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护理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20-11-16杜亚琴

健康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

杜亚琴

【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不孕不育症;心理状态;再妊娠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44-01

不孕不育症(sterility infertility,包括不孕症、不育症)即为夫妻双方正常性生活状态(未避孕)下,超过1年仍未怀孕的现象,涉及不孕症或不育症、排卵异常、妊娠异常和精子成活率低等状况。孩子作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希望,若缺少孩子必将会增加家庭痛苦,而清除病因或人工授精等操作,是挽救家庭的关键,特別是在配合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可显著改善机体情绪,增加再妊娠比例。抽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时段内诊疗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共12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时段内诊疗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共120例,均为女性,划分为传统组(60例)、综合组(60例)。常规组年龄中间值为(27.3±4.1)岁。综合组年龄中间值为(28.5±3.9)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入选原则:均满足不孕不育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未存在认知障碍。剔除原则:中途放弃治疗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传统组施行常规护理,即全方位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再联合病因的把控,施行对症治疗,且保证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纠正错误饮食习惯,确保营养均衡摄取,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高维生素;时刻保证个体卫生清洁,特别为会阴部,明确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的原则。

综合组施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详细为:(1)缩短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以理解、同情的态度,和患者间予以沟通交流,减轻其情绪压力,构建健康的护患渠道。例如:日常交流期间应保持言行举止大方、和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详细阐述病情和治疗进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2)医学宣教。借助多元化医学宣教,于诊疗前向患者详细明确诊疗流程、注意事项,再联合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的阐述,预防患者恐慌感,还可避免“走弯路”,缩短就医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必要时,可详细阐述生殖医学技术的优势,增强妊娠信心。例如:定期开展生理知识座谈会,如女性生殖解剖结构、受孕条件、排卵期推算及易孕期等,再联合药物宣教,使之能够明确不孕者药物的特殊性,精准把控药物副作用、疗程和注意事项。(3)生活指导。保持规律性生活起居,增强运动锻炼;确保饮食合理性和科学性,杜绝偏食或挑食,时刻保证营养均衡,还应增加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类食物的补充,禁食或少食腌制类食物;稳控体重,但禁用减肥药;经期时刻注意个人卫生,杜绝性生活,预防生殖道感染,个别情况下还会诱发免疫性不孕;减少性生活次数,若性生活频率过高会引起精液浓度下降、数量不足,降低授精效果;排卵期可采取性生活,提高受孕率。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心理状态。涉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反之则越佳。②比较患者再妊娠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再妊娠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心理状态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相似(P>0.05);但护理后,传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高于综合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n、x±s]

2.2比较患者再妊娠率

综合组再妊娠率为96.67%(58/60),传统组再妊娠率为85.00%(51/60),数据比较有意义(x2=4.9041,P=0.0267)。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压力持续性增加,而各类污染问题的存在,也是面临诸多疾病。如不孕不育症,是妇产科常见性和高发性病症,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情绪焦虑和抑郁的前提下,也会加重不孕不育症状。在此期间,可对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疏导自身情绪为导向,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再妊娠率。本研究可知,传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高于综合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综合组再妊娠率为96.67%,传统组为85.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不孕不育症患者,综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机体心理状态,提高再妊娠比例,应加大推广。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危急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心理及疼痛的影响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影响的研究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