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干预化护理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6陈学琴
陈学琴
【关键词】干预化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34-01
慢性阻塞性肺通常称作为慢阻肺,是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受到外来病菌的侵入而导致,临床症状通常用咳嗽、高热以及肺哕音等。本次研究中,就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数字随机自此期间患者中选择出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出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中患者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2.9±5.3)岁。对照组中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4.1±5.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意义(P>0.05)。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体征观察、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化护理方案,包括(1)向患者详细说明和介绍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症有明确的认知,包括治疗过程和能取得的效果等;(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内心顾虑与不安,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3)与患者家属交流,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怀支持,让患者在舒适自在的状态下面对治疗;(4)指导患者饮食、作息、活动等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引发疾病的诱因,并作好预防。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了解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后,咳嗽、高热以及肺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并采用医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的总和。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患者各项症状消失时间采用x±s表示,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行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分析
两组患者咳嗽、高热以及肺啰音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t=9.852,7.791,9.531)。詳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分析(x±s,d)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40例,占比80.0%;不满意2例,占比4.0%;总满意48例,总满意度96.0%。对照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29例,占比58 O%;不满意10例,占比20.0%;总满意40例,总满意度80.0%。组间总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X2=15.392)。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例,%)
3讨论
慢阻肺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很容易转为重症肺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方面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既往临床研究资料认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加快各项症状的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干预化护理方案是指通过加强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明确慢阻肺发生原因,同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与家庭关怀,以帮助患者从主观意识上认知到慢阻肺是如何发生,应当如何避免和预防。本次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将同期患者中的一组采用干预化护理方案,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干预化护理方案的患者咳嗽、高热以及肺啰音的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情况均要显著快于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干预化护理方案,能有效帮助患者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