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2020-11-16王中巧
王中巧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儿童;1型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29-01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十分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儿童与青少年偏高,发病急促剧烈,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处于一种绝对不足的状态,很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应当及时给予胰岛素进行治疗。儿童T1DM因为患儿的生理与病理比较特殊,对于胰岛素的可选性相对比较少,影响对患儿血糖的控制效果。我院在儿童T1DM的治疗中选择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TIDM患儿进行研究,选取时间范围是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年龄在4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3.49)岁;病程在1年至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74±1.28)年。
干预组:男性有22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4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 73±3.56)岁;病程在1年至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92±1.15)年。
对比两组上述基线资料,P值>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选取标准:①经过检查确诊为儿童T1DM;②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mmol/L或餐后血糖浓度高于11.1 mmol/L;③患儿及家属知情本研究且签署过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T2DM患儿;②全身性的疾病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即降血脂和抗凝治疗,再配合低蛋白的饮食及合理的运动。
對照组选择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分别在早餐前30分钟与晚餐前30分钟为患儿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次剂量为0.5-1.0U/(kg*d),持续进行12周的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增加甘精胰岛素的治疗,在患儿睡前进行皮下注射,持续进行12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和低血糖的发生率。血糖指标主要是FBG(空腹血糖)、2hBC.(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与HbA1c(糖化血红蛋白)。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使用的统计学方法软件均选用SPSS22.0版本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格式,T值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格式,X2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P值低于0.05,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
经过治疗后,干预组的FBG、2hBG、与HbA1c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值<0.05,差异具可比性,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糖指标
2.2对比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
在对照组中,有8例患儿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0.00%;在干预组中,无患儿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0.00%;两组对比,干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儿童T1DM发病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通常起病急,危及患儿生命。T1DM患儿常常表现为多食、口渴、多尿、多饮以及体征下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临床多为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
门冬胰岛素属于速效类的药物,通常在餐前使用,患儿能快速吸收药效,通过替换脯氨酸来减少胰岛素分子发生自身聚合,在机体内持续的时间更短,另外还可模拟胰岛分泌胰岛素。而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类的药物,通甘氨酸对门冬氨酸的残基进行取代,来稳固六聚体的结构。两类胰岛素聚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发生低血糖,促进人体的正常代谢。
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的血糖指标明显更优,并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更低。
总而言之,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不仅改善患儿的血糖指标,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