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2020-11-16辛湘言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湖南精准

辛湘言

(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古人很早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过深邃思考。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梁惠王》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导致古埃及、古巴比伦衰落的重要因素,就是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也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明确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调研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一再强调要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反复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明确要求“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释放了对生态环境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二)

巍巍衡山秀美,汤汤洞庭浩淼,湖南自古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的美誉。可以说,山水是湖南最亮的名片,生态是湖南最大的资源。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强调要“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2018年4月,总书记在岳阳视察时嘱咐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9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湖南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到实处。

——扎实推进长江湖南段生态修复。采取“关停并转”措施集中攻坚长江岸线整治,砂石码头拆除复绿,坚决取缔入河排污口,接续实施岸线绿化工程,163公里长江岸线成为亮丽风景线。

——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以下塞湖矮围整治为重点,矮围网围依法拆除,欧美黑杨清除到位,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采砂,纸浆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有效控制,湖体总磷浓度持续下降。

——打好湘江治理攻坚战。从2013年起,接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关停一大批涉重金属污染企业,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湘江干流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大力整治生态环保领域沉疴宿疾。壮士断腕打好长株潭绿心保护、张家界大鲵保护区小水电站整治等一批硬仗,坚决斩断环保问题背后的利益链。绿心作为长株潭之“肺”的功能更强了,小水电站的关闭让“鲵”畅其游,关停“小散污”企业让发展更安全更健康。

尤为可贵的是,经历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干部对“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自觉增强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领会更深了,对河(湖)长肩上的责任扛得更牢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走得更坚定了。

(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湖南产业结构偏重,粗放式发展累积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持之以恒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瞄准不达标水体、部分易反弹断面、城市黑臭水体等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像精准扶贫一样精准禁捕退捕,推动精准退捕、精准扶“渔”政策到人到户,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质量和品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纵深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治污光有决心不够,还得精准、科学、依法。坚持实事求是、靶向施策,对“散乱污”企业精准界定,对纳入整治范围的分类处置,对通过升级改造可以达标的加强指导。株洲等地通过“电力大数据+环保监管”系统,对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有效杜绝了治污设施建而不用、时开时关等“躲猫猫”现象。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努力使治污更精准、更精细。

(四)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早在2007年,湖南长株潭地区就获批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矢志探索一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新路。

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曾经是湖南的名片,但矿产开采利用率很低,绿水青山掩盖下的大大小小的尾矿库一度成为湖南的痛点,亟需告别“散小乱”的粗放开采模式,全面推动矿业绿色发展。中南大学研制的碳/碳复合材料,靠的就是研发优势,而不是大规模的初级开采和冶炼。泸溪铝粉加工和衡阳水口山铜加工企业的实践也表明,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矿业经济是条好路子。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湖南发展环保产业有基础有优势,中联重科是全国最大的环境机械生产企业,我们引进的垃圾燃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下一步,完全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技术升级。

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体现在随手关灯和自备环保购物袋的实践养成中,体现在就餐光盘行动和绿色出行的日常习惯中,体现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的自觉行动中。只要每个人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上多一分自觉,企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就多一分动力。

(五)

受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复杂经济形势影响,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需保持定力。

一些人认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是不是可以在生态环保上缓一缓。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绝非“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我们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咬紧牙关、保持定力,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更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抓污染防治本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清扫“路障”,不会对经济发展“伤筋动骨”,只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脱胎换骨”。

抓生态环保,必然会带来阵痛。是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都归咎于环保抓得太严,甚至以一些历史的、客观的理由作为回避矛盾、敷衍塞责的“挡箭牌”。

环境保护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领导干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反映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世界观,折射的是短期业绩与长远发展如何选择的政绩观。有些环境问题的解决,既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也不需要大手笔的投入,关键是有没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没有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自觉。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只有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稻草人”。必须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倒逼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树牢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让三湘父老收获更多的绿色福祉!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湖南精准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三线建设在湖南
绿水青山
湖南是我家
绿水青山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