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过渡期教育

2020-11-16马白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班级

马白花

幼小衔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一年级新生入学过渡却是摆在教师眼前极具挑战的教育教学过程。

教师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使命,承担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任务,怀揣着社会和家长赋予老师的殷切希望,面对四五十个天真烂漫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被家里宠溺惯了的小公主、小王子、宝贝疙瘩,班主任老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旅途的第一次重要转折,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入学过渡期,走上正轨的小学课程学习,是考验一个班主任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关键阶段。

一年级新生入学过渡期如何进行教育与管理,谈谈我的看法与做法,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引导学生熟悉环境和同学

孩子刚从幼儿园出来,进入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有些懵懂、拘谨、放不开。初入学一周,孩子的适应能力立见分晓,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会表现得很轻松,会自主地观察周围,看看有些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主动和别的孩子接近,寻找玩伴,自主地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和人。适应能力弱的孩子怯生生的、表情有些沮丧,有的甚至和老师说要找妈妈、找奶奶,还有个别哭着要回家的。

针对这种种情况,让孩子尽快熟悉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快速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势在必行,根据班级现状设计了两个环节:

1.组织学生相互认识,交朋友

做自我介绍,教师先示范介绍自己:我叫什么,是几年级几班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绘画和文学,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学生逐个做自我介绍,要求其他孩子认真听,记住同学的名字和爱好。通过自我介绍,大家初步认识了,知道了名字,了解了爱好,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同学交往,有了朋友,有了玩伴,学生就不觉得孤独、无聊了,这样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同学间主动交往的自信,有助于新生适应小学班级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爱好,还可以初步了解一下学生的能力,发言时声音洪亮,不怯场,说话完整有条理的学生记下来,准备下一步选班干部。

2.组织学生熟悉校园环境

班里的学生按竖行座位分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监督排好队,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带领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参观校园,边参观边讲解,尽快让孩子记住操场、厕所、教学楼、图书馆、各个功能室、安全通道及安全出口等方位和线路,帮助学生熟悉教学设施及周围環境。

二、进行一日常规强化训练

每年新生入学,最头痛的就是班主任老师了,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各不相同,孩子们的个性不同,现有的知识储备更是参差不齐,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尤其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优劣,直接影响着入学过渡和日后的学习生活。因此,通过一日常规训练,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很必要、很重要的。

1.分析评估本班学生情况(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按照其表现出来的状态大致分为四类:

(1)习惯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好带,稍加点拨就可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够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不需要老师费太多精力。

(2)适应能力强、习惯不好的学生。这部分孩子能够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班级生活,但学习习惯不好,诸如“听讲不专注、小动作多、不守纪律等”。

(3)习惯不好、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这部分孩子大概是班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被惯出来的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4)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这种孩子大致有1~3个,如:有智力问题的孩子、有身体问题的孩子、娇纵放任惯坏的孩子、家庭不幸缺失爱或受打击的孩子等。

要想把这些参差不齐的小豆豆们归拢在一处,跟着班级的脚步,同步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生活,开学后一周的“适应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小学一日常规的强化训练,把一日规范、纪律要求等植根在孩子心里,并引导学生去学习、实践、执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2.制订详细的一日常规

从早晨开始,到校、早读、集会升旗、两操、课堂常规、课间常规范、午读、放学、仪表、语言、正确的站姿坐姿、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到上下学遵守交通规则,做成《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PPT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嘱咐学生要严格遵守,将PPT微信传给家长,家校一致,同步训练,同步教育。教师做好学生适应能力训练笔记,也可以做成表格式的,把学生的情况记录下来,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做好标注,及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商量对策,因材施教,看到学生有点滴的进步马上给予肯定,及时表扬鼓励。

实践证明,一周的训练是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孩子在家太娇惯了,受不了约束,以往养成的一些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坚持不懈约一个月训练与引导,新生才能初步适应小学的行为规范,熟悉课堂规范、学习规范、学校生活规范,新生真正适应学校生活、班级生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教育与管理。

三、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实施过渡期综合教育管理

入学一周后,新生正式进入小学课程的学习了,与之同步的重点还是一日常规的训练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在开学后一周的“适应教育”中,班主任已经熟悉了班里的孩子,对每个孩子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就可以组建班里的班级管理团队,着手培养班干部了。

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从适应能力强、习惯好的孩子中挑选确定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委成员,协助班主任来管理班级一日事务。

培养班委的原则是:全面发展、思想正派、热爱集体、有威信、踏实肯干、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强。

培养的方法是:班主任边带着实习边培训,班干部边学习管理方法边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班主任先培训班委,教一些管理班级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后布置任务,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在管理实践中培养锻炼,让他们边学边干,逐步培养成得力的小助手。

如指导他们分析班里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制订班级管理计划,商量讨论管理措施等等,为老师分担工作,为班级服务。

2.结对子管理

每个班干部负责2~3个适应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负责带动、监督和帮助他们进行一日常规的养成。其他适应能力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负责带动、监督和帮助1~2个能力差、习惯不好的孩子。班主任、副班主任负责能力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少数特殊情况的学生,可相互商量,分别负责几个,按班里的实际情况定,同样是带动、帮助、监督、引导学生的一日常规养成。这种结对子管理法,班主任要有计划,过程中要有记录,要看效果,有必要时,要根据进展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把兴趣爱好相投的孩子结成对子,或把脾气相投、合得来的孩子结成对子,原则是好的学生去带动、帮助差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予二者表扬、鼓励、肯定。

3.陪伴式管理

新生入学的前两个月,也就是前半个学期是新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关键期,需要教师严而有爱的陪伴式教育,需多陪伴学生一起学习和活动,多引导,多鼓励。

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与教育并重,在玩耍中学习,开发智力,是基础性的、预备性的教育。而小学教育中,学生每天都是有学习任务要完成的,有纪律和规矩要遵守的。

上午早读,四节课。下午午读,两节课,托管。另外还有两操,中间课间活动只有10~15分钟,而且每个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都有纪律要遵守。新生刚入学,还小,还很稚嫩,刚刚从幼儿园出来进入小学,很不适应,孩子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来缓冲,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陪伴、引导、跟进、监督。新生入学时,课间活动和课间操,正副班主任必须陪伴孩子,维持秩序,保证安全,发现问题及时解決。坚持一段时间,学生逐步熟悉了小学一日学习生活步骤,记住了一日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步入正轨小学生活,这时老师就轻松多了,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4.关注特殊情况孩子,帮扶,关爱,包容

刚入学时各个班级里总会有个别哭的、闹的、不合群的、地上乱爬打滚不起来的、到处乱跑不愿意回教室的、智力有问题的、心理有问题的、身体有问题的、自理能力特别差的。诸如:不会整理书包、学习用具到处扔的,东西掉在地上也不知道要捡起来的,不会系鞋带的,不会系扣子的,不会拉拉链的,还有尿裤子的。胆子大的骄横难管,胆子小的不敢说话。

针对这些特殊学生,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动脑子,想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给予关心和爱护,随时检点,随时帮助纠正。但是,陪伴与关爱式教育不等于保姆式教育,是引导孩子自己学会做,不是包办代替替孩子做,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

例如,班里有个孩子,不会系鞋带,有时鞋带开了,会踩住鞋带绊倒,我看见后蹲下来教他系鞋带,而不是蹲下来替他系鞋带,也可以指定班里会系鞋带的孩子课间教教他,教几次他就学会了。

班里胆大骄纵难管的孩子,教师必须对他(她)严格,压制点他(她)的骄纵个性,这样的孩子不能多表扬,也不能经常批评说教,越说骄纵劲越大,越不服管,找机会私底下和他(她)谈心交流,指出他(她)的缺点错误,批评教育,要求改正。

胆小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违反纪律或犯错误的,要多鼓励、多关心,有小缺点、小错误时温和地指出来,嘱咐孩子改正,少批评,不能训斥,批评或训斥会使他(她)胆子变得更小,更不敢说话,不愿意交流了。

所以,特别情况的孩子要特别对待,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小学新生入学过渡期,也可以说是一段引领式、过渡式的特殊教育阶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进行陪伴式的教育与管理,过程性的跟进、督促、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也是特别有效的,逐步把这部分特殊的孩子带入小学生活的轨道,尽量不要让他们掉队,一年级落下了,再补救就很困难了,一定要打好基础,带好全班。

用我校“根的教育”理念来讲就是“强根固基,一个都不能少,润泽童心,一个都不能放”。

四 、过渡期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

新生入学前1~3天开家长会,组建班里的家长委员会,选家长代表3~5人组成,负责与学校,特别是与班级里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和协调,协助教师同步进行入新生入学过渡期教育。

新生入学过渡,同时也是家长的过渡,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是比较轻松的,孩子上了小学,就不一样了,时间紧了,节奏快了,孩子有学习任务了,有的家长手忙脚乱的,特别是平时懒散、时间观念不强的家长,过渡期内更需要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配合学校的工作,家校携手,同步教育。

组建班级微信群(班主任、全体家长),组建班级家委会微信群(班主任、家长代表),其他科任教师建科目班级群。新生入学,开家长会后,班主任和家委会的家长碰碰头,协商好,把要求家长执行和配合的事项以微信的形式发在班级群里。

如“需家长配合的工作”主要内容:

(1)时间要求,上下学按时接送。(注:上学不要太早送来,来太早,校门没开,孩子还小,存在安全问题。)

(2)学生请假,家长在班主任发的“微信请假模板”上编辑微信请假条发给班主任,孩子有特殊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

(3)学习用品,要求孩子每天自己带齐,不接受家长课间来送,影响教学秩序。

(4)孩子生活方面,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儿,不要包办代替。

(5)纪律方面,严格遵守。

(6)学科方面,科目多,不偏科,努力兼顾。

(7)杜绝网络游戏。

五、过渡期家校协同安全教育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小学生要在学校渡过整整六年的学习生活,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新生入学安全教育是入学过渡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刚入学的小学生安全意识较差,必须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协同教育,让家长也认识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自己要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时刻警惕。

现实生活中,家长自己安全意识差的也不少,有的家长一些常用的急救措施都不懂。如有个一年级的学生不小把开水浇在腿上,家长着急给孩子脱裤子,连着裤子撕下来一大片烫伤的皮肤,遇到这种情况,在孩子刚浇上开水的一刹那,赶紧及时地给孩子烫伤的地方多浇几次凉水就不会起皮了,不懂就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处理,而不是自己蛮干给孩子造成更大的痛苦。

培训家长:校园安全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防火安全教育、防毒安全教育,防电安全教育、防水(溺水)教育、防骗安全教育。

培训孩子:上下楼安全、课间活动安全、体育课安全、上下学安全。

把两个培训内容发在班级群里,家校同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沟通,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教育。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生入学绝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迁就、放任,要严而有爱。按部就班地按计划进行一日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一年级的前两个月把一日常规训练好了,学习秩序、学习氛围就改善了,后续再严格的跟进、巩固,一个学期下来就会有质的飞跃,学生习惯了,适应了,守纪律了,自觉了,老师带顺手了。一学期下来班风、班貌、班纪、班级的精气神就都提升上来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守纪的优秀班级雏形形成了,为二到六年级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一句很直白的话说就是:一年级带好了,二到六年级就基本上不用发愁了。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不称心的新班级
入学第一天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