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11-16吴杰
吴杰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临床疗效、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58-01
近些年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微创手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逐渐完善,腹腔镜应用在手术中辅助治疗越来越广泛.通过应用腹腔镜治疗,在术中可以大大减少切口的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对预后效果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手术操作的复杂度更高,是否能够根治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本次研究,笔者为了明确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功能的改善程度,做出以下研究,笔者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0例,采取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所招募对象,随机分为2组,展开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與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0例,采取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所招募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均由30例患者组成。实验组中年龄组成为41岁到65岁不等,组间的平均年龄为(51.13±4.9)岁,对照组中年龄的组成在40到66岁不等,组间的平均年龄位(52.97±5.4)岁,所有患者在接受研究之前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在经过患者同意之后,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并且笔者将此研究上报给我院的伦理委员会,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笔者才开始进行研究,研究之前,笔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包括:年龄、学历等,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传统开放性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进行常规检查,将肿瘤组织切除,同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留置引流管之后,将切口关闭;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患者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通过四孔法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对腹腔进行检查,将乙状结肠肠系膜进行分离,离断肠系膜下血管,使用超声刀将肠系膜周围脂肪结缔组织以及血管进行分离,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手术时,应该对双侧输尿管进行保护,分离后,进行充分游离,当吻合口松弛后,将病灶切除,余下与传统开放性手术一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统计分析数据,卡方值代表测量数据,卡方值验算t值,X±s代表计数数据,通过对X2的值进行计算,X2验算计数数据,当P<0.05时,我们则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6.8±16.1)min、(83.2±21.8)ml、(10.9±2.9)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9.8±17.1)min、(184.3±21.0)ml、(17.4±2.4)d,明显优良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胃动素水平、胃泌素水平、排气时间分别为:(320.1±21.8)pg/ml、(136.2±15.1)pg/ml、(2.4±1.3)d,对照组患者的胃动素水平、胃泌素水平、排气时间分别为:(280.5±20.9)pg/ml、(116.9±15.8)pg/ml、(3.9±1.4)d,明显优良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临床中一般通过手术将其切除,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临床中发现,虽然通过传统开放性手术将病灶切除,但是术中出血量会大大增加,预后效果不理想,且术后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的恢复受到较大的影响,腹腔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其具备的优势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康复速度快、对预后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较为复杂,耗费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应该由技术熟练的医师进行手术,方能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6.8±16.1)min、(83.2±21.8)ml、(10.9±2.9)d,;实验组患者的胃动素水平、胃泌素水平、排气时间分别为:(320.1±21.8)pg/ml、(136.2±15.1)pg/ml、(2.4±1.3)d,明显优良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