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简单如指环
2020-11-16田俊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少年时代的我初识愁滋味,却正是因为自己总是高耸在人群中,恨不得像折叠刀具一样可以随时缩进某个角落。这份黯然神伤,也为我带来一段人生中旁逸斜出的运动员生活。
区体校的教练从学校田径队里选中我们组建篮球队的时候,我们满心欢喜。当时《排球女将》正在热播,每个小学女生都至少梳过一次小鹿纯子的发型。哪怕我这样长年短发的,在某次剪短之前也勉强尝试过。我们更加热衷于能像小鹿纯子一样一个跟头翻到半空,来招“晴空霹雳”。虽然我们隐约有些质疑:这个跟头的意义在哪里?重点不就是击球嘛,为什么不把翻跟頭的力气用在手臂上?
我以为成为篮球队员,就可以练“晴空霹雳”,可以留长头发梳纯子发型。谁知篮球排球一字之差,大相径庭。排球要千方百计推到别人的场地上,篮球却要掌控在自己手心;排球运动员守在自己的半场,篮球运动员却是不折不扣满场飞。留长发也当不成小鹿纯子,只怕会像同样热播的《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
区体校组建女篮队,是为了迎战全市小学生篮球赛。家长们更乐见其成。当时的我只长个子不长肉(一去不复返的好时光),爸爸妈妈总觉得我瘦就是弱,但凡有运动队招揽我,便极力推波助澜。所以我好像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在田径队跑步、跳高。可是我真的没什么天赋,印象中从没代表学校参赛过,更不存在带伤坚持之类的“英勇事迹”。被选进篮球队,我继续“打酱油”。号称球场灵魂人物的控球后卫和得分后卫,以及防守卡位冲锋在前的大前锋、重要得分手的小前锋都轮不到我,我始终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中锋,还是倚仗微弱的身高优势。
从学习运球到最终参赛,在记忆里是一段漫长的光阴,仿佛经年累月,以至于留在指根的茧时至今日尚有迹可循。运球靠手指和手掌边缘触球,训练结束伸出手,只有掌心雪白。两只手各磨出四粒硬硬小小的茧,我并没有太多感触。早在一年级,可能是握笔姿势不那么正确,我右手中指上就长了茧,看上去像多出一小块肉。我没有想到,小学生篮球赛结束后,我打篮球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这八粒茧就像那颗写字时继续强化的茧一样,赫然在目,仿佛刻意为运动员生活做的标记。
身在校园,时间的科学计算并不复杂,只要参考学期、考试、寒暑假,立刻就能得出答案。记忆中的“漫长光阴”,其实一年都不到。
说是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唯一的区别就是放学后,他们回家玩,我们去球场玩。最大的区别形成于正式比赛前的两个月。为了加强训练,体校安排我们住校。
搬进体校那天,收拾完宿舍,一起在晚饭桌前坐下,等待饭菜端上桌的空当,一向铁面无情的冷酷教练照例板着脸重申遵守纪律、认真训练、赛出好成绩。一片鸦雀无声中,笑眯眯的助理教练温柔地说:“两个月很快,但等你们长大了,一定会想起这两个月。因为这两个月和其他的每一个月都完全不同。”
那时候我对“完全不同”的理解,是不能住在家里,不再笼罩在爸爸妈妈的视野之中。毕竟是第一次离开,有一点点想家,但真的只有一点点。体校离我家步行只需5分钟,只要我愿意,上学放学路上随便拐个弯就能到家里吃个煮鸡蛋。我从小就住在这里,常常和小伙伴聚在体校的围墙边玩,一边捉迷藏,一边听里面传出篮球砸在水泥地上的咚咚响。搬进来住,仿佛从家里的一个卧室搬到另一个。何况12个同龄的女生住在一起,叽叽喳喳全是最有趣的话题,那“一点点”亦如雪入温泉倏忽不见。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有亮透,就被叫起来投篮。罚球线定点投200个,三步上篮200个——是的,这是两个无比巨大的数字,而且命中才算数。我们从1开始数数的时候,卡在哪个数字因为“手滑”始终不得进展的时候,都在暗暗怀疑或期待饿晕在球场上,就像小鹿纯子跟腱受伤黯然而唯美地倒下去。
我当然没有倒下去,我们谁也没有倒下去。我记不清每天如何完成这400个定额,却记得早餐胖乎乎的发糕上翠翠艳艳的红绿丝,以及热气腾腾的豆浆最好加两勺白砂糖,趁糖粒还没有完全融化就喝完,使糖粒滞留在牙齿间咯吱作响。还有奔波辗转到其他区去打友谊赛,教练们应该在暗暗估计对方实力,而我们更关注赛后犒赏,冬天是撒了葱花榨菜末的小馄饨,夏天是绽放微笑的娃娃冰淇淋。想起来,都是质朴而醇厚的幸福味道。
也许是因为我们如此“漫不经心”,那个赛季结果并不圆满,我们的夺冠之路止于四强赛。同样,我没有继续长到运动员的合格高度,于是按部就班考学、毕业、工作。那一段宛若闲笔的挥汗如雨,却在接下来的人生历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记得教练寓言般的指教:“跑起来,跑起来!赢球关键不在持球队员,在于整个队伍的跑动。”记得入队很晚的小个子后卫,一上场气场全开,很快逆袭成主力;记得强忍疲累完成作业,困得为要不要洗澡纠结的时候,听到队友一丝不苟朗读课文,欢快地一人分饰多角;记得汗流浃背奔向宿舍,路过宁静清凉的围棋室,隔窗对视间相似的羡慕与好奇……
这也许就是少年时光的神奇,那些日子简单如指环,等你读懂其中的隐喻与启迪,才知道岁月颁给了你一枚勋章。
田俊 编审。南京大学出版专业硕士。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艺》主编。荣获中国童书出版桂冠编辑、中国少儿报刊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作品入选各类权威选本,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本栏插图 熊家婆插画工作室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