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脑和肠道菌群的新发现

2020-11-16朱莉娅恩德斯钱为

现代阅读 2020年3期
关键词:测试者安慰剂双歧

朱莉娅?恩德斯 钱为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肠道组成了人体2/3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作科学研究就像是在迷雾里探索一片未知的地方。几年前我们发现,特定的肠菌可以让抑郁的小鼠打起精神来,也发现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肠菌后,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界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了——“心理微生物”,就是对心理有影响的微生物群。它们甚至还和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有着瓜葛,只是以前我们还并不知道,这些“心理微生物”会不会也作用在人类身上。

到了今天,可靠的人体临床实验差不多也有20来例了。这些实验表明,其中有3种细菌组合对人体无效,但幸好,其他的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这些实验慢慢展现给我们一副真实的全景:这些细菌并不会立刻大幅度地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它们往往在被服用三四周以后,才在一定程度上缓慢地改变了我们的情绪。不仅如此,科学界第一次把压力和肠子联系到了一起,它们之间貌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于这些细菌到底能对情绪起到多少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情绪的,这我们就得逐一分析了。

菌群与情绪

在作情绪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一个人的情绪里到底包含了哪些感觉?情绪的基本元素到底是什么?为了找出答案,大多数的研究里都采用了问卷调查。在问卷里一长串问题的背后,隐藏了几大类不同的情绪,有从失落到高兴,从害怕到勇敢,从愤怒到温和,从忧心忡忡(比如对自己的健康)到信心十足,等等。

一个英国科研组就在他们最初实验里的其中一组采用了类似的问卷。实验里, 他们让测试者服用下干酪乳杆菌(普通的酸奶)里常见的一种细菌。3周后,1/3的测试者都觉得心情有变好。具体来讲,是从“失落”的心情逐步向“高兴”转变。不过它对本来就心情不错的人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其他的情绪,比如愤怒或者恐惧,也没有什么作用。

一个法国研究组把两种细菌(双歧杆菌和瑞士乳酸杆菌)混合在了一起,给测试者服用后,他们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经过4周,测试者不但郁闷的情绪有了改观,而且在“愤怒”一栏的表现也有了好转。不仅如此,他们对身体上的小病小痛,也不会像原来那样忧心忡忡了。

一个人不管有多健康,也难免会有一些情绪低谷。比起失落、郁闷这种大的情绪,一个荷兰科研小组则把目光聚焦在日常的情绪低谷上。有时候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一天,但我们就是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这些负面小情绪连聊天的谈资都算不上,但是在心理学领域里,这可是个火爆的新兴话题。只不过科学家们关心的并不是这种情绪本身,而是这种情绪引起的其他情绪反应。

想要预测一个健康的人有没有得抑郁症的可能,心理学界已经有了比较靠谱的评判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看这个人会不会焦虑、钻牛角尖,比如说一件事情弄不明白不罢休,各种心理实验一再证明,这种情绪反应大概算是最糟糕的一种了。

在一个实验里,测试者被要求花几分钟的时间,想象一下下面的情境:今天并不是最美好的一天,但也没有什么事让你不开心,可是你就是兴致不高。现在这些测试者就要来回答,他们在这样的一天里会有什么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可能是:

“在这种情境下,我会变得很没耐心,收不住自己的脾气。”

“在这种情境下,我会思来想去,到底为什么会心情差。”

“如果我心情很悲伤的话,我经常会觉得生活各方面都毫无希望。”

测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对每种心理反应作出相对应的回答:“不,完全不会/基本不会/有时候/经常/对,完全就是我。”

根据测试者的选择,每题他会得到0~4分不等的分数。所有题加起来,最高可得136分。

在实验开始前,这些测试者的平均分是43分。这个分数挺健康的。这些测试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并不会特别钻牛角尖、脾气暴躁或者觉得悲观。现在他们需要每天服用一组细菌,一共服用4周。其中一部分人拿到的并不是真的细菌,而只是安慰剂。4周以后,所有测试者又做了一遍问卷。拿到安慰剂的这部分人,答案和之前几乎一样。而服用了细菌的这部分人,他们在“暴躁”和“悲观”两栏里的表现比之前要好了10个百分点。

细菌带来的愉快体验当然不能和毒品或者强力镇静剂相比,但它和安慰剂相比,也绝对是有效果的。

压力

如果说情绪是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产物,压力则更像是神经系统所处的一种状态。压力下的神经系统就像是一张拉满的弓,对所有外界的刺激时刻保持着警惕。为了应对压力,我们的肠子要借给大脑很多的能量。那有没有可能,肠子也会主动帮大脑减轻点儿压力,毕竟这样它就可以少借点儿能量出去了?

随着新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的看法也一直在转变着。早期的研究结论是,给实验对象服用肠菌没能缓解压力的感觉。不过肠菌倒是可以缓解因为压力而产生的身体不适。

后来科学家们又把这些实验拿出来仔细看了看,发现了一些之前被忽略掉的细节——有一个菌种居然可以改变人们对压力的感知。但是它们只作用于一类特殊的人群:睡得特别少的人。我们大概都经历过考试前的通宵复习,往往越通宵就越觉得压力大。科学家们给这些备考的同学每天服用双歧杆菌,他们会感觉压力变小了一点儿。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压力,而是跟那些同样睡得很少的同学比,他们的感觉会好一些。研究人员们还测试了瑞士乳酸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可惜并没有发现一样的效果。

这次实验一共动用了581名考生。研究人员把他们分成了4组,在考试几周前开始给他们服用需要测试的菌种。其中一组学生拿到的是安慰剂,里面不含任何菌种。另外3组学生,每组都拿到了瑞士乳酸杆菌、婴儿双歧杆菌或者双歧杆菌中的一种。

这次实验的结果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它给了研究人员继续往下研究的勇气和动力。毕竟有一种细菌,它们做到了别的细菌做不到的事——它们作用在了感觉上,减少的是压力的感觉。在这不久之后,爱尔兰又传来了新消息。在小鼠实验中,有一种细菌(双歧杆菌1714)脱颖而出。它不但减轻了小鼠的各项压力指标,还提高了小鼠的学习能力。现在科学家们打算研究一下,它在人身上会不会也有作用。

参加这个实验的人必须:

1.戴上一顶滑稽的头盔;2.把手伸进冰冷的水中;3.同时在电脑上回答几道脑力题。

这顶滑稽的头盔是专门用来扫描大脑的。它可以探测到大脑内正在活跃的区域。

这个实验一方面是测大家耐冷的时间——手在冰水里多久才会放松;另一方面是科学家会不停地把棉棒伸进测试者的口中,以获取口水来化验压力荷尔蒙的含量。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些测试者刚刚受冰水刺激,分泌出压力荷尔蒙,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恐惧感会有多少。

在实验进行到4周的时候,科学家们在对比了服用细菌的测试者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后,發现细菌组几乎所有的压力指标都有了好转。不仅如此,测试者在脑力问答的环节也比之前表现好。比起安慰剂对照组,细菌组回答得要好很多。

服用肠菌为什么可以改变我们的脑力呢?之前说过,肠子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向我们的大脑发射信号。这是一种解释。爱尔兰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这些肠菌可以通过降低压力荷尔蒙来改善记忆。原理如下:大脑里存储和调动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就紧紧挨着压力荷尔蒙的传感器。如果那里释放出很多压力,大脑就会抑制住那个区域的活动。所以处于压力下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只能聚焦于眼前,把所有的精力都调动起来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摘自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肠子的小心思(增订版)》)

猜你喜欢

测试者安慰剂双歧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跟踪导练(3)
指纹收集器
跟踪导练(三)2
可监测脑电波的智能灯
很多英国人不会拼常用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分泌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