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生活温度,屹立时代高度
2020-11-16邓佳丽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长治成为山西曲艺的领头兵和先锋队,精品佳作和曲艺名家层出不穷,先后摘得诸多奖项和称号,其无不散发出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魅力与时代气息,展现出长治曲艺的健康繁荣发展。长治先后获得“中国曲艺名城”“中国曲艺之乡”等国家文化品牌,为山西逐步成为全国文化强省添砖加瓦。本文通过呈现长治曲艺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的光辉历程与发展成就,激励山西曲艺智慧创新和艺术探索,追求传统精髓与时代价值,继续推动艺术事业发展。
曲艺是我国最具独特民间韵味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之一,是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生活艺术,处处体现着艺术审美情趣与大众精神气质。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也成为曲艺形成发展的重要区域。植根于三晋文脉肥沃土壤的山西曲艺种类繁多,民间色彩颇浓,贴近百姓生活,体现风土人情。山西曲艺从古传承至今,风格迥异的说唱曲种涌现出无数享誉各地的经典书目、曲艺名家,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与精神风貌,深深体现人民大众的情感愿望,是不需要华丽修饰的最淳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广泛的群众性。
上党地区作为山西曲艺最古老最有名气的富饶肥沃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具备鼓曲唱曲良好的生存土壤与扎实根基,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及浓厚的曲艺文化氛围,千百年来始终绽放着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长治曲艺资源丰厚,在上千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富于浓厚民间韵味的曲种艺术形式,包括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长道情等民间曲种。遍布各县市及乡村的长治民间演出团体十分活跃,在节日庙会、开业庆典、婚丧嫁娶等各类形式的活动中,处处都有曲艺活动的踪影。长治人民祖祖辈辈守候着上党这方曲艺沃土,已经离不开这片古老土壤上的精彩演绎与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艺术芬芳,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些民间珍宝。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迎来新时期文化艺术氛围的重新复苏。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类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逐步成为文化大省的山西也毫不逊色,传统曲艺也渐渐发展起来。长治作为山西曲艺的领头兵和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历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各方面取得曲艺事业的良好成绩。创作上,长治曲艺创作出众多弘扬各时代精神、反映各时代特征、体现浓厚本土气息的优秀文艺佳作;表演上,推出数不胜數的高质量专业舞台演出,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多姿多彩的曲艺演出与赛事,包括许多极具分量的国家级赛事与海外演出;另外,出版了丰富多样的曲艺专业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培训研讨、艺术交流等活动。这些艺术成果充分表明长治曲艺人才的朝气蓬勃、艺术队伍的发展壮大、曲艺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充分体现出长治曲艺在全国艺术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长治曲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体现出一种雄心壮志、高唱凯歌、踏步向前的昂扬奋斗精神,在熠熠发光的平坦大道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文艺新局面,无愧“中国曲艺名城”之美誉。长治曲艺的艺术成就证实了山西曲艺事业逐步走向繁荣,立足全国,同时也为山西逐步成为全国文化强省添砖加瓦,为山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一、20世纪80年代长治曲艺顺利步入艺术轨道
改革开放后,遭遇重创的山西曲艺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山西曲艺创立专门艺术机构,拥有曲艺专业人员,逐步步入专业轨道,曲艺文化事业及从业人员也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认可和尊重。长治各地文化站、曲艺队等文化机构也逐步成立,例如,1979年,沁县乡镇文化站曲艺队成立;1985年,沁县新店、郭村、漳源、南里等文化站曲艺队相继成立,南里曲艺队还自编自演了沁县三弦书新曲目,常年深入基层演出。当时,许多曲种及曲艺团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比如,长子鼓书的从艺人员大量增加,仅长子县就有六百余名专业和业余的长子鼓书演员,绝大部分为14至27岁的女青年。随着人员的增加,乐队乐器不断丰富。据1984年统计,以襄垣县为核心的襄垣鼓书演出队伍,除了襄垣县曲艺宣传队及其七个正式演出小组,还有七个业余曲艺演出小组。可见,长治曲艺组织机构和队伍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在长治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有力领导和管理下逐步走向规范。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特别是1984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认真贯彻党和政府文化艺术方针政策下,长治曲艺各主管部门从曲艺创作、人才培养、理论学习、舞台演出、赛事获奖等多方面为曲艺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例如,多次举办的曲艺工作会议,进一步提高了曲艺工作者专业理论水平。1981年,山西省文化局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分会在武乡县砖壁村联合举办“山西省曲艺新作(中长篇)书目新作讨论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徐雯珍、钢鉴亲临指导,这是山西曲艺史上的第一次作品讨论会,会上讨论和修改了九部新创作的中长篇曲本,共计一百余万字。1987年1月,曲艺专家孙慎、罗杨和冯光钰莅临指导在长治召开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曲艺工作开始逐步向专业化迈进。
长治市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组织举办了多项曲艺演出及赛事,长治曲艺工作者也参加许多含金量很高的重大赛事并获奖。例如,1985年长治市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曲艺调演”中,襄垣鼓书《智取襄垣城》《黄小旦大闹理发馆》、长子鼓书《攻打北高庙》、屯长道情《颂牡丹》等获得奖励。1986年,潞安大鼓《醋为媒》、上党鼓书《矿山情话》两部作品参加“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均获创作、伴奏、表演、音乐设计多项大奖。通过专业赛事的较量,长治不断推选出傅怀珠、崔嫦娟、苏友谊、王怀德、王仲祥、郭双堂、李红兰、卫宝琳等多位优秀曲艺专业人才,并且此次大赛使潞安大鼓这一乡土曲种在我国曲坛名声大振。1989年为备战即将在长治由中国曲协、中央电视台、长治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长治杯”全国曲艺(鼓曲唱曲部分)大赛,先期组织的全市曲艺调演中,潞安大鼓《九月九》与《拙老婆》双双荣获一等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作风格与赵树理一脉相承的农民曲艺家傅怀珠,他的创作颇丰,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获奖。他的潞安大鼓《拙老婆》再次在1987年全国曲艺作品评奖中夺得金杯奖,并在1988年获得《曲艺》创刊三十周年征文奖及“西岗杯”金奖,他的曲艺成果无疑为长治曲艺在国家级擂台赛上的闪耀立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治曲艺在20世纪80年代不断推出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具有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在全国曲艺赛事激烈角逐中频频获奖,并涌现出众多荣获国家级奖项的优秀曲艺人才。这些可喜可贺的丰硕战果印证,这一时期的长治曲艺工作已经积极走上艺术事业专业轨道,创作和表演都进入了顺利发展时期,曲艺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二、20世纪90年代长治曲艺稳定健康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作会议,提出《关于繁荣山西文艺创作的意见》,并设立创作扶持资金和奖励基金。长治曲艺事业在形势大好中迎来新的机遇,并努力抓住机遇,不断进取,积极稳妥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同时掀起了繁荣文艺创作的新高潮,使曲艺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表现方式受到更大的关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治举办或参加的曲艺领域国家级赛事及高规格活动层出不穷,具有影响力的获奖佳作更是数不胜数。199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等在长治联合举办了“长治杯”全国曲艺(鼓曲、唱曲部分)大赛,魏喜奎、刘兰芳、李金斗、高元钧等曲艺名家亲临现场。长治作品潞安大鼓《柳二狗与小广州》获创作、表演、音乐设计一等奖,常天秀、史文斌、李福庆、崔嫦娟、苏友谊均获不同奖项;上党鼓书《九月九》获创作、表演、伴奏一等奖和音乐设计二等奖,傅怀珠、魏海玲、曹丽华、苏友谊均获不同奖项。同时,潞曲弹唱《上党好风光》、沁县老州调《瓜皮》、上党落子书《买馄饨》荣获三等奖。可见,曲艺文学及音乐的创作与表演水准齐头并进,在这一时期得到全国观众的极大认可,多项国家级专业赛事及奖项捷报频发。1992年,傅怀珠创作、贾庆燕演唱的潞安大鼓《剪牛》在中央电视台春节《东西南北》专题晚会播出,作品文字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同年,《小城变奏曲》在全国“建设之光”文艺大赛中荣获头奖;潞安大鼓《新编珍珠倒卷帘》收获1995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等评出的“全国第二届曲艺节”创作牡丹奖、表演牡丹奖及作曲牡丹奖。长治曲艺获省市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比如,1999年栗四文同申彩宏、李志忠演唱的沁州三弦书《张三赌博》荣获“山西省小戏、曲艺调演”山西省文化厅优秀奖、长治市一等奖。这个时代的曲艺赛事红火、热闹起来,专业水准一目了然,为山西在中国曲艺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曲艺专业理论成果及会议研讨等工作也受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比如,为《中國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长治集》的编撰工作拨出专款。另外,傅怀珠出席1992年北京“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者会议”并受表彰,同时,中国曲艺家协会和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共同为这个农民业余曲艺作家的作品,在长治县专门召开山西尚属首次的“傅怀珠曲艺作品研讨会”,四十多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参加。会议使潞安大鼓声名远扬,跻身于全国优秀曲种行列。可见,山西长治曲艺作品及曲艺人才受到曲艺领域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好评,这无疑是对山西曲艺理论深入强化的有力指导及山西曲艺良好发展势头的先行铺垫与深刻体现。
20世纪90年代,长治曲艺稳定快速发展,众多曲艺佳作的推出、国家级赛事的嘉奖、曲艺前辈的奉献都体现出这段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的新气象、新面貌,预示着新世纪山西曲艺事业蓬勃迅猛发展的到来。
三、进入21世纪,长治作为中国知名曲艺名城,累累硕果代表山西曲艺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全省文化系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可以看出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提升,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文化自信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国家的重视下,政府出台诸多文艺扶持政策,曲艺艺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光。
长治依托丰富的民间曲艺文化资源,经过探索逐渐形成了政府扶持、民间发力、精品引领、市场搞活的曲艺生存发展模式,涌现出众多民间曲艺演出团体,如长治县潞安大鼓智燕说唱艺术团、襄垣鼓书张俊华说唱艺术团、长子鼓书引红曲艺演出公司、武乡琴书曲艺队、沁州三弦书盲人说唱团等,一些演出团体收入可观,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长治曲艺事业经过多年努力奋斗,取得突出成效,佳作频出、人才辈出、屡获嘉奖,已发展成为全省文化艺术的龙头品牌。其中,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长子鼓书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沁县获得全省首个“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并将沁州三弦书和“沁州书会”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曲艺品牌;2013年、2020年,长治县(现为上党区)、长子县分别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国字号荣誉;2015年长治市荣膺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称号;2017年,长治市市委宣传部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标兵单位”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单位仅有三家。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标志着长治作为山西重要文化城市,曲艺专业水准已稳步提升,长治曲艺代表山西走在了全国文化艺术领域前列。各种弥足珍贵的荣誉足以证明,长治及山西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节节攀升,这是山西人民的骄傲,同时也向全国展现山西人民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与努力打造文化强省的坚强决心。
(一)在国家文艺政策指引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积极扶持
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出台有利于曲艺保护传承的相关政策,为曲艺发展营造广阔的生存空间,大力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首先,长治市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积极行动,将发展地方曲艺作为《长治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实施内容,将民间非遗曲种列入全市重点艺术发展项目。其次,健全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先后出台《长治市文化创作和文化人才扶持奖励办法》《长治市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及长治市扶持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的设立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再次,制定曲艺保护传承的政策措施,对民间各类曲艺曲种从组织、财力、物力上采取倾斜扶持政策。健全传承机制,由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例如,对六十岁以上民间艺人实施文化低保,给予每场周末大剧院曲艺专场、惠民展演、文艺下乡一定补贴,保障曲艺持续发展。在良好政策引领下,在强大群体关注下,优美丰富的长治曲种在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中获得更加滋润的艺术成长优势。
(二)通过国家级专业赛事平台收获奖项,长治曲艺呈现迅猛发展态势
21世纪,长治曲艺工作者积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扎根百姓生活,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弘扬中国精神,体现核心价值观,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曲本。传承创新、充满活力的长治曲艺,创作艺术质量与表演水平逐步提高,以新颖别致的各类艺术形式激烈角逐于国家级、省市级等不同规模的曲艺专业赛事,战功显赫,殊荣不断,促进着长治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曲艺牡丹奖”(以下简称“牡丹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的中国曲艺最高荣誉奖,最具艺术专业性与权威性。多年来,山西曲艺作品在这项如火如荼的全国曲艺大赛中屡获大奖,堪称山西文化艺术届的一大盛事,其中代表山西参赛的最具实力的长治曲艺作品荣登“牡丹奖”各届终评舞台,均满载而归。2004年,崔嫦娟的潞安大鼓《千秋万代怀邓公》获第三届“牡丹奖”表演奖,李才旺获文学奖;2008年,襄垣鼓书《水》获第五届“牡丹奖”节目奖;2010年,王海燕的潞安大鼓《割肉还娘》获第六届“牡丹奖”表演奖;2014年,暴玉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获第八届创作奖;2016年,暴玉喜创作、刘引红表演的长子鼓书《山西面食》获第九届“牡丹奖”表演奖;2018年,暴玉喜创作的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获第十届“牡丹奖”节目奖。更难能可贵和值得山西骄傲的是,长治曲艺作家暴玉喜创作的曲目连续三届荣获“牡丹奖”,这在全国获奖创作中尚不多见,在国家级舞台上进一步诠释山西曲艺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地位。同时,长治市委宣传部荣获“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长治市还先后成功承办了“牡丹奖”全国分赛的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同样成绩卓越。推出的多部精湛的长治艺术佳作荣获节目提名奖、表演提名奖、创作提名奖、新人提名奖等奖项,如潞安大鼓《石城赋》《合磨》、武乡琴书《一碗榆钱》、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襄垣鼓书《果蔬理事会》、长子鼓书《起乳名》《马街赶会》等。通过“牡丹奖”这个全国曲艺专业平台的激烈比拼,长治逐渐推出了在全国曲艺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与曲艺名家,艺术水准不断提升,后劲十足。长治曲艺的丰硕成果和诸多荣誉也代表山西文化强省的稳固根基在全国扎实成长,曲艺工作者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创新,山西曲艺事业渐行渐远。
长治曲艺举办或参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型赛事数不胜数。“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以下简称“中部六省”)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与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六省共同为推动中部六省曲艺事业繁荣发展而主办的一项国家级区域性曲艺赛事。长治曲艺多次通过这个高规格艺术交流发展平台,推送高质量作品,收获多项大奖。2007年,沁州鼓曲《和谐沁州处处春》获第二届“中部六省”二等奖;2010年,王海燕表演的《新编珍珠倒卷帘》获第三届“中部六省”特等奖;2012年,沁州三弦书《柳树湾的婚事》、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潞安大鼓《生命誓言》《哦,砂锅》《好婆婆黄代小》、襄垣鼓书《还钱》全部荣获第五届“中部六省”一等奖。2015年,长子鼓书《山西面食》、沁州三弦书《花馍情》均荣获河南郑州第七届“中部六省”一等奖。这些参赛作品讲述百姓生活,突出时代旋律、弘扬民族文化,评委们给予极高的评价,并赞誉长治的鼓书发展在全国处于出类拔萃的位置。艺术水准的蒸蒸日上体现出长治曲艺在全国曲艺领域的重要地位。
全国“群星奖”是文化部设立的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其权威性、艺术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13年,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山东济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群星奖”曲艺门类决赛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曲艺界另一重要赛事与品牌项目“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2013年,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获第二届“岳池杯”金奖;2015年,沁州三弦书《好支书龚来文》、潞安大鼓《一个都不许死》双双荣获第三届“岳池杯”金奖;2017年,长子鼓书《小米县长》、潞安大鼓《合磨》参加第四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可见,这些不断收获的高层次专业擂台的经验积累与一项项沉甸甸的奖项荣誉,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表演欲望,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努力推陈出新,更上一筹。活力四射的长治曲艺事业日臻完善,繁荣发展,占据了全国曲艺界的一席之地。
(三)结合时代举办或参加的大型曲艺活动与艺术成就
1.国内舞台
多年来,长治曲艺良好的生存发展主要表现在不断推出的新作品和新人才,逐步立足山西,走向全国。通过中国曲艺牡丹奖、中部六省、群星奖、岳池杯等国家级赛事专业水准的较量以及多种艺术平台的交流学习,长治曲艺逐步涌现出一大批创作成熟、才艺精湛的优秀曲艺人才,如暴玉喜、刘引红、王海燕、蔡建民、魏应忠等。他们怀着对曲艺事业的热情执着,精进不休,努力将本土特色曲种艺术化地呈现于全国艺术舞台,接受来自全国观众的关注与青睐。
長治曲艺参加全国性高规格、高层次、高质量的曲艺文化活动层出不穷。2002年、2005年长治曲协与中国曲协共同承办了两次中国曲艺家赴太行老区慰问演出活动;2008年,参加央视系列专题《中国好人·长治篇》栏目及央视三台《曲苑杂坛》栏目;2009年,王海燕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曲艺专场,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表演《新编珍珠倒卷帘》;2011年,央视二台录播常惠斌、胡云云的武乡鼓书《一双布鞋》;2014年,潞安大鼓《奇巧》《秋兰探夫》、长子鼓书《腊月天儿》、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参加“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2015年,武乡鼓书《送子参军》参加“向和平致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同年,李彩英表演的沁州三弦书《好支书龚来文》在第二届“和平杯”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上获全国曲艺“十大名票”称号;2016年,刘引红表演的长子鼓书《大山卫士》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2017年,长子鼓书《小米县长》、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长子钢板书《端午节》参加第八届“中部六省”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央视新闻频道“欢声笑语,喜迎十九大”的新闻专题报道《小米县长》,并将其与作品《大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录制;2018年,长治市的沁州三弦书、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潞安大鼓四个曲种的作品参加了全国非遗曲艺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活动)。这些精彩纷呈的全国性曲艺活动向国人展示了长治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赢得各地观众的赞赏。同时,交流艺术发展经验对长治曲艺的顺利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曲艺界颇有名气的品牌活动“马街书会”与“沁州书会”。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董耀鹏强调,中国曲协今后要着力打造两个“书会”,一个是河南马街书会(正月),一个是山西沁州书会(端午)。“中国十大民俗”之一的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拥有700多年历史,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盛会,被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最大规模民间曲艺大会。多年来,长治曲艺在这项天穹作幕、麦田为台的全国曲艺盛会中名声大振。2016年第十一届展演中,山西唯一参赛节目长子鼓书《起乳名儿》从全国近百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评委观众认可;2017年第十二届展演中,暴玉喜创作、胡晚红表演的《马街赶会》从全国一百多个节目一跃而入二十五个优秀参演节目;2019年,长子鼓书《马街赶会》和《起乳名儿》应邀参演“马街书会”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郭荣先的长子鼓书《牵手》参加第十四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这些富有浓郁生活气息与感染力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以长子鼓书为代表的民间曲艺的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
全国曲艺界另一品牌活动“沁州书会”,俗称老州会、端午会,是山西首家“中国曲艺之乡”长治沁县本土举办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有强烈而广泛的影响力,是长治曲艺传承发展的代表性成就。每年一届的“沁州书会”也是一场名家汇聚、切磋技艺的全国曲艺盛会,自2009年恢复并举办首届“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暨首届龙舟邀请赛”以来,邀请全国各地优秀曲艺节目前来演出,承办全省、全国性的曲艺赛事活动,如举办国家级、省级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曲艺邀请交流展演、名人交流展演、曲艺座谈会、拜师收徒等活动,逐步成为全国富有名气的曲艺品牌活动。“沁州书会”曲艺赛事的举办既为艺人们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又为其提供取长补短、艺术提升的机会,有助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曲艺事业的发展。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为“沁州书会”题词——“愿‘沁州书会成为中国曲艺的品牌活动”。可见,“沁州书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曲艺界影响极大、含金量极高的品牌活动,“中国曲艺之乡”沁县也为全国曲艺事业的辉煌繁荣蓄积着更多能量。
2.国际舞台
近年来,长治曲艺的迅猛发展还体现在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化舞台的拓展与交流。在这些艺术实践中,艺术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做出贡献,将山西曲艺事业提升至更高境界。继2010年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之后,2013年,马小平带领由山西、山东、安徽曲艺家20人组成的中国曲艺艺术团参加“第六届巴黎中国曲艺节”,这是中国曲艺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第四次惊艳亮相与魅力展示。其中,潞安大鼓《割肉还娘》、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等,通过幽默风趣的说唱形式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化的中国故事讲述给国际友人,献上了韵味十足的艺术盛宴,展现了中华传统曲艺的艺术精髓与独特风格,赢得强烈反响。长治曲艺积极参加香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节”、“2013中韩文化交流之夜”等国内外重大文化活动,2016年,受中国曲协之邀,刘引红与刘兰芳等著名艺术家一同登上意大利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远赴日本、韩国同台演出。浓郁乡土文化的深情传递博得国外友人的声声赞扬。这些国际化艺术交流实现了长治曲艺走出国门的梦想,同时对东西方文化及世界情感的互动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在知名度与影响力,让世界认识中国,感受中国。
(四)长治曲艺理论成果、培训研讨及新秀培养
长期以来,长治以传承发展曲艺文化为目标,挖掘整理丰厚的曲艺文化资源,保护曲艺曲种的长久生存发展。地方曲艺文献等理论研究成果同样值得骄傲,出版《长治曲艺丛书》(套装共四册),包括《长治曲艺音乐》《长治曲艺传统书目及获奖作品选》《长治曲艺报刊文章集》《长治曲艺概述》《长治曲艺画册——牡丹花开醉上党》《长治市优秀曲艺作品选萃》和沁州文化丛书《沁州三弦书》等,这些专业理论研究成果为梳理长治曲艺历史文脉、彰显曲艺艺术魅力、探寻曲艺未来发展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专业人才培养、曲艺队伍建设也是保持长治曲艺源源不断的成长活力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长治积极提供各种广阔平台开展培训研讨活动,建设高素质专业曲艺队伍。比如,定期举办优秀人才评比会,学术座谈会、新作分析讨论会、征稿会等,提高艺术水准,推出新品佳作,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曲艺发展。同时,加强全国专业理论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成长。例如,在2015年“第三届中国曲艺之乡·岳池论坛”和2017年“第四届中国曲艺之乡·岳池论坛”上,长治曲艺专家暴玉喜等纷纷精彩发言,建言献策,提出中国曲艺之乡(名城)建设发展新路径及各地代表性曲种的探索创新。2018年,中国曲协首期“中国曲艺之乡(名城)管理服务干部培训班”在长治开班,七十多名来自全国曲艺之乡(名城)的曲艺人员进行了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辅导,培养较高专业素养的曲艺人才,对推动全国曲艺之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专业氛围的交流总结与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利于长治新时代曲艺事业发展,逐步体现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長治曲艺还注重青少年培养,举办多次少儿曲艺大赛,为展现曲艺发展后劲做出努力。长治市刘松林曲艺工作室自2006年起多次参加中国曲协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并获奖。例如,2016年,第七届“全国少儿展演”山西选拔赛,独角戏《爷爷的生日》、曲艺组合《鸟语欢歌》均获一等奖。2017年,刘松林曲艺工作室八名小学员的音乐快板《我的美丽中国梦》再次荣登央视舞台。2018年,小学员们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节”开幕式。此外,在长治学院、长治艺术学校、长子戏剧学校等举办曲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在中小学专门开设曲艺培训班,曲艺老艺人每周进行教学演示。全社会对曲艺新秀的重视与培养,促使长治曲艺事业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长治曲艺历经四十多年光辉历程,始终聆听百姓心声,彰显时代精神,紧跟现代审美风尚,众多登上全国大雅之堂的艺术成果已深入人心,长治无愧于“中国曲艺名城”“中国曲艺之乡”的时代称号。新时代,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国家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关注度与扶持度前所未有,人们要以长治曲艺为典范,坚定文化自信,把握良好时机,营造艺术氛围。同时,要加强智慧创新和艺术探索,让曲艺植根民众,触摸生活温度,屹立时代高度,打造山西曲艺事业持久焕发的艺术价值与时代魅力,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山西区域性曲艺发展与传承策略之研究”(项目编号:2018B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邓佳丽(1981-),女,山西晋中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音乐学及山西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