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发展对策
2020-11-16彭丽荣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创造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西是我国壮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区域,当地壮族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当地剪纸艺术生存发展困境,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人才培养、优化环境、非遗立项、技艺创新等方式,扭转局势,推动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根据诸多史料的记载和考古研究论证,我国民间剪纸的产生有四大根源:一是巫术事件、活动的盛行;二是民间对图腾的崇拜信仰习俗;三是民间的礼仪活动;四是民间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剪纸是一种创造艺术,它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现,而是剪纸艺人将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以一种质朴的形式加以呈现。
国内学界对于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早有关注,王忠兴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一文中提出了保护中国剪纸艺术的知识产权的对策。王婷婷的《剪纸艺术形态研究和现代延伸》文中涉及到找出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艺术的碰撞点,探讨出一条现代剪纸艺术延伸的本土之路。民间美术学者王树村,也曾著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疏理了中国民間剪纸艺术始源风格、流派与发展。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陈竟所著的《中国民俗剪纸史》,以中国历史为时间轴,探求和研究了民俗剪纸艺术的演变、发展过程,分析、研究了与民俗剪纸有联系的其他民间艺术。在王树村主编的《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一书中,还针对民间剪纸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论述。中南民族大学的何红一女士在其著作《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研究》中,也提出应积极开发剪纸文化产业,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整体而言,当前学界对于民间剪纸艺术及其传承发展问题的探讨多以国家为研究的对象范畴,注重宏观性的探讨,关于地方剪纸艺术的关注与思考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靖西的剪纸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壮族民众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众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成为靖西民间剪纸最好的创作题材。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靖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靖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靖西市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1个乡,总人口62.97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壮族聚居的边境人口大县。靖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逐渐形成有部落,夏、商、周为百越之地,到秦的时候为象郡地,改土归流后改为归顺直隶州。公元1912年废州设府,广西都督陆荣廷与县内士绅商量,因早有“靖州”之说,又地处边陲地区,故而命名为“靖西”。[1]在靖西这片充满壮民风情的热土上,演绎着一代代的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过程,使这一民族的奇异之花永久开放。靖西较早的剪纸通常是做成形态各异的一些物象和人像,应用于葬礼方面,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靖西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剪纸还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必须用的供奉饰物,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基于特殊的功能需求,靖西的民间剪纸拥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色彩的选取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2]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於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3]可见,剪纸艺术对色彩的选择很讲究。靖西当地剪纸在色泽的选择上以黑、红、黄、紫、蓝等为主要的色调。例如冥衣的色彩选择。人有老年、青年、幼年之分,所以冥衣在色彩的选取上也有长幼区别。老年男性的往往选取黑色,女性的可以是紫色的或者是红色;中年的女性可以是红色或者粉红色,男性的就只能是蓝色或者是黑色。
(二)剪纸工序
1、裁剪工具及刻法
靖西的剪纸以剪刀、刻刀、针为主要工具,虽然工具都是极其简单常见的物品,但在细节的要求上很有讲究。例如冥衣对剪刀的要求。冥衣裁剪对剪刀的锋利度是有要求的,即纸张的裁剪只需放在剪刀口上,左手拿剪刀,右手转动纸张,左手拿的剪刀无需上下张合即可断纸,既可以达到要求的锋利度,要不然不锋利的剪刀裁剪出来的冥衣会出现褶皱,不仅影响美观,还被视为“有补丁”的破衣服,不能被“发放”。我国民间剪纸有三种刻法:一种是阳刻,即以线条为主,造型的线条留住,其他的都舍去,且线条是线线相连的,留住型;一种是阴刻,跟阳刻的正好相反,把图形剪掉,线线相断,把型剪掉;最后一种就是阴阳刻相结合。靖西剪纸中的冥衣的剪法是用阳刻的方法,往往都是剪掉型意以外的其他部分,裁剪的过程不可中断,要一气呵成。
2、裁剪顺序
当地的剪纸对裁剪的顺序非常讲究。例如冥衣的裁剪。听老一辈说凡事都要始于足下,跟《老子》第六十四章所提及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呼应。靖西的冥衣就以“脚跟”为裁剪的出发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纸张的折叠方法决定了裁剪的顺序,纸张规格是长宽各一米的正方形,然后对折,最后裁剪的就是冥衣的领口,领口是要打开纸张然后翻面,再折叠,跟原来的那条痕重叠,领口必须是圆的,这也符合了靖西人民尚圆的心理,凡事都尽力地去追求圆满,也蕴含着祈求神灵满足自己所祈求的愿望,剪纸的形式以单色为主,简洁美观,给视觉平添一种美感,可谓是一种“诗性创作”。[4]
靖西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
靖西剪纸艺术除了在色彩选取、工具选择、裁剪顺序、裁剪方法上有讲究之外,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作品以特定的审美意象为凝聚点,寄托着创造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锚定着特定的审美意义和趣味。[5]本文试以两个代表性意象为例来阐释此问题:
1、“花桥”
“花桥”这类剪纸寓意求子或为怀有身孕的妇女进行保胎以及与生育有关的仪式剪纸。靖西的“花桥”剪纸是当地孕妇在农历七月所求,祈祷顺利生下孩子,使以后生活平安顺利。等孩子满月后人们会将花桥贴在神位的左侧,孩子生育是延续家族香火的头等大事,在靖西,已婚夫妇只有在生下头胎为人父母之后,才算真正地长大成人,得到社会的认可。靖西的花桥剪纸为长方形,分有上、中、下、左、右五部分,分别有三个葫芦,葫芦里面装有酒,孩子亦在葫芦里面,没有出生;葫芦下面是两个灯笼,灯笼预示孩子以后前途亮得像灯笼一样;灯笼下面有三个双手举头上的小人;左右对称,有米、花、酒等,两侧的剪纸图案表示,孩子开花、结果,长大后找吃的,有米吃、有酒喝,两个心表示长大以后找到的另一半同一条心。这幅花桥裁剪注重左右两边的对称,所以在纸张的折叠上要特别小心的对齐,然后才开始裁剪,这样可以省掉一般的功夫,达到省时省力的双重效果。这也是靖西剪纸的艺术特色所在。
2、“虎”
“虎”是十二生肖的神兽之一,十二生肖的剪纸各式各样,引人入胜。“虎”是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内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虎具有威猛的性格、雄健的体魄、形色饱满美观,尤其是虎的额头中心上的“王”字纹天然生成,不禁使人感到虎身上有一种霸气和王者风范,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把许多希望寄托在老虎的身上,希望能得到它的庇佑,因为它的存在而生出勇气。靖西民间的剪纸也不无例外地运用上了这一题材的作品,靖西人们发挥天才的想象力,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裁剪出千姿百态的神虎,有些虎嘴巴上衔着一棵草,寓意为老虎把财气带到家里来,有的是老虎身上金钱纹样的,寓意人们得福……正因为人们对老虎的这种崇拜的心理的存在,靖西的人们逢年过节的就剪老虎形状的剪纸,贴在儿子所在的那个房间的房门上,希望自己的儿子虎虎生威,做成大事,有王者风范,剪纸中的虎纹样式的内涵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早就超出了早期的镇宅、辟邪、保平安的意义,现在的含义越来越丰富,既有多才多福之意,又有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之意。
靖西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对策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外来文化的涌入、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使靖西当地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创造和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其生存和发展的情势更为严峻。靖西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剪纸技艺“青黄不接”的局面尤为凸显。因此,保护传承路径的选择是当地剪纸艺术所面临的一个发展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剪纸艺术当前的生存发展窘境。
(一)政府加大保护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剪纸市场的规划,使剪纸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有固定的交易市场,加大对剪纸艺术项目资金的投入,让剪纸艺术在发展中有足够的资本维系,以及剪纸工具及设备秀的更新;文化馆对外开放,增加图书馆剪纸方面的图书的放入,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分类以及书目的排续;对剪纸艺人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选评,及颁发相关的荣誉证书以资鼓励。政府发动群众集资,建立剪纸文化展览馆,里面陈设历年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且著上作者姓名,创作的日期及政府领导的评语,创作理念及寓意。
(二)重视剪纸艺人的培养
加大剪纸艺术文化的宣传力度,加深剪纸艺术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由乡镇选推举出优秀的剪纸艺人,政府协助建立培训班,由优秀的剪纸艺人担任指导监督工作,手把手地教,组织剪纸团队进行宣传,不断地扩充剪纸人才队伍,让这朵民族之花长久地开在世人的面前。
(三)举办相关竞技活动
学者认为,壮乡普遍具备“文化丰厚、民风淳朴、风景宜人”的特点,其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政府在当地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6]相关竞技活动的举办须择机而动,避开农忙时节而选定恰当的时间节点作为活动日期。因为现在的剪纸艺人大都是来自于民间乡下的,剪纸艺人及其相关群众在非农忙季节时才能抽身来一睹剪纸艺术的风采。比赛的场所及会场的布置及所需要的设备都应该由文化馆内的人员备齐。评委由权威人士担任,增加剪纸比赛的权威及高尚性,也同时突出政府对剪纸艺术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剪纸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阵营当中。比赛的结果当天公布,对优秀作品进行物质补贴及钱财上的奖励,还要把作品放在展览馆里面以供游人及爱好剪纸艺术的人士进行鉴赏。
(四)启动非遗立项保护
2004年以来,以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图像文本和“申请”报告为标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逐渐走向世界。2009年,剪纸正式成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现在各种民间工艺,包括民间剪纸艺术在内的非物質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受到众多的关注,但客观的现实却是不容忽视的,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场面,靖西这些民间剪纸随着老一辈剪纸艺人的不断去世,不仅可持续发展谈不上,甚至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所以需要在国家立项保护的情况下不断健全壮大剪纸艺人的传承机制。
(五)注重剪纸技艺的创新
靖西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各方各面,婚庆、丧葬、节俗……有的品种已经在市场上绝迹,所以为使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到以后,有必要对传统的剪纸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其具体的实践应用性。[7]将靖西传统的剪纸运用在服装、饰品、箱包及日用品等领域的创意性的设计,是剪纸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作品、时尚产品等,开发市场,使剪纸艺术转向商业化的道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从艺术理论到艺术实践都酝酿着一场重大变革,靖西民间剪纸也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在本时代的高峰成就。[8]
在传统剪纸艺人的观念里,剪纸只有在上述的传统习俗中才得以应用,但殊不知,剪纸除了有它的实用性外,还有收藏价值。剪纸的艺术性很高,收藏价值很大,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观,还具有寓意深厚的内涵。但大多是自娱自乐,仅仅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加上现在的剪纸艺人的年岁大都是中高龄阶段的,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接触不是很多,信息闭塞,了解不到外面世界的需求,缺少把作品变为商品的中间环节。只有剪纸艺术进一步市场化才能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剪纸这一行业当中,让这一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我们需要帮助外界的人们认识到把剪纸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并且通过商业购买行为而给剪纸艺人带来经济效益,这样才促使更多的人对剪纸艺术投入更多的热情,凝聚文化认同且推动艺术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靖西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靖西年鉴 2004[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P5.
[2](明)刘侗,(明)于奕正著;崔瞿校注.帝京景物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P114.
[3](清)潘荣陛,(清)富察敦崇著;(清)查慎行,(清)让廉著. 帝京岁时纪胜[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P16.
[4]罗小凤.从“诗性创作”到“媒介化生产”——论新媒体语境下新诗发展的媒介化转型[J].社会科学,2020(5):180-191.
[5]简圣宇.中华审美现象学与“意象”概念的现代阐释问题——从杨春时教授的意象论谈起[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2):193-205.
[6]李萍.城市化背景下壮族乡村传统工艺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2):165.
[7]张瑞香.中美两国高校民艺课程应用教学的比较研究——从手工扎染和印染课程谈起[J].美与时代(上),2019(6):115-118.
[8]简圣宇.在新时代语境下参与全球理论对话的别现代理论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9(6):91-99.
作者简介
彭丽荣 中共靖西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档案管理与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