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体会分析
2020-11-16秦妍韩建军张晶泽
秦妍 韩建军 张晶泽
【关键词】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24-0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该病死亡率大约10%至30%,目前还没有疫苗的问世。不仅只是被蜱虫叮咬才能感染此病,通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及机体的排泄物均有感染的可能。本病有季节性,发病的高峰一般为5到7月较为集中,不同地区因气候差异会略有不同。蜱虫的分布范围一般多见于丘陵、山地、森林地带,所以在这些地区生活和劳动的人及一些前往高发地带户外活动的旅游人员是该病的易感人群。在我国的内蒙古、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呈高度的散发。
1临床资料
2018年5月—2019年11月我院共收治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2例,经过我院实验室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均阳性,上级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均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7例患者生活在农村,从事田间劳作或者园林工作,均有被蜱虫的叮咬史,2例有旅游史,曾到过草坪茂盛区域,2例患者流行病学史不明确。
2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2.1该病起病急,患者往往因持续性高热而就诊,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可以持续发热1到2周不等。周身不适、食欲差、体虚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可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患者会有咳嗽,咽喉不适等。
2.2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也会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骤减而引起肺部、胃肠道的出血及皮肤的出血点、淤血、瘀斑等。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肺水肿、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合并真菌、病毒、细菌的感染。此时如果治疗不够及时,患者可因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3重症患者出血部位多发,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真菌感染、心机损害、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DIC的形成、多脏器的损害血液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
2.4在重症患者中既往史中有基础性疾病、免疫缺陷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长期大量服用激素者、伴有精神神经症状、低钠血症、严重出血倾向等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3体征:重症患者可出现眼球结膜充血、水肿,面部、颈部潮红,脉缓、表情淡漠,查体可触及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为多见,触痛明显、少数患者可有皮疹。
3实验室检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者WBC计数减少,一般为1.0-3.0×109/L,重症患者低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数正常;PLT明显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患者可低至30×109/L以下。较大部分重症患者均会出现蛋白尿,小部分患者会有血尿或者尿潜血(+)。患者还可以出现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其中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较为常见。患者常伴低钠血症,少数患者肾功异常。
4病情观察及护理
4.1心理护理
因该病起病急,尤其是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及其家屬焦虑、恐惧心理较为明显。我们应及时给与心里安慰,告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可防可治的,为病人建立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病情观察
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尿量,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按时测量患者体温,持续高热的患者应给与温水擦浴等物理措施降温,病情需要时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降温后注意观察血压情况,以免发生因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4.3注意患者血小板的实验室结果,如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值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或者有无出血点,有无呕血、尿血、便血等情况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可以根据医嘱给与止血药物及血小板输入。此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护理患者时动作要轻柔,治疗时间相对集中,以免给患者造成损伤。
4.4了解患者其他各项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情
如白细胞低下时要减少患者的探视人员,严格实行保护性隔离。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如有心肌损伤或者心肌酶谱较高时,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4.5观察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或者躁动、抽搐表现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多半会引起多器官系统的衰竭,往往会累及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通过临床观察,重症患者在1-2周左右,会出现阵发性抽搐、双上肢震颤,双手抖动为剧等神经系统表现,一般提示是病情恶化的先兆,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为治疗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
4.6危重患者的专科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各种必要的专科护理,特别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确保安全给氧,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及时吸出痰液,准确记录出入量,躁动病人适当约束,防止发生坠床及各种管道的脱落。
4.7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
重症患者应专人看护,发热患者大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净衣裤,避免受凉。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床单元清洁平整,尤其重症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要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保持病室安静。指导患者进食富营养、易消化、高热量的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如面条、鱼汤、新鲜果汁、稀粥等,少食多餐,适度饮水,量出为入。
5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做好职业防护,如穿好隔离衣、口罩、手套、防护镜、面罩等,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后要及时进行手卫生及手消毒。并做好病室内物体表面、空气的消毒处理,可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观察中,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观察和科学细致的护理。这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