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
2020-11-16季敏
季敏
【关键词】ATP;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88-0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因为房室、心房交界部位的异位兴奋灶过快冲动所致。如果治疗不及时,便会诱发心衰。ATP能够有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治疗期间常常伴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危及着患儿生命,这就需要临床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促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ATP转复成功,以此来改善患儿预后。故而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ATP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接收于2019年03月—2020年03月。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17例。研究组包括10例男性和7例女性,年龄1-11岁,均龄(5.3±0.8)岁;常规组包括9例男性和8例女性,年龄2-10岁,均龄(5.3±0.9)岁。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监护护理,包括必要的病情观察、体征观察、药物治疗等,当值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监护护理之上开展ATP专业监护护理,即:(1)成立ATP专业监护小组,并纳入高年资、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5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实施前3个月,对其加强培训,提高其ATP监护技术,促使其深入了解疾病知识。同时组员分工合作,情景模拟ATP转复过程中的配合、急救、观察等工作。(2)治疗前。密切留意患儿面色变化,针对性心理干预,耐心安慰,减轻患儿负面情緒,提高其依从性。协助患者仰卧,与氧气装置相连后进行氧疗,持续心电监护,利用静脉留置针创建静脉补液通道并确保管道通常,提前备好除颤仪、急救药品。(3)治疗中。常规用量首次0.1-0.2mg/kg,不超过6mg,第二次剂量翻倍,不超过12mg。每次使用ATP时,与3ml生理盐水混合后予以静脉推注(5-6s内完成)且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如果用药后15min内心率无变化,再一次给药,用量不变,重复给药次数不得<3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面色、意识等,加强心理干预,予以安慰、支持。如果窦性停搏>4s,同步电复律;如果心动缓慢可考虑阿托品;无效时可考虑肾上腺素。(4)治疗后。让患儿安静休息,若有必要可予以镇静处理;继续监测患儿体征,记录其24h出入量、面色神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便于第一时间对症抢救;当患儿窦性心律复常后依然要继续观察3h;清洁患儿皮肤并保证干燥;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绿色果蔬,多餐、少食、低盐、高维生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防寒保暖,为避免高温所致的心律失常,临床应当及时予以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理。(5)健康指导。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急救,包括①压舌板刺激咽后壁,促使患儿呕吐;②冰袋覆盖面部,使其产生潜水反射,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每次lOs,间隔5min后再一次冰敷,总次数<3次;③屏气15s,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儿;④用力低头。将用药相关知识详细告知于患儿家属,嘱咐其不得随意更改剂量,一旦有任何不适,立即入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ATP转复成功标准:用药1-3次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恢复正常,心率恢复到正常范围,无复发。否则,则视为转复失败。同时观察ATP转复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数。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ATP转复成功率更高,且心律失常发生率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ATP转复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
3讨论
ATP主要通过降解腺苷对心脏负性传导进行作用,以此来终止心动过速。ATP静注见效快,就算出现副作用,也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退,故而临床将其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有效手段,但是静注速度过快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缓慢、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严重影响着患儿的临床结局。因此,临床应用ATP治疗过程中,应当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加强全程监护,提前备好急救仪器、应急药物,并在治疗中、治疗后严密心电监护,以确保患儿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