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2020-11-16于玲
于玲
摘 要: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培养当代大学的综合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对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意义、存在的问题、有效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音乐活动;综合能力;意义;问题;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4;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10-0110-04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最有效的活动之一。课外音乐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它是高校进行课外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实践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独特品质和个性魅力,在高校中显得尤为突出,备受社会关注。所以开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高校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
(一)独唱、独奏形式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有声乐独唱形式,有二胡、古筝、竹笛、萨克斯、黑管、马头琴、小提琴、扬琴、琵琶等多种乐器演奏形式,这种形式多数为业余爱好者,有一定音乐条件和基础的大学生。他们一般都有几年的学习磨合期,具备一定的演出功底和音乐素养,受过艺术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他们有着热爱音乐,喜爱音乐的心,具备学习音乐的天赋、秉性,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德才兼备,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也是班级和社团演出时的首要人选。
(二)合唱形式
这种形式在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常用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像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大学生合唱比赛等团体音乐活动,基本都以齐唱为主,领唱的形式或分声部的形式为辅,基本能与音乐合拍,顺利完成曲目即可,对合唱表现的要求不太高。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学校要求参与的团体课外活动之一。
(三)音乐类的比赛
音乐类的比赛是高校面向全校学生而组织的课外音乐活动比赛。如:声乐类、合唱类、综艺类、舞蹈类,这类活动主要是挖掘校园艺术人才,通过他们展现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带动大学生团体艺术活动的开展,倡导校园文化的主流。参与比赛的曲目要积极向上、活泼健康,体现新时代风貌,还有加入新的音乐元素,自编自导,多元化进行发展。对自编、自导、自演或节目新颖的节目,可适当给予加分鼓励。通过此举,可大大地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作能力等,让学生得以锻炼,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闪光点,同时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比赛演出奠定基础,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开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意义
对大学生来说,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益处有很多,种类也丰富多样,大学生自身附带阳光、朝气、活力,魅力四射,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是高等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展现大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而且课外音乐活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高校教育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加速推动下,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各高校甚至名校为提升自己品牌和影响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入。硬件设施包括学校的场地、面积、配套设施及资金支持等,软件设施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管理方式,学风、学气,外部环境,毕业率就业率,专业设置等等。而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除了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外,音乐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课程是必修课程,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学习和培养,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要想实施音乐教育,需通过音乐知识讲座或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来进行。高校进行音乐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则是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高校的活动形式多元化,主要有学校社团、各二级院校组织的社团、校园文化节、校园卡拉ok大赛、合唱比赛、迎新晚会和毕业演出等多种实践演出活动。课外音乐活动的业余爱好者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增强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理念。有助于提升本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渲染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通过与各学科专业大学生知识的交流、学习、探讨、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也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氛围。
(二)高雅音乐进校园,丰富校园生活
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的效果,如:举行声乐专场音乐会、钢琴专场音乐会、各种乐器、合唱团等专业形式的高雅艺术走进大学生的心中,一方面让大学生了解声乐和各种器乐的魅力与不同,了解他们的基础知识、发声系统、构造,作品的背景及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情感,通过欣赏专业的音乐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高雅音乐活动也在不断地在校园内举行,高校大学生更能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有一次学院举行声乐专场音乐会,在音乐会开始前,我对现场的大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对专业作品的不了解感到乏味,听不懂,甚至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听了一会就听不进去,离开了剧场,表现出厌烦情绪。在音乐会结束后,对现场留下的其他的大学生又进行了访谈,他们了解到声乐演唱的方法原来有很多种,比如声乐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等,它们的特点和发声位置都有不同,发出的音色也有很大差异,歌曲的作品风格,地域差异,东西方文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这和以往他们所接触的流行音乐是不同的,流行乐的节奏比较欢快,简单,朗朗上口,会很快进入大家的内心深处,不管是悲是喜,一目了然,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往往更易接受。少数大学生希望多多举行一下这样高雅的艺术,为喜爱此类音乐会的大学生们多一次欣赏和提高的机会。
(三)能提高大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高校课外音乐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大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他们参与的音乐活动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能充分体现参与者在音乐活动中的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即使音乐表现力差的学生,也会在活动中得以提高。音乐是跳动的音符,对音乐表现的强弱、音高的变化、节奏的变化、速度和织体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分辨能力,没有这种音乐的感知能力,就不会很好地把作品表现完美。只有通过对作品不断地理解和诠释,才能更好地展现在舞台上,提升自己的表现力。以歌唱为例,歌唱表现力是大学生在演唱时对声乐作品的完美诠释,大学生提高歌唱表现力,包括声音的技巧、咬字吐字的清晰、曲调的展现、情感的表达等,这些技巧灵活地把握好,就能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信息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高校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应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加强音乐艺术修养,像声乐作品的演唱不仅表现的是音乐艺术,而且表现的是文化理念,所以,高校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否则无法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更表达不好作品的艺术效果,很难将自己的才能提升到更高水平。要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就要了解和把握不同风格的演绎作品,把审美意识融于传统的历史、社会的风俗和习俗、音乐的情感表达中,音乐作品才能被深刻地理解。音乐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感悟的认知过程,只有不断地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了解、感悟,多听、多看、多欣赏音乐作品,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参与音乐活动多了,才能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当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之后,才能具备音乐创新的思维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为思维的想象提供空间,能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三、高校大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教育主要以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课外音乐活动常常不被重视或忽略,处于可有可无的地步。而实际上,课外音乐活动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学生在大学时代课外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他今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应引起高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教师们的关注,得到有效开展,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能将其边缘化,弃之不理。
(一)音乐知识匮乏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优秀人才的集中地,年轻有担当,是肩负历史使命,有责任、有魄力、有智慧、有勇气的一代,大多学生把精力都专注于自己所学课程专业的领域范围内,忽视了对音乐素养的认识和重视,忽视了音乐素养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具备的作用与意义,如:识谱能力弱,甚至不懂;节奏感不强,甚至不听音乐,与作品合不上;情感把握不到位,甚至无感情和肢体动作;作品的背景及内涵没有足够了解和掌握,或不懂如何处理和理解作品,都是对音乐素养基本知识了解的不扎实,不到位而造成的。
(二)审美能力不强
高校大学生应是智慧和才能为一身的,这样的大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也会由于他的出众,而受到单位及领导的重视,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吸引。但部分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对课外音乐活动表现不积极,没兴趣,不佳的心态会直接影响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的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但参与活动面比较窄,也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课外音乐活动缺少创新思维
大学生属于社会群体中高学历、高素质的人群,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是能力与知识并存的一个群体。但在课外音乐活动方面缺乏认识,缺乏创新思维,也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来指导和培训。
(四)社会功能性弱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大学校园活动其实就是人在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小社会,与中小学时代是不同的。大学时代应学会与同学间和谐的交流,相互帮助,逐渐养成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处理一些复杂而有困难的问题,对今后进入社会起到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较自私,造成同学间发生小的摩擦容易造成误会;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导致与人沟通能力较弱;有的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一样,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甚至极少数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看问题的态度比较偏激,会造成极端的危害,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四、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大学生进行音乐基础性知识的一项学习,也是培养课外音乐活动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性工作之一,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听辨、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但在我国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社会中,音乐素养不仅只是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也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所要学习和提升的,未来国家的人才需要多方位,多元化、多维度能力的人才,不能仅仅依靠本专业的学科,而忽略其他学科的重要性。而在地方普通高校中,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学科领域的占大多数,不要求每个大学生像音乐专业的学生那么专业,但作为当代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社会,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音乐素养即可,通过音乐素养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听音乐作品,可通过电视、网络、CD等方式,多参与课外音乐活动,多欣赏音乐专业学生或其他形式的各类演出,来提高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当自身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鉴賞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来。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顾名思义,创新的原意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191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把创新理论引入经济理论,创新思维是指以独特、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打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出固有思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意义的思维成果。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将对国家和社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需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課外音乐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运用大学生的思维进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创编,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一定的音乐素养之后,对音乐作品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当参与音乐活动时,会对作品有一定理解力和想象力了,会改编作品,创作作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更好的编排效果。比如合唱队的编排,从队形上编排、服装的搭配、男生女生的声音编排、渐强渐弱的歌唱效果编排、先唱后唱的编排、动作的编排、情绪的编排等等。以达到符合音乐作品的满意效果。当然除了合唱的改编外,还可以对舞蹈、诗朗诵、管乐队、小合唱、乐队、民乐队、小品、相声、舞台布置、节目的先后顺序等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编和创编。不断的参与音乐活动实践演出,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主要培养的人才,心理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具体发生的事来了解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出于对事物认识的初期和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心理上和生理上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走向成。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学习、总结的过程,缺乏经验,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改进,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需要有积极的,有正能量的,有健康的事物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中获得正确的人生导向。有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与打击,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家庭的变故、学习的压力、感情问题、师生间存在的问题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能让课外音乐活动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加深印象,还能通过歌唱、跳舞、创编音乐作品等方式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内心的忧愁,排解不良的焦虑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功能
团队合作在大学生中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综艺团队等,音乐活动的排练中,无论处于表演的哪种角色,领唱还是齐唱,主角还是配角,大家都会配合的十分到位,尽最大能力展现完美的效果。人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如果一个团队能把集体成员有效地凝聚在一起,让大家重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那么这个团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合唱,大合唱的特点是人多,集中难,如果每一位成员把团队当成自己的事,都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排练流程训练,成员都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合唱曲目完成好,演绎好,那么这个合唱团才能得到良好地发展。团队合作,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动力,提高音乐团队的整体能力;团队合作,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演唱氛围,增加大学生的演出信心和激情;团队合作,有助于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音乐团队带头人是整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音乐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带头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时代,各项能力的培养对将来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引领作用,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功能。
在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就业的重要条件,高学历低能力的状态已慢慢地被社会所淘汰,相反学历虽不是太高,但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的应用能力,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他们更注重人的实际性的能力,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能力出众的人才,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是步入社会的第一道大门,一专多能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刘建林.论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5(05).
〔2〕汤慧池.大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之管见[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6).
〔3〕徐梅.高校音乐(非专业)课外活动教学初探[J].辽宁行政学报,2007(07).
〔4〕朱晓燕,廖夏林.浅谈大学生课外音乐活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初健.对普通高校音乐活动开展的思考和建议[J].黄河之声,2011(22).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Research of Extracurricular Practical Activities o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on-music Majors
YU Li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Organiz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music practice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elegant art to enter the campus. 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 signific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ffective ways of extracurricular music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Musical Activity; Comprehensive Ability; Meaning; Problem; Effective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