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效果分析
2020-11-16王良纯
王良纯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咨询;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53-01
抑郁症也叫抑郁障碍,是目前临床上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危害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据统计,全球约有6.5亿人患有抑郁症,且这个数据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心情低落、自卑抑郁、情绪消沉都是抑郁症的主要J临床表现,更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悲观厌世,甚至想要自杀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对此病产生相当高的重视以及防范意识。为了探究心理咨询对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减少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我院就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了随机的对比研究并且全面分析了对比结果,做出了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在23-57岁,平均年龄(31.28±4.56)岁。观察组39例,其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在25-58岁,平均年龄(31.46±4.1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咨询护理干预,具体为:(1)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其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为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开导,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2)为患者制定一些难度较小、易完成且具有娱乐性的小任务,使患者能够在完成的每一个任务中找到自信,不断的强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找到自尊,减少患者的压力;(3)鼓励并带动患者进行一些愉快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增强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能够逐渐的转变对所有事物提不起兴趣、被动的进行活动等行为,提升患者在互动与交流中的愉悦感;(4)利用一些小技巧诱发患者表现出与当前情绪不相容的情感反应,比如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心情失落,可以诱发患者恼怒或是烦躁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中断一直持续的心情失落,缓解心情失落的症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其中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为评价指标,满分100分,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则HADS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测,以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为评价标准,满分一百分,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越高则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的比较(x±s,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x±s,分)
3讨论
抑郁症的高发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去非常巨大的肉体痛苦以及精神痛苦,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带去沉重的损失与负担。心理、生物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以引发抑郁症,该疾病本身属于一种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多以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为主,并且出现心情持续的低落、焦虑不安,也会引发部分患者的睡眠障碍以及心理障碍,非常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一般患者如果能够主动的寻求治疗,在治疗后都会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开导和治疗。
药物治疗、行为矫正、一般性心理支持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都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的在患者发生疾病的最初阶段来矫正患者的行为以及认知,帮助患者矫正不正确的思想以及一些自怨自艾的、偏激的思想,能够让他们以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和人生,不断的提升患者对于自我的评价与自信,最终提高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控制与宣泄,使患者能够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与表达,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矫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感受到被关心与在乎,从而有效的改善疾病,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充分表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