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用的现状

2020-11-16解慧汪中元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信息化应用

解慧 汪中元

【摘   要】 我国在2020预计全面消除贫困。在党的号召和政策引领下,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分析了两种扶贫模式,信息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与传统扶贫模式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六位一体”扶贫战略平台的扶贫措施,该措施具有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加强管理,便于统筹规划等特点,可以加快全面消除貧困进程并巩固扶贫战果,为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服务形成有力保障。

【关键词】 信息化;精准扶贫;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0-0099-100

[Abstract]  China aims to eradicate poverty by 2020.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s,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ix integration" strategic platfor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measures, the measures can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ng poverty and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contribute to better servi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扶贫攻坚的指示为扶贫攻坚决胜收官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在2020年要扎实做好收官之年的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要更加深入,同时开展好扶贫宣传工作。

1  我国贫困人口现状

我国自成立以来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以1978年至2018年贫困人口规模与贫困发生率查阅资料制作表格如下:

截至2019年5月,在公布的名单中,贫困县数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区。在所有省份中,西藏自治区是存在贫困县最多的,其全境共有69个贫困县,全境均为贫困县;其次是贵州省,有47个贫困县;再次为甘肃省和云南省,均有39个贫困县。2019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率由8.2%下降到2%,其贫困发生率较西部地区平均下降速度迅速3.6%[1]。

2  传统扶贫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传统的扶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数据掌握不准,传统扶贫工作采用手写记录,逐级汇报的方式,面对如今已经基本消除贫困,剩余帮扶对象分布呈现散、偏、深的扶贫现状也显得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信息传达不及时,传统的扶贫工作时常采用开会,文件,电话传达,效率不高的同时也有文件遗失,调查监管不力的风险,容易造成上级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任务执行情况与资金去向难以掌控、记录。沟通不及时,传统的帮扶措施容易造成帮扶者与帮扶对象建立关系不牢靠,或是帮扶资源供给与所需有出入。

3  信息化精准扶贫

2016年中央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信息化最重要的动力就是改善民生,而民生问题的重难点就是扶贫,信息化建设便是扶贫的助手。在目前5G技术成功研发,云计算,云资源技术的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的背景下,信息化运用在精准扶贫中有显著作用。

3.1  精准识别

用更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记录帮扶对象,帮扶人员,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等数据的收集,更新[2]。

3.2  降低成本

从原本线下建立档案、审批、保存改为线上形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并且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3.3  贫困人口预测

传统扶贫工作开展时,存在潜在贫困户难以发现,脱贫人员返贫问题,这导致了传统扶贫工作一直在做减法,信息化的运用可以从数据上分析以往案例,从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中找出联系,精准预测贫困人口,加快帮扶人员的脱贫速度[3]。

3.4  信息传递快,便于管理

由于地域问题,交通不便造成的贫困或者零散贫困人口在进行帮扶时,上级很难前往实地考察,大数据在解决了信息传递速度的同时也便于上级对下级帮扶者的监管。在帮扶资金、物资流动去向方面也做到实时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间捐助的积极性,加快整体扶贫进度。

4  信息化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在看到信息化给精准扶贫带来的便利与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信息化精准扶贫所面临的问题。

4.1  网络覆盖不全面

我国目前现存的贫困地区大片位于山区或者革命老区等地形不便于覆盖网络,即使覆盖网络也很难做到稳定,容易受到当地恶劣天气的制约造成网络不稳定。

4.2  当前軟件系统尚需改良

现存的扶贫软件APP等存在功能不全,使用人群偏少,软件服务范围不广等问题[4],无法从整体上以其数据反映精准扶贫总体进度。

4.3  缺乏保障与规范

相关的软件开发需要多方位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人才支持,政策支持,法律支持,组织支持如建立各省市扶贫领导小组。

5  构建“六位一体”扶贫战略平台

面对以上问题,在一方面推进农村、欠发达地区信息化覆盖的同时也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5.1  建立历史、当前贫困人口大数据资料库

记录历史帮扶人员信息,所在地,帮扶方式,帮扶时间,脱贫时间,以及目前贫困人口数据,以大数据预测与建立最适方案。

5.2  建立精准扶贫用户平台

便于帮扶对象自主上传资料,以最快速度建立档案,精确识别帮扶对象。

5.3  建立精准扶贫一线帮扶人员平台

由于帮扶对象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很多无法找到合适的互联网终端,需要建立一线帮扶人员使用的平台,并简化其帮扶记录的保存、上传流程,提高效率。

5.4  建立手机、电脑端软件应用开发功能

此功能主要针对社会捐助,需切实做好资金流向的记录与宣传工作,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减少政府开支。

5.5  建立扶贫管理平台

设置各省市自治区管理小组,对管理区域统筹进行安排,从大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设置各级监管系统,各级向上级汇报每阶段帮扶方案、进展、结果,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及资金流向不明等情况。

5.6  建立资金、物资流向记录数据库

该数据库上至政府投入资金分配,下至民间捐助资本流向,做好资金流向数据库便于统筹规划投入方案同时也促进民间捐助资金流入,加快总体扶贫进度开展。

6   结语

构建完善的“历史、当前贫困人口大数据资料库,精准扶贫用户平台,精准扶贫一线帮扶人员平台,手机、电脑端软件应用、扶贫管理平台、资金物资流向记录数据库”的“六位一体”战略扶贫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扶贫形式,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加快信息传递效率,加强管理,便于统筹规划,可以加快全面消除贫困进程并巩固扶贫战果,为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服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钟国庆.精准扶贫下大数据运用分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 刘 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 张爱琼.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4] 蒋志强,刘 畅.APP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现状及特征分析[J].       当代经济,2016(35):28-29.

(编辑:李丹)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