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1-16王静
王静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实验;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95-01
骨伤属于外科伤患,其多存在突发性,一旦出现骨伤病患则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康复,因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节奏。一般而言,影响骨伤患者的因素不仅有病痛带来的生理折磨,还有负面情绪的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加之身体上的压力,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这就更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优化治疗过程,缓解患者内心的忧虑,为其身心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此次研究分析了针对骨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骨伤患者150例。纳入标准: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中存在骨或关节的损伤,需要进行治疗的骨伤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无法准确表达生理感受的患者以及心肝肾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對照组患者年龄为5-69岁,男性41例,女性34例,其中腿骨骨折26人,臂骨骨折患者17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3人,软组织损伤患者19人;观察组年龄6-77岁,男性39例,女性36例,其中腿骨骨折24人,臂骨骨折患者19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5人,软组织损伤患者17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消毒工作,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指导。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1)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向患者讲解其病情的治疗手段及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要点,通过详细介绍手术或治疗的过程打消患者的顾虑,避免患者因为紧张、消极的情绪影响效果;(2)术中及时对医疗器械和部位进行消毒,随时观察室周围的环境,尽量降低周围人员的流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3)术后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骨伤部位康复情况,对患者的饮食、锻炼康复情况、心理稳定情况及时进行记录,每天按时观察患者骨伤患处,一旦发现有问题及时向医师报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下表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数据分析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骨伤的突发性和特殊性,其治疗周期长、康复时间长,对患者而言,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营养,因此大部分骨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配合治疗、心理压抑、情绪低落,这是很不利于骨伤患者的长期治疗与康复的。骨伤的治疗与康复不仅需要患者遵医嘱按时吃药和检查,还需要保证日常饮食营养健康和情绪稳定,这就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就更需要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
受传统护理观念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盲目认为骨伤不是大病,不需要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干预,导致患者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配合观察、忽视康复过程的问题,最终影响了患者骨伤处的康复。因此,骨科护理需要针对性强且全面高效的护理模式,以此缓解患者紧张、低落情绪,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全面提升骨伤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人性化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不仅要重视患者生理上骨伤处的恢复程度,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和康复的过程。因此,在术前医护人员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前告知其过程,让患者提前有心理准备,并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在手术结束后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医药指导和康复指导,促使骨伤患者术后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骨伤患者护理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伤者情绪低落的消极情绪,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伤患者的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