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16张小敏李专

健康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张小敏 李专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41-01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所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颇大。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较多,但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即脾胃薄弱,且小儿不知饮食自节,稍有不慎即易损伤脾胃引起运化功能失调出现呕吐、积滞、泄泻、便秘、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治疗以健脾助运消积为原则。近些年以来,小儿推拿、中药内服、穴位贴敷等疗法在消化不良的患儿群体中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明显。由此该项研究针对我院一年之内收治的40例患有消化不良的小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20例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0例治疗效果对比后,治疗效果理想,详细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研究项目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消化不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6岁,病程期限为1年,平均(4.1±0.2)个月。

纳入标准:(1)该诊断方案符合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指标;(2)收治的患儿有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一系列症状。

排除標准:(1)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2)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患有器质性消化系统病变的患儿;(4)患有合并消化性溃疡、胰腺疾病等症状的患儿。

1.2方法

1.2.1治疗组

(1)中药口服

根据小儿体质情况,使其口服中药颗粒剂,以小建中汤或保和丸为基础方,服用次数为1天2次。

(2)推拿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清补脾,清胃,掐四缝,揉足三里、中脘、板门等;与此同时顺时针摩腹5-10分钟,捏脊3分钟。

(3)穴位贴敷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苍术、白术、陈皮、肉桂、连翘等成分经过研磨后加水调成糊状贴敷于患儿的神阚穴,贴敷时间为4-6个小时,每天贴敷1次。

患儿在临床治疗采用规范化的饮食习惯,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患儿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1个疗程。

1.2.2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儿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每天服用的次数为3次,从患儿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方面出发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在饭前15-20分钟服药。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临床疗效:

治愈: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症状以及体征完全自行消退;

显效: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病症开始有了明显改善;

好转: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经过治疗没有改善亦或是有加重的趋势。

观察并且记录中西医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包括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症状,有0-3四个计分方法,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引入了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于上述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t检验,对于数据行F反复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本次研究项目中所引入的中医综合疗法对于40例患儿采用中药颗粒剂口服、推拿、穴位贴敷等综合中医干预治疗的方法,治疗总有有效率高达90.0%,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2.2辅助治疗结果

本研究是建立在中医综合疗法的根砥上,整合了不同学者在中医上的研究方法,让中药制剂、推拿、穴位敷贴各自发挥自己独特的效用,同时协同有效。以健脾、消积、行气为治疗原则,提高小儿消化不良治愈效果,改善和调整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健康成长为治疗目标。在此基础上,在治疗期间积极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清洁工作,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保证患儿的饮食规律,这些辅助性的治疗措施,充分发挥出中医综合疗法的效果,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2.3治疗两周之后疗效观察

这次观察项目中的40例患儿治疗两周之后,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不适、呕吐、大便异常、口中异味等症状开始消失,这一结果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上效果非常明显。

3讨论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一路飙升,尤其是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小儿极其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迄今为止,西医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诱因没有完全把握,现代西医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药物作用受胃酸等因素的制约,存在诸多不良反映,难以达到较为理想化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医学界认为小儿消化不良可以归为“胃脘痛”、“厌食”等系列,我国的《灵枢·经脉》中就有所记载:“食则呕…腹胀,善隐。”认为消化不良的具体体现为腹胀、呕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日:“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欲不下。”指出“胃脘痛”存在纳差症状。总的来说中医理论认为消化不良发病源头在于脾、胃,而饮食不规律可以引起脾脏失调、胃虚中起等症状。我国医学理论专著中对于小儿消化不良病症有很多记载,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中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本治疗项目主要引入的是中药口服、推拿、穴位贴敷、膳食指导等中医治疗方案。小建中汤以健脾养胃为主,适用于脾虚型消化不良;保和丸以消食导致为主,适用于积滞或积滞化热类的消化不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手段,比如其中的掐四缝可以起到消宿食、化积滞的疗效,揉捏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健脾强胃的功效,同时捏脊可以温阳益气。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治疗方案,建立在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之上,通过药物刺激人体体表穴位可以充分激发出中药的有效药性,在药物、经络兼顾的双重疗效下可以发挥出调节脏腑、治愈小儿消化不良的效果。

通过实践可以知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效果颇佳,对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做出了保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展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