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0-11-16杨思诗刘园陈志梅

乡村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大棚蔬菜防治措施病虫害

杨思诗 刘园 陈志梅

[摘 要] 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不断扩大,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温室大棚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对季节性温度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使蔬菜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棚蔬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产效益。基于此,本文充分分析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发生特点,并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7-95-2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拥有充足光照。阳泉市十分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播种面积超过0.73万hm2,设施蔬菜生产面积0.16万hm2左右,蔬菜全年总产值44 000万元以上。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推动了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但病虫害问题依然是制约大棚蔬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大棚蔬菜的生产效益。

1 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与发生特点

1.1 主要类型

第一,菌核病。菌核病属于土传病害类型,易出现于温室黄瓜栽培过程中,会严重为害蔬菜的茎蔓和果实。一般情况下,多在蔬菜苗期出现,并向成株期蔓延,危害时间较长。第二,灰霉病。灰霉病病害在大棚蔬菜生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雨水与气流是病菌传播的主要路径。灰霉病一旦出现,将会扩散传播病菌,导致侵染再次出现。第三,霜霉病。霜霉病病害易出现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会对辣椒、黄瓜等蔬菜生长造成威胁。第四,粉虱。烟粉虱与白粉虱是大棚蔬菜的主要粉虱类型,每年10月末,大棚内将会进入粉虱成虫,并逐步繁殖和蔓延。第五,茶黄螨。茶黄螨害虫个体较小,但繁殖速度较快。若棚内温度在30 ℃左右,只需5 d即可繁殖一代;棚内温度在20 ℃时,只需10 d即可繁殖一代[1]。

1.2 发生特点

第一,种类较多。由于蔬菜大棚内具有较高的温度,且缺乏充足的光照,导致病菌、害虫的繁殖速度大大加快。部分大棚蔬菜种植户栽培品种单一,未科学构建轮作制度,易出现较多种类的病虫害,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中毒等。第二,传播速度较快。病原菌是蔬菜病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大棚内不具备良好的光照与空气流通性,十分适宜病原菌孢子的生长。冬春季节更易加快病菌侵染速度,导致大规模病害发生。大棚内的害虫不会受自然条件、天敌昆虫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虫卵孵化环境较为适宜,极易加快害虫的繁殖速度。第三,存在复杂的发生规律。由于大棚蔬菜只有较短越冬期,全年连续开展蔬菜育苗与栽培工作,致使病虫害寄主连年存在,同时,棚内具有较高温度,病虫繁殖会持续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棚蔬菜病虫害往往具备较高的侵染次数与发生代数,导致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复杂性显著增强。

2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选育良种。蔬菜品种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若蔬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那么即可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因此,为提高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需合理选择蔬菜品种,保证其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又具备良好的病虫害抗性。由于大棚环境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温差,不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因此,需将耐湿、耐弱光等的品种作为首选。同时,蔬菜种苗具有差异化的病虫害抗性,栽培人员需科学培育壮苗。在具体实践中,要禁止在苗圃内混栽种苗,否则易传染病虫害;要采用规范技术,消毒处理育苗基质,选择无病虫害的种子;要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科学开展肥水管理。此外,可覆盖防虫网,有效预防虫害侵袭,进而促使蔬菜种苗培育质量得到提高[2]。

2.1.2 土壤消毒。連年种植蔬菜后,会有大量细菌存在于土壤中,导致病虫害发生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需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实施种植工序前,种植人员需结合以往病虫害常见类型,均匀混合细土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向地表撒施,并实施翻耕工序,促使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虫菌。消毒过程中,需结合病虫害类型,合理选择药剂,准确把握消毒时机、用药量等,针对性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过程中,需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要尽量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避免抗药性的产生。由于大棚内存在较多的病虫害类型,因此,需贯彻混合用药原则,同步防治多种病虫害;大棚内不具备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因此,作业人员要严格贯彻农药操作程序,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2.1.3 栽培管理。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轮作倒茬制度,从而增强蔬菜的抗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病虫害一旦出现,需于棚外统一销毁、深埋处理病残体与病果,以有效减少病害基数。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对大棚进行彻底清扫,以达到减少病菌害虫的目的。蔬菜施肥过程中,要科学运用配方施肥技术,结合蔬菜的养分需求,搭配施用有机肥与其他化学肥料,以显著改善棚内土壤的营养条件,增强蔬菜整体长势与抗病虫害能力。

2.1.4 覆盖地膜。蔬菜大棚土传病害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防治难度较大。基于这种情况,作业人员可运用高垄覆膜栽培技术,即完成整地、除草工序后,将塑料薄膜覆盖于洼面,利用土块压住薄膜四周。通过覆膜栽培,蔬菜根系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改善,大棚内空气湿度得到降低,有利于土传病害的防治。同时,地膜可有效提高地温,满足反季节蔬菜的生长需求,从而增强蔬菜的抗病性。

2.1.5 嫁接技术。通过蔬菜嫁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当有根腐病、青枯病等病害产生时,种植户可及时嫁接蔬菜,替换患病根系,进而提高蔬菜植株的抗病性。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不会影响土壤条件及蔬菜生长过程,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目前,物理防治技术类型众多,具有差异化的适用时间和防治效果,作业人员要充分考虑蔬菜生长状况与病虫害类型,合理选择物理防治技术。第一,栽培人员可充分利用闲茬时间,进行14 d左右的闷棚处理,以有效杀灭土壤、墙体中的各种病菌、虫卵等,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率。第二,实施种植工序前,需科学应用温汤浸种技术。将种子分别浸泡于冷水与温水中,冷水浸泡1 h左右;温水温度保持在55 ℃左右,浸泡15 min。温水与室温统一后,进行常温催芽,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第三,物理诱控。考虑到部分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可于害虫高发期,将杀虫灯安装于大棚内,合理控制安装高度,保证杀虫灯与蔬菜距离保持在1 m左右,有效诱杀害虫。值得注意的是,作业人员需定期清理接虫袋,以免影响杀虫灯的应用效果。此外,考虑到部分害虫的趋色性特点,作业人员可将黄板、蓝板等设置于棚内,高效诱杀蝇蚊类、叶蝉类等害虫。通常情况下,色板规格控制在20 cm×20 cm左右,每667 m2配置30块即可[3]。同时,要结合蔬菜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黄、蓝板的设置高度。目前,大棚蔬菜内性诱剂应用较为广泛,其可有效诱杀雄性昆虫,破坏棚内害虫雌雄比例,从而控制害虫种群。一般情况下,于4—10月悬挂性诱剂,按照25 cm的标准控制性诱剂与蔬菜顶部的间距,且每天需及时清理接虫袋,每月需及时更换诱芯。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应用害虫天敌与生物农药。第一,引入天敌。通过将害虫天敌引入大棚内,促使害虫数量得到减少。例如,棚内出现严重的白粉虱虫害时,可引入丽蚜小蜂等捕食性天敌;针对棉铃虫、菜青虫等虫害,则可引入赤眼蜂等天敌。种植人员需结合虫害的发生程度,合理控制天敌的引入数量。第二,生物药剂。相较于化学药剂而言,生物农药不会污染到生态环境,有助于保证蔬菜产品的品质安全。其中,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应用较为广泛,能有效防治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2.4 化學防治

化学防治效率较高,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蔬菜品质。因此,作业人员需严格贯彻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原则,禁止施用剧毒、高残留等农药;要尽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避免病菌、害虫产生耐药性。为促使化学防治效果得到增强,可运用高效器械,增强药效的同时减少整体用药量。针对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蔬菜,若棚内空气湿度较高,可运用15%腐霉利烟雾剂,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针对灰霉病,可于发病初期向蔬菜植株喷施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针对灰霉病,可每7 d喷施1次0.1%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施3次;针对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发病部位,连续喷施3次左右即可。若棚内出现较多的害虫,则需依据害虫种类,合理用药。可利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 600倍液防治粉虱害虫;利用25%螨猛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防治茶黄螨害虫;利用10%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防治蓟马害虫。

3 结语

病虫害防治效果关系到大棚蔬菜的产量及品质,直接影响栽培人员的经济利益。因此,大棚蔬菜种植户需全面考量地区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类型,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控体系,在传统化学防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以改善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品质。

参考文献

[1]张蓉.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8(8):43-44.

[2]徐新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6):112.

[3]杜艳梅.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山西农经,2019(3):108.

猜你喜欢

大棚蔬菜防治措施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大棚蔬菜根结线虫病害调查研究以及防治对策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