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十全大补针结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
2020-11-16李文英
李文英
【关键词】月老十全大补针;体针;失眠;睡眠质量;心脾两虚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06-01
失眠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致使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多梦、早醒、入睡困难、频繁觉醒等是失眠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脾胃不和、心胆气虚、肝火扰心、阴虚火旺、营卫不和、血瘀阻络八型,其中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比较多见。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兼症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作、生活压力接踵而至,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38.2%左右的人群存在失眠症状。西医治疗短期效果较好,但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等系列不良问题。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在临床中得到了证实,本次抽取60例失眠患者人组,对月老十全大补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抽取期间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失眠患者人组,随机分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30名患者,年龄31-82岁,平均(45.23±2.01)岁,50名女性,10名男性。
1.2方法
对照组:体针治疗,患者仰卧位,选取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除百会外均双侧取穴,常规消毒,运用1寸针平刺百会,刺入0.5寸,神门、内关均用1寸针,直刺0.5寸,足三里、三阴交均用1.5寸针直刺1寸,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期间用仙鹤牌神灯轮流照射两侧足三里。观察组:体针治疗基础上,结合月老十全大补针治疗,具体方法: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双大横、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强肾穴、肝穴、脾穴、心穴、降胃气、降肺气、升肝气20个穴位,遵循上8(中庭至肚脐为8等份)、下5(肚脐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等份)、旁开6(肚脐至侧腹横切为6等份)的取穴原则,用0.16×25ram的针刺人穴位。任脉线浅刺,天枢、大横向外平刺,降胃气那针也是皮下针(患左侧天枢),左升右降,(患者右侧为左升,左侧为右降——以时钟定位):升朝向中脘,降朝向关元——如同太极圈。常规消毒,用套管进针,刺入0.5寸,用仙鹤牌神灯照射腹部,留针45分钟,期间15分钟行针一次。
1.3评价指标
治疗有效率,持续睡眠时间大于6小时,不易惊醒,睡眠深且梦少,醒后精力充沛,为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增加3-5h,惊醒次数减少50%以上,显效;睡眠时间增加0.5-3h,睡眠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效;失眠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为无效。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包括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两项。
1.4数据统计分析
SPSS.22软件分析数据,指标用(x±s)和(n,%)分析,数据结果t和x2检验分析,如果P<0.05的,则可以证明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和分析(n,%)
2.2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
治疗前,PSQI量表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的比较和分析(x±s)
3讨论
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病症。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万病之源,分清病型,标本兼治,方可奏效。许多重要脏器集中在腹部,因此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效果。百会穴居颠顶,联系脑部,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神门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主神明。该穴位是心经的腧穴,亦是原穴,是神门出入的门户,具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的作用。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经的和穴,扶正培元,补益脾胃,调和气血,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改善神经系统。三阴交穴为足三陰经之会,对肝、脾、肾三经都有调理的作用。三阴交穴能健脾和胃,调理气血,通经活络。月老十全大补针是腹针的典型代表,上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引气归元,调理脾胃,培肾固本,四穴合用有补后天养先天之意。天枢、大横润肠通便。加上滑肉门、外陵以及心、肝、脾、强肾穴、左升右降,全方位地调理内脏功能,强心、补肾、保肝、健脾,同时降肺气、升肝气,使人体内气血循环通畅,最终达到人体阴阳五行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睡眠自安。众多穴位共同调节,可达到益气健脾,养心安神之奇效。
综上所述,月老十全大补针结合体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