中国气候援助落地缅甸”,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9701-China-s-climate-aid-flows-into-Myanmar.(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
但是,总体来说,民间组织参与中国发展援助的程度依然很低,环保援助领域也不例外。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推动了民间组织在环保援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17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曾提出,“发挥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类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①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环境报》,2017年5月9日。今后,社会组织开展和参与发展援助活动的相应政策将会更加完善,其与政府的伙伴关系建设以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合作机制建设将会逐步推进。
第四,积极开展环保援助三方合作,借鉴传统援助国和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发展援助资源。在长期的环保援助过程中,传统援助国和国际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强大的财政和人力资源。三方发展合作将传统援助国/国际组织、新兴援助国和受援国放置在同一个框架内,被视为具有集聚发展资源、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作用。②Nadine Piefer et al.,Triangular Cooperation in the Era of the 2030 Agenda:Sharing Evidence and Stories from the Field,Global Partnership Initiative(GPI)on Effective Triangular Cooperation,2019.目前,环保相关合作项目已经是传统援助国开展三方发展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的一份研究,在2011~2018年传统援助方开展的所有三方合作项目中,有34%的项目与环境治理有关。环保援助三方合作尽管项目总量较少,但已经初步展现出了相较于双边环保援助的应用优势和潜力。③Juan Casado-Asensio et al.,Green Triangular Cooperation:An Accelerator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ECD,2019.中国逐渐认识到三方发展合作模式的优势,并尝试开展了一些三方发展合作项目。除了之前提到的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的合作之外,2014年,中国还联合丹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加纳和赞比亚开展清洁能源技术转移项目。面向未来,已有环保援助三方合作项目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在环保领域开展三方发展合作项目的潜力有待大力挖掘。
三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环保援助可以使其获得环境保护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提高环境治理的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援助的重要方面,中国的环保援助已经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一大亮点,其积极作用和战略意义正在逐步显现。
第一,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随着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加,中国企业所开展的海外投资项目特别是经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环境影响日渐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和担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环境保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在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中国政府在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并要求遵守所在国的环保标准,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一些国家和人士忽视中国的环保成就,无限放大个别问题,诋毁中国。中国的一些发展援助和对外投资活动被指称不遵守当地环境标准和法规,甚至被污蔑为破坏受援国和投资目的地国的环境,引发了所谓的“中国环境威胁论”,给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④Tom Fawthrop,“The Unfolding Mekong Development Disaster,”https://thediplomat.com/2018/03/the-unfolding-mekong-development-disaster/.(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有鉴于此,中国加大对环保援助的投入力度,通过提供更多资金和先进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社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有助于展现中国重视保护当地环境的立场和决心,有力反击“中国环境威胁论”,切实维护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例如,2015年,中国向津巴布韦提供了一批用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设施,体现了中国落实保护野生动物国际承诺的决心,产生了良好反响。赞比亚前总统姆瓦纳瓦萨说,“有的国家只是拿走了原料和自然资源,这是一种‘殖民主义’。但是中国为赞比亚提供贷款,而且把自然资源的附加值留在赞比亚。竟然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殖民主义’,这很难让人理解。”⑤“中非合作不是‘新殖民主义’”,http://www.fmprc.gov.cn/zflt/chn/gfbd/t400087.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摩洛哥外交与合作大臣萨拉赫丁·迈祖阿尔赞赏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通过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反映出南南合作务实的特征。中国落实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以实际行动极大支持可持续发展,有力驳斥一些质疑声音。①“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11/16/c_1119924181.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气候变化顾问马亨德拉·库马尔说,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体现了南南合作精神,能够支持像太平洋岛国这样资金较为匮乏的国家,这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②“‘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赢得发展中国家赞誉”,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0/14/c_1116825265.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
第二,推广中国环保理念,增强中国软实力。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与中国类似的难题,即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地球生态环境是相通的、互联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因此应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并被写进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第72届联大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的决议等联合国重要文件。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曾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③蒋安全、李志伟:“联合国发布《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527/c1002-28383245.html.(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表达了赞赏,并提出“可再生能源也是金山银山”。④刘晨曦:“国际社会点赞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http://china.chinadaily.com.cn/2017-10/19/content_33443085.htm.(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5日)中国通过开展环保援助,特别是通过能力建设和环境政策对话,使中国环境治理理念在受援国的可见度和认可度得到提高,也给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智慧和经验支持,无疑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
第三,推动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环境治理在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经济机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对美国、欧盟、中国、印度、墨西哥和巴西的环境政策进行研究后认为,仅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治理努力即可在2030年度带来1.8万亿~2.6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⑤Sameer Akbar et al.,“Climate-smart Development:Adding up the Benefits of Actions that Help Build Prosperity,End Poverty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World Bank Group,June 23,2014.中国的环保产业在过去约20年中快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中国环保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35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约17.4%。⑥中国环境产业保护协会:《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http://www.caepi.org.cn/epasp/website/webgl/webglController/ndfzbgDetail/1551315660248036057088.(上网时间:2020年10月10日)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中国的环保企业日益走向海外,环保援助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援建毛里求斯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援建埃塞俄比亚的皮革废水综合治理项目和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通过执行援助项目,中国的环保企业推广了自己的技术和标准,积累了在海外开展工作的经验,有的更是拿到了海外的第一单。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环保企业在应对中国复杂的环境问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环保产品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强,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通过让受援国熟悉中国的产品和技术标准等,环保援助在帮助中国企业打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环保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负责任大国承诺的内在诉求,也是沿线国家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以及新时期全球环保和气候约束持续强化的需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即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同时“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此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顶层设计逐步完善。2017年5月,中国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联合外交部、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境保护部还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指导意见》提出,要“将生态环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加大对外援助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项目落地实施。”② 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四部委:“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环境报》,2017年5月9日。《合作规划》则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环境合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该文件提出,推动绿色对外援助,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技术与产业以及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等领域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对外援助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将生态环保合作作为南南合作基金等资金机制支持的重要内容,优先在环保政策、法律制度、人才交流、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绿色对外援助,提高环保领域对外援助的规模和水平,③ 环境保护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中国环境报》,2017年5月16日。从而为发挥环保援助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境援助项目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2018年启动的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就是在中国援助下建设的,中国在沙漠化防治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技术也在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建设;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共建的最大的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项目,年发电量约为51.5亿千瓦时,满足了巴基斯坦全国15%的人口用电需求,减排效应明显。④ 洪睿晨、崔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气候投融资议题”,《金融博览》,2019年第7期,第60页。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绿色“一带一路”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