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11-16权晓飞田焕陈国东
权晓飞 田焕 陈国东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快速型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62-01
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往由于缺少治疗条件与有效的药物,技能果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技术的提升与藥物种类的丰富,目前林黄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采用胺碘酮治疗。本文将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病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就诊顺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5-67岁,平均年龄为(61.1±4.9)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1±0.1)年;试验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为56-67岁,平均年龄为(61.5±5.1)岁,病程为2-3年,平均病程为(2.5±0.1)年。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获得家属的同意。
1.3排除标准:①为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家属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国药准字J20180044,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0.15g)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负荷量按体重3mg/kg,维持剂量为1-1.5mg/min,6h将剂量减少至0.5-1.0mg/min,每日总量为1200mg,之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减少药量,连续注射3d。
1.5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分级达到1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心电图未改善。
②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改善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改善情况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心功能分级明显提升,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具有严重不良危害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心悸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会产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症状的原因主要与心脏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有关,为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目前临床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使用胺碘酮药物治疗。胺碘酮是一种苯呋喃一类药物的衍生物,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与非竞争性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延迟患者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对心肌于心房传导钠离子内流进行抑制,最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机体恢复。除此之外,胺碘酮还能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与传导动作的电位时间,同时对窦房结、房室结、旁路的传导功能进行抑制,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避免发生心律失常症状。依据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至96.43%,同时心功能分级明显提升,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较优,原因在于胺碘酮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水平,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能够避免钾离子外流,减缓心肌细胞间兴奋的横向传导,最终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作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安继强对该种治疗药物的研究,以便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