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平家物语》中重盛的文臣形象

2020-11-16李娟

牡丹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平治诗文

《平家物语》是描写日本中世变革期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吸容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某些因素。变革期,武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势力发展到统治全国的程度。日下力氏在《战纪物语的世界——读中世军纪文学》曾指出:“当时,武力和文治一样,成为统治日本不可或缺的力量。”各种势力抬头的时代,对武力的渴望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家物语》的作者把历史上的武士重盛塑造成一个汉诗文造诣颇深的王朝贵族。本文以觉一本《平家物语》为文本,试从汉诗文素养和勇武两点来分析重盛的文臣形象,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对其形象塑造的影响,并探究作者把重盛塑造成汉诗文造诣极高的王朝贵族的创作意图。

一、重盛的文臣形象

重盛是平清盛的嫡子,又称“小松公”。第一卷登场,第三卷病死,虽然只在前三卷出现,但其在全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清盛在物语中被塑造成破坏王法、佛法的大恶人,重盛则是汉诗文素养极高且引经据典劝诫父亲的平家栋梁。

笔者试通过分析重盛引用的中日典籍、典故来探究其文学素养,尤其是汉诗文素养。据笔者统计,小说中,重盛引用的中日典籍、典故达15处。

重盛听闻儿子资盛与攝政藤原基房争道,坚持秉公处理,说:“都怪资盛不懂事,佛经上说说栴檀在长出两片叶子时就散发芳香,资盛现在已经十二三岁,理应懂得礼仪,以礼行事,如今竟干出这种蠢事,使入道公背负这种恶名,真是不孝之至,全是资盛一个人的罪过。”原话出自《观佛三昧海经》:“牛头栴檀,生伊兰丛中,牙茎枝叶,如阎浮提竹笋。仲秋月满,卒从地生,成栴檀树。众人皆闻牛头栴檀上妙之香。”

鹿谷事件发生后,为搭救谋反者藤原成亲的性命,重盛劝诫父亲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原话出自《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重盛又说:“死罪兴,则海内谋反者不绝。”原话出自《平治物语》:“公卿死罪焉能兴?兴,则海内谋反者不绝。”重盛还说:“父祖善恶必及儿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引自《周易》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清盛认定鹿谷事件背后的主谋是后白河法皇,因此想要幽禁法皇。听闻此消息,重盛不得不再次引用古今经典,向父亲传达朝恩之重,劝谏父亲打消幽禁法皇的念头:“常言世有四恩,即天地之恩,国王之恩,父母之恩,众生之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引自《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盛又说:“颍川洗耳、首阳采薇的贤人们尚知礼仪,不违赦命。”颍川洗耳见于《高士传》尧舜时代高士许由轶事:“许由隐于沛泽之中,尧以天下让之,乃而遁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洗耳于水滨。”首阳采薇见于《史记·伯夷列传》:“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清盛还说:“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中有云:‘人皆有心,心各有执。是彼非我,是我非彼,是非之理谁能定之。互为贤愚,如环无端。是以设或人有嗔怒,恐为我失。”原话出自《十七条宪法》之第十条:“绝愤弃嗔,人违勿怒。人皆有心,心各有执。彼是我非,我是彼非。我未必圣,彼未必愚,共是凡夫耳。是非之理,讵可能定。相共贤愚,如环无端。以是彼人虽嗔,还恐我失。我虽独得,从众同举。”

为缓和父亲背叛朝廷之心,重盛除引经据典劝谏外,亦集结兵力示威、阻止父亲幽禁法皇:“此恩之重,超过千颗万颗的白玉;此恩之深,胜过一染再染的红绸。”其引自菅原文时《和汉朗咏集上·花》:“莹日莹风、高低千颗万颗之玉、染枝染浪、表里一入再入之红。”重盛又说:“尝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其引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尝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重盛集结兵力时讲道:“有一次天下发生兵乱,举起烽火来,皇后看了说到‘啊,奇怪,有那么多火啊!这才开始笑了,正是所谓‘一笑百媚生呀。”其引自《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重盛又说:“周幽王有一个最为宠爱的妃子,名叫褒姒……幽王终于灭亡,而那个妃子变为狐狸逃走了。”其出自《史记·周本纪》:“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中宫德子生下皇子后,重盛引用中国典籍《白虎通》《礼记》,举出长寿者的代表东方朔来祈祷皇子健康、长寿。小松公内大臣(重盛)走到中宫跟前,把金币九十九文放在皇子枕边,说:“祝福你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寿命与方士东方朔等齐,心意由天照大神照射。”语出《白虎通》:“王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是为天子。”说罢,重盛用桑弧蓬矢射向天地四方。语出《礼记·内则篇》:“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重盛得病之际,清盛派使者来传话,欲推荐中国宋朝的名医来给他医治,重盛引用汉高祖拒医的典故,明确拒绝接受宋朝名医的治疗:“汉高祖提三尺剑,平定天下,但在征讨淮南黥布时,为流矢所伤,太后吕氏叫迎来良医疗治。医生说:‘此伤可以医好,但须给我五十斤黄金。高祖说:‘在我武运方盛的时候,曾经多次打仗受伤,但不觉怎么痛楚,现在我的命运已经尽了。人命在天,总有扁鹊,又有何益。但是这样,又像是舍不得金子。于是赐给医生五十斤黄金,到底没让他医治。”其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良医入,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综上可以看出,重盛数次引用中国典籍、典故,可见重盛对中国古典文学之精通。

《平家物语》亦对重盛给予高度的评价:“当时的人们也都称赞说‘因为前世的阴骘好,所以做到大臣兼大将,并且仪容风采出人头地,学问才智也是举世无比的。像内大臣这样的人哪里还有呢!”

此外,《平家物语》记载:“同年十二月八日,皇子立为东宫。东宫傅是小松公内大臣重盛公。”但据《玉叶》记载“傅从一位藤原朝臣经宗兼左大臣”,东宫傅不是重盛,而是左大臣藤原经宗。东宫傅的职责是辅导东宫,由德才兼具的大臣兼任。笔者认为,《平家物语》的作者为了塑造重盛学识渊博的文臣形象而改编了东宫傅的人选。

二、重盛的武士形象

(一)《平家物语》中重盛的勇武

相对于精通汉诗文的重盛文臣形象,《平家物语》对其勇武的描写仅有两处。一处是“烽火”(卷二),重盛为缓和父亲幽禁法皇的心思,召集军兵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杉本圭三郎氏在全译注《平家物语二》第二卷指出“这不是事实,是作者的创作”。笔者认为作者虚构这一情节,与其说是为了表现重盛的勇武,不如说是为了强调重盛极高的威信、平家一门的栋梁地位。

另一处可从“法印问答”(卷三)清盛的抱怨窥探出重盛的勇武。《平家物语》写道:“保元以来,战乱频仍,君心也不得安宁,我不过是综掌大略,唯有内大臣当其要冲,粉身碎骨,不惮辛劳,多次使得法皇平息愤怒;同时又处置朝政,日理万机。像内大臣这样的功臣实在是少有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和文臣重盛相比,《平家物语》的作者几乎忽略了对其勇武的描述。

(二)历史上重盛的勇武

《平家物语》塑造的文臣重盛是否与历史相符呢?笔者参考史料,考察历史上的重盛的勇武。

《愚管抄》有这样的记载:“(平治之战中)重盛的坐骑中箭,但重盛面无惧色,以弓箭为支撑,立于河里的木头之上,跨上另一匹马。”其勇武可见一斑。《保元物语》记载,保元之乱时夜袭白河殿,“(重盛)冲到阵前,不畏强敌、毫不退缩之态让人觉得我方会战败吗?不,绝不会。重盛躲过源为朝射来的密集如雨的弓箭,就要往敌阵里冲,大有马革裹尸之意。慌张的清盛赶紧命人制止重盛”。攻击待贤门时,重盛和源氏猛将恶源太义平交战,被称赞为“先祖平将军贞盛再生”。此外,高橋昌明氏在《平家的群像》指出“重盛因为平治元年平治之乱的军功,迁任伊予守”。从以上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重盛有着担得起平家嫡子的勇武,通过平治之乱、保元之乱的浴血奋战帮助父亲打下了平氏的江山。

三、结语

历史上重盛的勇武可圈可点,《平家物语》的作者选择忽略重盛的勇武而着重塑造其汉诗文造诣颇深的文臣形象。《平家物语》成书时期相当于我国南宋嘉定年间,在创作过程中大量模仿和借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全书中,重盛数次引用中国典籍、典故,据笔者统计达12次之多。这些引用多是直接引用,可以明确找到出典,可见《平家物语》作者有着丰厚的汉文典籍的知识储备。笔者认为作者饱含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仰慕之情,塑造了精通汉诗文的文臣重盛形象。

迁都到平安京以来的360余年,没有战乱威胁到贵族的统治。平稳的时代被后白河皇位继承打破,平治之乱、保元之乱兴起。平稳时代,勇武派不上用场,因此贵族们更看中汉诗文素养。平安末期至中世初期是日本社会的变革期。贵族政治谋求政治形态的改变,贵族政治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武士登上历史舞台,武士政治体制开始吞并贵族政治体制。笔者认为,在憧憬武力的时代背景下,《平家物语》的作者为了塑造传统的王朝贵族形象,刻意忽略重盛的勇武,侧重塑造其精通汉诗文的文臣形象。人们从中可以窥探到作者对平安时代的憧憬之情。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日本中世军记物语中的中国文学影响研究”(项目编号:TJWW16-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娟(1985-),女,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平治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平治
为二维码识别的献礼之作——评测平治二维码门禁读卡器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