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0-11-16陶莎
陶莎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67-01
糖尿病其主要特点是以高血糖为临床表现的慢性代谢类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糖尿病中大部分患者的免疫力偏低,易感染细菌,高糖的血液给细菌营造了良好的繁殖的环境,因而泌尿系统感染也逐步成为了多见性并发症。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疗效凸显,为了更好的研究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其不良反应,本文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6例纳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8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研究组(43例)和一般组(43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处于2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6)岁;一般组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处于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3)岁。根据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
1.2方法
一般组采取左氧氟沙星诊治,口服,3次/d,0.1g/次,用药2周。研究组运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诊治,药物治疗,1次/d,2.0g/次,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生命特点等恢复正常标准;好转: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情况出现显著好转,不过相关检查结果中出现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情况没有显著改变,以及病情愈加严重。记录同时统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次。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版本,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t检测;检验使用X2;数据分析P值如果小于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相较于一般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和表二。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饮食中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不断递增,让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由于胰岛功能障碍,分泌胰岛素不充分,引发胰岛素很难让糖进入到细胞,使糖滞留在血液中,患者发生血糖高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在充分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必须严格警惕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在临床较为普遍,同时频发于女性群体。糖尿病主要特征就是以高血糖为表现的慢性代谢类疾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上文的实验对比可知,经治疗,相较于一般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相关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同时不良反应偏低,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头孢哌的酮钠舒巴坦钠属复合制剂,其中的头孢哌酮属第三代的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型不佳。舒巴坦钠尽管抑酶作用普遍,不过抗菌活性偏弱。对于大部分阴性杆菌出现的β-内酰胺酶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不可逆。左氧氟沙星属利用控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避免细菌DNA復制以及合成,因而引发细菌死亡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尽管左氧氟沙星片在诊治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医学效果,不过依旧受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同左氧氟沙星进行对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治疗疗效更为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一些。两种药物进行对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抗菌谱更加普遍
同时还具备对大肠杆菌等阴性均更加的有效治疗和耐药性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