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策略

2020-11-16姚江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光伏电站分布式影响因素

姚江

摘要: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容量占比不断增大,已然成为电力系统主要电力来源之一。然而光伏发电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的特性,并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进而会影响到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因此,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所找出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以及供电质量。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影响因素;发电效率

一、影响光伏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发电站选址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具有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多样性的特点,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选址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地的光照强度、环境湿度等多种光伏发电的因素进行考察,保障分布式光伏电站能够建设在光照强的地方,确保能够收集到相对更多的太阳能,提高发电效能。与此同时,通过加强针对当地的气象变化监测与预测的方式,提前对天气变化引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波动,进而保障供电质量。

(二)设备方面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设备配置,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电能的产生和输送,所以需要对常用的设备,比如光伏电池板进行性能检测和保养,同时还要加强电能转换系统构建,才能更好地提升设备的日常运行水平,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

此外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还容易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如果设备管理人员等操作不当或者责任心不够,抑或是对安全隐患排查等不重视,将难以保证整体电能的输送。

(三)设备技术因素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根据光伏发电具有的特点,怎样能够充分利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方式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是当下分布式光伏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围绕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能力,将多种增加电量的技术和方式应用在光伏发电中。

此外,通过光伏出力模型进行计算,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电量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分布式光伏设备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光伏设备发电效率,对获得更加优质稳定的电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措施

(一)标准化设计

要想让分布式光电站保持良好的发电效率,在对分布式光电站展开设计的时候,就要有标准化的理念,对分布式光电站展开标准化设计,可以提升分布式光电站的生产发电效率。在标准化设计中,通过分布式光电站的设计过程展开适当优化,能够让发电效率更加理想,比如当地阳光在不同的季节强度不同的光照强度,不同地区和纬度的太阳倾角的不同,利用当地的历史环境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进行预测,使得其满足发电量消纳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同时为使光伏板与阳光的角度处于最佳位置,在对新站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光伏板的放置角度进行考虑,今儿相对地提高发电效率。

(二)选定设备型号的要求

由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特殊性,在对设备选定时应保证因地制宜。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标准化的设计流程,选择相应型号的设备,有利于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整体性的发电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设备型号对发电能力转换、发电运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光伏发电设备主要包括光伏发电阵列、控制器、逆变器等等。选择不同型号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在发电、供电效率等方面有着差异性。因此,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对发电设备进行合理化的选用,能够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施工规范化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为提升电力生产效率,不仅要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最终确定合适的生产方案,同时需要规范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施工过程。规范化施工过程,不仅要求施工企业能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同时增加多种控制措施,确保不同光伏发电设备正确的安装,另外在面对不同施工问题时,能够将设备状态和生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并根据电力建设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每个过程都能满足施工标准,为后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提供保障。

(四)加强施工管理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建设施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是一项比较复雜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加强各个环节要素的全面控制,才能确保整体施工的规范性,所以保证从施工设计,到具体的组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可靠,才能确保分布式光伏电站能够符合标准,进一步保障其出力的稳定。所以在进行光伏电站建设施工时,需要对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的管理,为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运行中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维护管理工作

分布式光电站中各类设备都是需要做好维护和管理,定期维护以及检查故障。分布式光电站能够保持运行和发电,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需要依靠太阳能板阵列,然而在分布式光电站长期处于运行中的情况下,板上就会不断积累灰尘,或者是在冬季的时候会有积雪存在,这些情况会对分布式光电站的现实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重点做好太阳能板所处环境的卫生清理,避免出现这种覆盖等情况影响发电效率。另外是对分布式光电站的发电出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让分布式光电站保持非常好的发电效率,需要加强对分布式光电站中各类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定期对设备做好检查和维修,对分布式光电站在运行中的隐患进行排查,让分布式光电站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分布式光伏电站未来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技术

通过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通过构建智能化电力、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施和电力终端通过互联网能够进行双向的智能化调控,有效地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实时数据,最终建成开放、共享的新能源网站。在该过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检测技术、诊断技术、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来构建一套具有高效、稳定的光伏电站远程的检测、诊断的系统平台,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二)“互联网+”技术

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可以直接利用并网的逆变器、电表以及气象站的联合数据,再通过通信介质,直接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上,在客户端就可以直接看到数据,再与天气状况进行结合,对发电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相关的业务专家建立非常重要的知识库,达成一键体验、自动巡检的服务体验。对电站运行出现的故障与隐患进行定期检测,并运用信息推送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派单技术完成对相关设备的维护服务,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增加发电所获得的收益。而一键体验、自动巡检、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可对电站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四、结论

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为了提升发电效率,需要对光伏发电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原理上提高发电站的发电出力。同时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设备型号匹配,还要加强施工规范管理。最后针对已经运行的分布式光伏设备应当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更好地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发电出力的稳定性,保障输出电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颜世超,王海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4).

[2]王贤立,王招娣,贾杰.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3).

[3]龙文志.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智能微网的发展[J].建筑技术,2019,(04).

[4]王贤立,王招娣,贾杰.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3).

猜你喜欢

光伏电站分布式影响因素
居民分布式储能系统对电网削峰填谷效果分析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光伏电站设计智能优化探究
并网光伏电站特性及对电网影响的研究
浅析影响西部光伏电站“寿命”的因素
基于二层规划模型光伏电站经济性评价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