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下的社区老年护理疗效观察
2020-11-16扈海艳
扈海艳
【关键词】医养融合;社区;老年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47-01
当前的养老机构基本上没有单独的医疗室及专业医疗人员,只是单纯性的负责老年人生活方面及部分医疗方面的服务工作,致使将不利于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及身体健康,导致增加家属照料负担。“医养融合”护理模式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社区卫生院与养老结构签订养老服务,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以及增设老年护理、医疗诊疗、慢性管理、健康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措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并满足于其养老需求,提高其生活指数。基于此,本文对“医养融合”下的社区老年护理疗效进行了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社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家养老院内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中配备有2名社区护理人员,养老院中共有床位250张,老年人数量250例,生活护理员60例。
1.2方法
借助于ADL(生活能力评分)将250例老年人划分为三类等级,分别为A、B、C类,并由社区护理人员及养老院护理员对老年人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及介护指导。若ADL评分<60分为A类,共有58例老年人,占比23.2%,(1)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问题进行明确;(2)与养老机构及老人共同对护理计划进行制定;(3)对养老院护理员进行介护培训指导及考核;(4)以每周2次的床旁监督次数予以护理员生活能力指导,对老年人自我照护方法掌握情况及服务老年人实效进行检查及指导。频率为:第1-3个月分别为每周2次、每周1次及每2周1次。若ADL评分在60-79分之间为B类,共有118例老年人,占比47.2%,(1)对老年人的一般医疗需求进行满足,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及时处理养老机构中老年患者出现的急症症状。(2)上门诊疗及日常诊疗时需对老年人的体征及身体状况进行检测,若有必要通知老年人及其家属转院诊疗,待其病情稳定且转回养老院后,继续实施后续随访及康复治疗。(3)社区护理人员应每周对其进行定点健康指导、咨询及随访,每日由社区护理人员带领老年人进行健康操锻炼。若ADL评分≥80分为c类,共有74例老年人,占比29.6%。针对于58名失能老年人,以愿意为院内老人提供服务的志愿精神者作为同伴教育者。
1.3观察指标
1.3.1对58名失能老年人的QOL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评估指导,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2对250名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满意度进行评估,共6条项目,评分等级为: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满意,总分6-24分,分值越高,老年人对生活条件的满意度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失能老年人QOL评分比较
干预后58名失能老年人QOL评分的(60.29±5.54)分明显高于干预前QOL评分的(40.27±5.19)分,差异明显,P<0.05。
2.2生活條件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250名老年人对生活状况、医疗保健、社区环境以及照料满意度评分值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升,P<0.05;干预前后老年人经济状况及居住条件满意度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生活条件满意度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干预前相比,#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医养融合”下的社区老年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失能老年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生活条件满意度,“医养融合”下的社区老年护理充分彰显了健康老龄化倡导原则,可积极通过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家庭医生团队,进而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及医疗服务,满足于其健康医疗需求。“医养融合”模式下将注重对养老机构护理员的介护培训,使其可获得更为专业化的照顾技能来满足于失能老人日常需求,并可通过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医养融合”模式下社区护理人员将在养老机构中积极发挥作用,实现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共赢以及资源共享,满足于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需求。
总结:“医养融合”下的社区老年护理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条件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