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16冯锋
冯锋
【关键词】VSD;骨科創伤;感染创面;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37-01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的感染创面处理难度较高,并且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神经障碍,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常规清创治疗主要包括创面处理、换药、引流等治疗方式,但是换药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还会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9年接收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70例,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1实验资料与方法
1.1实验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9年接收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70例,分为常规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35例。常规组中,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5.32±2.35岁;对比组中,19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5.41±2.27岁。
1.2实验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清创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对比组患者进行VSD治疗,具体如下。
1.2.1清创治疗
清除患者感染创面的脓性分泌物,并进行药敏试验和病原学检查。结合患者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程度进行后续治疗,为患者感染创面敷药,换药频率需要视创面感染程度而定,通常情况下为1-2天1次。如果患者感染创面面积较大,需要对其进行引流治疗,放置引流条即可。如果患者的创面感染程度十分严重,需要对其进行多次清创治疗,一直到患者皮肤长出肉芽才能进行缝合或植皮。在此过程中,需要每隔5-7天对患者的感染创面脓性分泌物进行一次药敏试验和病原学检查。
1.2.2VSD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完常规清创治疗后,需要裁减规格适宜的VSD敷料敷在患者感染创面上,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后,用半透明生物薄膜封闭创面,同时还需要用庆大霉素液等抗感染药物冲洗患者创面。随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在连接好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瓶之后,需要调整好负压源,以能看到VSD敷料收缩为标准,同时密切观察治疗过程,检查是否出现漏气、堵塞等问题。在治疗5-7天后,如果患者创面面积较小且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将VSD敷料拿下后便可以进行创面缝合;如果患者创面面积较大但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可以采用植皮治疗;如果患者创面肉芽生长不足,可以选择多次VSD敷料治疗,一直到患者长出新的肉芽或者是可以进行植皮治疗。
1.3观察指标
本文选择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详见表1。
表1 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调查表[x±s]
3讨论
骨科创伤感染创面形成一般范围炎症反应、身体修复、感染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其骨科创伤严重程度也会增加。目前,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常见清创治疗方式为换药和引流治疗,即对感染创面进行换药和引流,以此来缓解创面的炎症反应,同时排除创面分泌物,帮助肉芽形成。但是此治疗方式在感染面积较大、较深创面治疗中的效果不够显著,并且引流操作中还会出现引流管堵塞等问题,这会进一步加大再次感染风险。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指的是将VSD敷料敷在患者感染创面上,随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以此来将创面分泌物彻底清除出来,同时增加血流量,促进胶原合成,帮助肉芽生长,同时避免再次感染。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引流管的密封性管理。
本次实验显示,对比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表明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