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11-16陈晓凤董佳李娜
陈晓凤 董佳 李娜
【关键词】肺康复训练;肺癌术后;化疗;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80-01
肺癌是国内较为严重的癌性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肺癌患者由于恶性度高,转移率高,常常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辅助以术后化疗。由于手术后创伤较大,术后心肺功能出现障碍等问题。因此肺癌术后恢复性训练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规训练之一。为研究如何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方式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性训练,并进行统计学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研究胸外科肺康复训练护理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肺功能作用,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08名患者进行研究,本院的胸外科医护人员及患者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区间为42至76岁,平均年龄(56.36±7.52)岁。随机将10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肺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采用肺癌术后常规护理,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术后疼痛、食欲不振等状况,并对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进行追踪调查,进行满意度调查。
108例肺癌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7例患者行单侧肺叶切除术,21例患者行双侧肺叶切除术,20例患者行肺部袖状切除术。在治疗的所有患者中,包括鳞癌77例,腺癌21例,腺鳞癌10例。以上患者平均分组,两组患者治疗手段、年龄、病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训练方式,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接受出院饮食护理,并且每日进行常规运动,记录患者康复形况及患者评价。
实验组采用肺康复训练护理方式,在常规术后训练基础上增加康复式训练,其中包括体位训练以及运动训练等方式,训练过程中严格进行监测,体位训练包括体操呼吸训练、立式呼吸训练、蹲式呼吸训练等方式。运动训练包括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有氧呼吸训练等。每天交叉训练30-60分钟,循序渐进,并记录患者康复效果及患者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胸外科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相关症状。同时,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饮食功能异常和低通气缺氧等现象,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如情绪低落、躁狂等。因此在护理中需要观察108例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进行相关分析以及防范对策的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风险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1 两组肺癌术后化疗康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出院一周康复治疗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三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二:
表2 两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三个月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对比
3讨论
统计表明,肺癌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护理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训练患者,肺康复性训练作为术后训练行护理方式,能够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整体生活状态,并且患者饮食状况以及呼吸状况均能得到较好恢复效果。在患者康复期间,良好显著的康复效果对于患者心理支持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负担也明显改善。改善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同时,增强了患者的康复训练信心以及患者依从性,并且增强了患者运动能力。
肺康复训练护理作为肺癌术后常规护理训练方式,具有科学性、安全性,对于提升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功能性恢复具有积极效果。通过术后康复性训练,改善患者术后生活状态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实践应用。但是,由于国内康复训练存在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差异,各个地区康复性训练未实现统一化标准,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效果差异。目前,制定一套肺癌术后患者康复性训练标准与时间表,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实践问题之一。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制定符合患者恢复的功能性训练是康复训练的关键环节。由于肺癌的病理表现、发病情况、患者年龄、严重程度等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合适康复训练标准至关重要。
综上,肺康复训练护理作为肺癌术后常规护理训练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术后患者心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实践应用,但仍需制定合理、科学的訓练方式,不同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遵循适应手术及病情的原则,最终实现肺癌术后患者的功能性及精神状态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