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俄国农奴制改革
2020-11-16姚尧陈国强
姚尧 陈国强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1818—1881),史称亚历山大二世。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 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
亚历山大身为沙皇尼古拉的长子,必定要被当作继承人来培养,不论是沙皇,还是俄国宫廷,都十分看重对亚历山大的教育。尼古拉是个看重军事统治的沙皇,他认为一个沙皇想要统治好俄国,就必须成为一个标准的军人。在尼古拉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亚历山大落下了文化课,他同时还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他的老师是俄国当时最著名的学者茹可夫斯基。茹可夫斯基可不同意尼古拉的那一套,他觉得如果按照尼古拉的教育,俄国会变成沙皇的军营。在著名学者与独裁沙皇的拉锯战中,亚历山大同时吸收了两方面的思想。
在茹可夫斯基的陪同下,亚历山大开始到俄罗斯各个地区进行考察,看到了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这或许也是他成为沙皇后废除农奴制的一个原因。
除了俄国外,亚历山大还曾到欧洲去旅行,在英国、丹麦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不仅让亚历山大失去了父亲,同时也让亚历山大看清楚了俄国与西欧等国的差距。亚历山大开始觉得,想要改变俄国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实施改革,改革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便是农奴制。
其实在尼古拉在位期间,亚历山大就意识到了农奴制的落后。从亚历山大19岁时起,尼古拉便开始让他参与处理政务。在此期间,亚历山大便意识到社会和政治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农奴制把俄国的大部分劳动力都绑在了土地上,不仅农奴生活困苦,还阻止了资本主義的发展。不过农奴制却是沙皇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是贵族、官僚效忠沙皇的利益纽带。在历任沙皇看来,农奴制就是一个不能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会威胁沙皇的统治。
在尼古拉去世后,亚历山大继位为沙皇,被称为亚历山大二世。此时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接手的是个危机四伏的落后国家,他想要让俄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
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虽然农奴制的废除让农奴获得了自由,但却没有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农奴想要获得土地,就必须掏钱,可问题是钱都在封建贵族那里。不过身为自由人的农奴却可以选择开垦荒地,从而获得经济上的自由。虽然亚历山大二世有改革的决心,但也不想得罪封建贵族。
就算如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还是遭到了封建贵族的反对。这也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预料之中,毕竟改革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封建贵族们为了阻止沙皇进行改革,想到了许多理由,例如国库空虚。这是克里米亚战争所遗留的问题,但封建贵族却全都怪罪到农奴制改革上。
在所有的反对者中,最让亚历山大二世意外的是改革派。在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除了废除农奴制外,还有一些教育、文化思想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放宽了对大学和思想社团的管制,不仅允许除贵族外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还创立了公共博物馆和电讯社等。这让具有改革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结果他们便开始反对沙皇的统治,最后演变成了恐怖袭击。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所乘坐的马车被恐怖分子投掷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并未伤到亚历山大二世,但炸伤了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众人反对,执意下车看望卫兵的伤势。结果亚历山大二世没有躲过第二枚炸弹,这枚炸弹在他的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断了双腿,后因治疗无效而死亡。
亚历山大二世的死亡,让俄国许多贵族看到了阻挠改革的势力多么强大。此后的沙皇都没有勇气像亚历山大二世一样实施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也随着他的去世而中断。虽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没有阻止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但他却获得了“解放者”的称号。
(摘自中国法制出版社《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