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亲情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6杨国珊
杨国珊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亲情式护理模式;护理效果;并发症;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45-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为一种感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是因为霉菌、衣原体、细菌、病毒所导致,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口吐泡沫等,但是肺部存在不是特别明显的体征,然而该病容易使患儿出现自身意志障碍,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同时患病后感染情况极易出现,进而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存在不利影响,所以,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需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促进其快速康复。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亲情式护理模式在该类患儿护理中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选取我科室收治的9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日龄2-29天,平均日龄(16.01±2.31)天;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日龄3-28天,平均日龄(17.12±3.01)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式护理,包括:
1.2.1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多同患儿接触,采取合理的肢体接触,使其感受到关爱,并密切关注其健康情况,合理进行环境护理,因其身体发育未完善,所以,若出现炎症,则会减少其呼吸换气的面积,因此护理人员要确保其氧气充足供应,同时重视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菌在空气中数量,也要观察患儿情况,合理调整室内温湿度,尽可能保证其舒适度最强,而评价其舒适度的标准为提问、肤色、哭闹等情况作为标准,也要时刻关心患儿。
1.2.2体温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体温随时监测,若患儿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首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室内温度合理降低、患儿身体使用温水擦拭等,保证温柔的动作,避免弄疼患儿。也可将温水袋置于患儿肢体两侧,温度为50度左右,防止烫伤患儿,间隔3h更换一次。若物理降温效果无效,护理人员可遵医嘱为患儿实施药物降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也要及时更换其潮湿的衣物。
1.2.3呼吸道护理
给予患儿机械能雾化吸入,即地塞米松药物,可实现对气道进行湿润的作用,便于患儿将痰液排除,解决其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完成雾化后,护理人员需对其后背轻轻拍打,防止肺不张情况出现,并且保证轻柔的动作,重视其耐受度。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脱水、肺不张、痰液窒息。
②临床症状:血气正常、体温恢复、啰音消失、痰量减少。
③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痰液窒息、肺不张、脱水发生率用(%)和X2检验,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用(x±s)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2.77%(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n,%)
2.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x±s)
2.3住院时间
观察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9.66±1.31)d、(15.22±1.86)d,观察组时间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P=0.027)。
3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若病情严重则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并且患儿身体较弱,同时年龄太小,若出现该病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药物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措施,可全面对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改善。然而有研究指出,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护理需保证其有效性和科学性,可促使其疾病快速康复。在临床治疗期间需保证治疗顺利实施,全面清洁有关的操作工具,防止交叉感染,此外患儿需要营养,应确保正确的喂养方式,同时将有关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疾病知识为患者细致讲解,进而有效预防疾病反复发作。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臨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亲情式护理模式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采取亲情式护理模式可促进临床症状的减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