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上台风“安比”强降水落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2020-11-16孙密娜韩婷婷王艳春

干旱气象 2020年4期
关键词:急流露点强降水

孙密娜,韩婷婷,王艳春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 300074)

引 言

登陆台风引起的降水常具有不对称特征,外雨带(离台风中心100 km以外)的降水一般位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且垂直切变风的散度场与雨带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1-3]。低空急流不仅使登陆热带气旋的维持时间变长,形成长时间连续的水汽通道,增强热带气旋降水[4],而且能通过影响低层风场的分布形成辐合带,从而影响中小尺度的降水。杨舒楠等[5]通过对台风“苏迪罗”降水的分析发现:低层急流和风场非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辐合带决定了台风强降水落区。段晶晶等[6]研究表明:台风“莫兰蒂”的强降水是由显著偏南气流导致的外螺旋雨带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而形成的。登陆台风降水还受到西风槽、高空急流和复杂的大尺度环境风场的影响,高空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以及与西风槽的叠加能造成显著的降水增幅[7]。

弱冷空气对降水和热带气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陈联寿等[8]指出强冷空气入侵会破坏台风的暖心,使台风减弱消亡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但如果冷空气较弱,而且主要影响台风的外围环流,则有利于台风环流加强。因为弱冷空气加强了暖湿空气的辐合,加强潜热释放,提高台风中心温度,增大台风强度[9]。冷空气侵入热带气旋外围可以大幅度增加外围及倒槽的降水[10]。中尺度数值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冷暖空气侵入热带气旋外围最主要改变的是外围流场[11],低层外围环境降温可以促进积云对流和潜热释放[12]。陈有利等[13]发现台风倒槽顶部东南气流和东北气流汇合,在这种形势下,弱冷空气参与会引发台风暴雨。另外,地形[14-15]、螺旋雨带发展[16]、水汽输送[17]、大陆前期热力条件[18]、海岸线分布、中低纬系统的相互作用[19-20]等也会影响台风暴雨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尽管前人已经对台风强降水的现象和成因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对强降水的中尺度落区,尤其是弱冷空气造成强降水中心位置移动的原因仍然缺少认识。

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在上海登陆后北上,进入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造成海河流域东部暴雨,局部大暴雨。台风“安比”在北上过程中云系完整,中心位置达40°N以北后由热带风暴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是近20 a来继2005年“麦莎”[21]和2012年“达维”[22-24]两个台风之后直接影响华北地区的北上台风,其降水影响范围更广,北上至天津后降水显著增强,且主要雨带由“安比”移动路径的右侧移至左侧,其形成机制和台风北上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特征都是北上台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围绕造成台风降水落区和强度变化的动力和热力因素展开,以期增强对北上台风降水的预报预警能力。

1 资料与过程简介

采用的资料包括:(1)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为1°×1°;(2)地面加密自动站逐小时温度、露点、风向、风速和降水量数据;(3)2018年7月23日20:00(北京时,下同)北京站探空资料;(4)2018年7月24日05:30和08:30多普勒雷达资料,天津雷达位置坐标为117.717°E、39.044°N;(5)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

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于7月22日12:30左右登陆中国上海崇明岛地区,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 m·s-1),中心最低气压985 hPa,强度为强热带风暴,傍晚减弱为热带风暴,随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经江苏、山东后继续北上至华北,经河北、天津,进入内蒙,一直维持热带风暴强度,成为1949年以来首个进入内蒙古的热带风暴。

23日20:00至24日20:00渤海西岸河北、天津和山东均出现暴雨,天津中西部和河北东北部沿海出现大暴雨,最大雨量为199.8 mm,出现在天津城市气候监测站[图1(a)]。23日20:00[图1(b)],降水主要出现在台风中心东北侧200 km范围内,降水量在20 mm以下,随着台风北上,雨带亦随之北上,且雨带由台风中心的右前侧移至左前侧,至24日08:00[图1(c)],降水中心移到台风中心西北侧,降水量增大至30 mm左右,个别站点达40 mm以上,降水范围也明显扩大,强降水仍然位于台风中心以北200 km范围内。考虑台风移动路径与台风非对称降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外雨带(离台风中心100 km以外)的降水一般位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3],而“安比”的降水分布显然与之不同,下文着重分析这种降水分布不对称的原因。

图1 2018年7月23日20:00至24日20:00地面加密自动站累计降水量(a)、23日20:00(b)和24日08:00(c)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量(单位:mm)Fig.1 The ac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of ground encryption automatic stations from 20:00 BST 23 to 20:00 BST 24 (a), the precipitation of ground encryption automatic stations at 20:00 BST 23 (b) and 08:00 BST 24 (c) in July 2018 (Unit: mm)

2 强降水非对称性成因

2.1 环流特征

7月24日08:00 500 hPa位势高度场[图2(a)],东亚中高纬度为两脊一槽型,两脊分别位于100°E和130°E附近,两脊之间的高空槽位于110°E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中心位置异常偏北,位于35°N的日本海附近,588 dagpm线北伸至45°N,使130°E附近的高压脊稳定少动且对高空槽东移形成显著阻挡作用。台风“安比”沿副高西部北上至华北中部,其位于高空槽前温度场为-2 ℃的暖区,距离高空槽后的温度锋区400 km左右。850 hPa[图2(b)],副高控制120°E以东的中高纬区域,“安比”环流中心位于华北中部,温度锋区位于环流中心西北300 km左右,“安比”仍然维持暖心结构,但是暖心与锋区位置很接近,天津以西和以北区域出现了弱的冷平流,表明在“安比”环流的外围有弱的冷空气渗透。200 hPa存在高空急流,有利于高空辐散抽吸作用,850 hPa“安比”东侧的东南风急流风速达到20 m·s-1以上,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南海和东海输送到中高纬地区,使华北中东部850 hPa比湿达14 g·kg-1以上,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图2(c)]。

图2 2018年7月24日08:00 500 hPa位势高度(黑色等值线,单位:dagpm)、温度(红色等值线,单位: ℃)、风(风矢,单位: m·s-1)和200 hPa风速大于30 m·s-1区域(阴影)(a),850 hPa位势高度(黑色等值线,单位: dagpm)、温度(红色等值线,单位: ℃)、温度平流(阴影,单位: 10-5 ℃·s-1)、风(风矢,单位: m·s-1)(b)及高低空系统配置(c)Fig.2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black isoline, Unit: dagpm), temperature (red isoline, Unit: ℃), wind (vector, Unit: m·s-1 ) on 500 hPa and area with 200 hPa wind speed greater than 30 m·s-1 (shaded) (a),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black contour, Unit: dagpm), temperature (red isoline, Unit: ℃), temperature advection (shaded, Unit: 10-5 ℃·s-1), wind (vector, Unit: m·s-1) on 850 hPa (b) and configuration of weather systems in high and low levels (c) at 08:00 BST on 24 July 2018

图3为925 hPa“安比”中心向外5个经纬距最大风速、平均涡度和中心海平面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23日02:00—20:00,925 hPa最大风速从32 m·s-1下降到23 m·s-1,24日02:00增大至27 m·s-1,虽然24日08:00又下降至24 m·s-1,但仍较23日20:00风速大。此时恰是“安比”北上经过渤海的时间,其右侧位于海上,摩擦减小可能是造成风速增大的重要原因。22日20:00以后平均涡度逐渐减小,24日02:00降至29×10-5s-1,24日08:00增至32×10-5s-1,较风速的增大滞后6 h。23日14:00与08:00相比“安比”中心海平面气压显著降低4 hPa左右,随后快速升高,24日08:00与02:00相比再次降低2.5 hPa左右。因此,在“安比”北上经过渤海的时间段内,低层925 hPa风速和涡度增大,“安比”中心海平面气压下降,表明系统的强度略有加强。

图3 925 hPa“安比”中心向外5个经纬距最大风速、平均涡度和台风中心海平面气压随时间的变化Fig.3 The variation of maximum velocity, average vorticity on 925 hPa over fiv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distances away from“Ambi” center and sea level pressure of the typhoon center

2.2 高层暖心结构

高层暖心作为台风形成的指示特征之一[8],其形成得益于眼区附近的下沉增温作用和潜热加热作用[25]。热带气旋无论是在西太平洋还是在西北大西洋,其高层均存在暖心和局地正湿度距平[26]。台风中扰动的发展与否和暖心结构的强弱息息相关[27]。

图4为沿“安比”中心所在纬度的温度距平(求取距平时用到的平均值为“安比”中心向外5个经纬距区域内的平均值)的经度-高度剖面。可以看出,23日02:00,“安比”位于江苏的海岸线附近,中心位于121°E,大陆上空400 hPa存在2.5 ℃以上的暖中心,之后高空暖心结构越来越弱;23日14:00,2.5 ℃暖中心几乎消失,低空开始出现明显冷舌,冷中心小于-3 ℃,与西部环境温度存在很大梯度;24日02:00,高空仅存在两个分裂的1.5 ℃暖中心,低空的冷中心减弱为-2 ℃,与环境温度梯度显著减小;08:00,400 hPa 2.5 ℃暖中心再次出现,这可能与凝结潜热释放有关[28-30]。李英等[31-32]研究表明,登陆台风如与提供水汽输送的急流连结,并有垂直对流发展,则会因获得潜热能量而发展,从而为降水提供稳定的环流背景,同时,高层增暖使低层减压,地面辐合增强,有利于降水增强[33]。低层-2 ℃的冷舌范围增大,冷暖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温度梯度,这可能与温度的日变化有关。因此,在“安比”北上经过渤海的过程中,高空暖中心由弱增强,低空与环境温度的差异存在日变化。

2.3 动力条件的非均匀分布

7月23日20:00,“安比”中心位于山东省西部,200 hPa高空槽前急流与“安比”距离较远,“安比”的东北侧由于气流的流出形成辐散中心,中心强度达70×10-6s-1[图5(a)]。24日08:00“安比”逐渐与槽前的西南急流接近,气压梯度的增大使“安比”北侧的西南风由20 m·s-1增强至26 m·s-1,相应的辐散中心位于“安比”中心北侧,辐散范围显著增大,中心强度也显著增强至100×10-6s-1以上[图5(b)],降水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低空东南风急流左前侧的辐合区,气流在这里交汇上升并释放凝结潜热,高层增暖,使低层减压,促进低层辐合加强,降水区的偏东风急流进一步加强,上升运动亦增强,这种正反馈作用使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大[34-36]。

图5 2018年7月23日20:00(a、c)和24日08:00(b、d)200 hPa位势高度(黑色等值线,单位:dagpm)、风场(风向杆,单位: m·s-1)和散度(阴影,单位: 10-6 s-1) (a、b),925 hPa等风速线(黑色等值线)、风场(风向杆)(单位: m·s-1)和散度(阴影,单位: 10-6 s-1)(c、d)Fig.5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black contour, Unit: dagpm), wind (wind stem, Unit: m·s-1) and divergence (shaded, Unit: 10-6 s-1) (a, b) on 200 hPa, isotach (black contour), wind (wind stem) (Unit: m·s-1) and divergence (shaded, Unit: 10-6 s-1) on 925 hPa (c, d) at 20:00 BST 23 (a, c) and 08:00 BST 24 (b, d) July 2018

23日20:00,925 hPa“安比”东南侧存在东南风急流,最大风速达22 m·s-1,急流将南海和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降水区,“安比”西北侧风速逐渐减小,风速分布较均匀,距离中心300 km处减弱至15 m·s-1,散度场的辐合中心出现在台风东北侧,中心达-64×10-6s-1,与降水出现位置一致[图5(c)]。24日08:00,“安比”东部925 hPa偏东风急流的风速增至25 m·s-1,西部风向快速转为偏北风,风速也快速减弱至4 m·s-1,散度场辐合中心西移到“安比”北侧,辐合中心强度也增强至-83×10-6s-1[图5(d)]。在这个过程中“安比”的东部尤其是海上部分的比湿均在18 g·kg-1以上,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23日20:00降水中心所在纬度37°N[图6(a)],8 g·kg-1等比湿线伸展接近500 hPa,低层比湿高达18 g·kg-1,119°E附近存在显著的上升运动,中心位于500 hPa,达-1.4 Pa·s-1,118°E以东是东南风,以西为东北风,反映了“安比”北部的气旋式环流,环流从低层伸展至300 hPa,东侧东南风显著大于西侧东北风,东南风的最大风速达28 m·s-1,辐合中心出现在900 hPa以下,散度为-72×10-6s-1。24日08:00降水中心所在纬度为40°N[图6(b)],“安比”继续北上,中心位于天津南部,东部位于渤海,8 g·kg-1等比湿线依然伸展到接近500 hPa,但是118°E 以西700 hPa以上干空气更显著,风场结构也发生改变,干区及其以下区域出现西南风或者4 m·s-1以下的东北风,这与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逐渐移近有关,“安比”西北侧的东北风逐渐转为西南风,此时,降水中心附近的辐合显著增强,中心强度达-90×10-6s-1以上,依然位于900 hPa以下。上升运动亦显著增强,中心出现在600~500 hPa,达-3 Pa·s-1以上,降水更显著,与图5(b)高空急流的正反馈作用存在很好的一致性。

24日08:00降水增强的重要原因是高空槽与“安比”环流相互作用造成动力场不对称结构。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增强,其入口区右侧辐散增强,与低空急流相互作用,使“安比”北侧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降水增强。925 hPa“安比”西北部东北风风速快速减小至4 m·s-1以下,东北部低层风速增大,使其北部的辐合增强,从而使水汽在这里辐合堆积,产生显著降水。这种风速的改变还与华北中南部的地形有关,东部为渤海海面,摩擦力小,“安比”经过时东部风力加大,其西部为太行山和燕山,下垫面高度升高,地面的粗糙度增大,风速快速减小。

图6 23日20:00沿37°N (a)及24日08:00沿40°N (b)的垂直速度(黑色等值线,单位: Pa·s-1)、比湿(绿色等值线,单位: g·kg-1)、风场(风向杆,单位: m·s-1)和散度(阴影,单位: 10-6 s-1)的经度-高度剖面Fig.6 The longitude-height cross sections of velocity (black isoline, Unit: Pa·s-1), specific humidity (green isoline, Unit: g·kg-1), wind (wind stem, Unit: m·s-1) and divergence (shaded, Unit: 10-6 s-1) along 37°N at 20:00 BST on 23 (a) and along 40°N at 08:00 BST on 24 (b)

2.4 水汽收支

分别计算23日20:00与24日08:00的暴雨区(37°N—39°N、117°E—119°E)和(39°N—41°N、116°E—118°E)的水汽收支[37]。区域内的水汽收支可以通过计算其东、西、南、北4个边界的水汽通量来分析。图7为2018年7月23日20:00和24日08:00暴雨区4个边界1000~100 hPa水汽通量。可以看出,23日20:00南边界、北边界、西边界及东边界水汽通量分别为68、80、-220和-270 g·hPa-1·m-1·s-1,经向的水汽输入比纬向小一个量级,纬向水汽通量净值为-50 g·hPa-1·m-1·s-1,说明水汽主要从区域东边界输入。24日08:00南边界、北边界、西边界及东边界水汽通量分别为-12、10、-13和-165 g·hPa-1·m-1·s-1,东边界输入大于西边界输出,纬向水汽通量净值为-152 g·hPa-1·m-1·s-1,纬向的水汽净输入比23日20:00增大3倍。

图8为7月23日20:00和24日08:00暴雨区纬向(东边界和西边界水汽通量的差值)、经向水汽通量(北边界和南边界水汽通量的差值)净值和总水汽通量净值(纬向净值和经向净值之和)垂直分布。可以看出,23日20:00,水汽输送主要出现在850 hPa以下,且经向风导致水汽净流出,水汽的净流入主要来源于纬向风,水汽通量净值在近地层达到-4.5 g·hPa-1·m-1·s-1。24日08:00,850 hPa以上经向风仍导致水汽净流出,纬向风导致水汽净流入,两者合成的结果是水汽净流入,850hPa水汽通量净值达-4 g·hPa-1·m-1·s-1,低层经向风和纬向风都是水汽输送的净流入,在近地层达-12.5 g·hPa-1·m-1·s-1,即水汽输送的净流入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低层,且净流入量比23日20:00增大近3倍。因此,造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风,对流层低层的水汽输送是降水的关键。

图7 2018年7月23日20:00(a)和24日08:00(b)暴雨区4个边界1000~100 hPa水汽通量垂直积分(单位:g·hPa-1·m-1·s-1)Fig.7 The water vapor flux calculated by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1000 hPa to 100 hPa) across four boundaries over the heavy rain areas at 20:00 BST on 23 (a) and 08:00 BST on 24 (b) July 2018 (Unit: g·hPa-1·m-1·s-1)

图8 2018年7月23日20:00(a)和24日08:00(b)暴雨区纬向、经向水汽通量净值和总水汽通量净值垂直分布Fig.8 The zonal, meridional and the total water vapor flux profiles over the rainstorm area at 20:00 BST on 23 (a) and 08:00 BST on 24 (b) July 2018

3 中尺度雨带与边界层温、湿度场分布

3.1 雷达回波与中尺度雨带

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降水回波呈螺旋状分布,最大回波强度在45 dBZ左右,降水回波的伸展高度不高(35 dBZ回波在4 km以下)(图略),小时降水量达40 mm以上,属于热带型降水。强度大于40 dBZ的带状回波代表降水最强区域,随着“安比”螺旋雨带回波向北移动,大于40 dBZ的回波范围显著增大,且位置主要位于其西北侧(图9),与强降水落区一致,降水回波的增强造成不对称降水分布的形成,下面主要讨论边界层条件对这种降水分布形成的影响。

3.2 边界层温湿场

温度和露点不均匀分布是产生天津西北侧强降水的重要原因[38],而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渗透是造成两者梯度增大的重要原因。23日20:00[图10(a)],主要降水雨带还没有影响天津,由于太阳加热作用,华北中西部陆地温度达29 ℃以上,而东南部由于受台风云系和降水影响,温度为26~27 ℃,温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形成了温度密集带,露点的分布则与温度相反,东南部由于受到东南风的影响,水汽由海上输送到陆地,露点温度为25~26 ℃,而西北部为24 ℃左右,露点温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入夜后西北部的温度由于辐射冷却逐渐下降。24日02:00[图10(b)],西北部温度为26~27 ℃,东南部温度为25~26 ℃,温度梯度减小,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反,东南部随着“安比”主体的临近,东南风水汽输送充分,露点缓慢增大,西北部的露点则开始降低,露点梯度增大,辐合区移动至天津东南部,最大辐合强度达-80×10-6s-1以上。05:00[图10(c)]温度梯度方向已经开始逆转,东南部沿海温度为26 ℃左右,西北部温度低于25 ℃,露点仍然维持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露点线分布较稀疏,辐合中心继续北抬至天津西北部,最大辐合区达-90×10-6s-1以上,此时的降水较均匀,强度也较弱。至24日08:00[图10(d)],北京中南部由东北风转为北风,说明边界层亦存在弱冷空气渗透,温度梯度显著增大,东南部沿海温度仍然维持26 ℃左右,而西北部的温度已降至24 ℃左右,露点梯度也显著增大,东部露点为25 ℃左右,西北部为24 ℃左右,辐合中心继续北抬,最大辐合区达-100×10-6s-1以上,强降水发生在温度和露点梯度大值区偏北一侧,与雷达观测结果一致。因此,24日08:00“安比”与西北侧环境场温度和湿度梯度增大,在系统抬升作用下,天津西北部出现降水中心。

图9 2018年7月24日05:30(a)和08:30(b)天津唐沽站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单位:dBZ)Fig.9 The composite reflectivity factor from Tanggu station in Tianjin at 05:30 BST (a) and 08:30 BST (b) on 24 July 2018 (Unit: dBZ)

图10 2018年7月23日20:00(a)、24日02:00(b)、05:00(c)和08:00(d)地面温度(红色等值线)、露点(绿色等值线)(单位: ℃)、水平风(风矢,单位: m·s-1)和散度(阴影,单位: 10-6 s-1)分布Fig.10 Surface temperature (red isoline) and dewpoint (green isoline) (Unit: ℃), wind (vector, Unit: m·s-1) and divergence (shaded, Unit: 10-6 s-1) at 20:00 BST on 23 (a), 02:00 BST (b), 05:00 BST (c) and 08:00 BST (d) on 24 July 2018

图11为23日00:00至25日00:00天津武清和塘沽地面温度、露点和水平风逐时变化。可以看出,武清处于强降水区,23日开始露点一直维持在24 ℃左右,12:00之后温度逐渐下降,22:00温度线与露点线趋于重合,空气达到饱和,降水开始,地面风为东北风,风速为2~4 m·s-1,24日06:00转为西北风,风速增大至6 m·s-1,温度和露点也下降1 ℃左右,午后降水逐渐结束,温度快速升高。塘沽位于天津东部降水较弱的区域,23日以后露点亦维持在23~24 ℃,但是23日夜间温度一直维持在26 ℃左右,温度露点差为2 ℃左右,空气饱和度较武清站差,23日开始一直维持偏东风,风速为6 m·s-1左右,23日夜间出现降水后偏东风增大至8 m·s-1,24日08:00转为西风,风速为4~6 m·s-1。23日夜间陆地温度下降,海洋温度变化较小,海上平台站点的观测数据显示,23日20:00武清、塘沽温度分别为29 ℃和27 ℃,A(118.41°E、38.43°N)平台位于渤海,能反映海面上的温度,此时为25 ℃,陆地温度高于海洋,至24日02:00武清、塘沽的温度逐渐下降至25 ℃和26 ℃,海上A平台的温度仍为25 ℃,海洋与陆地温度相差很小,至08:00,武清、塘沽的温度逐渐下降至25 ℃和26 ℃,海上A平台的温度为26 ℃,海洋与陆地温度差很小,因此,“安比”是暖性的涡旋系统,在北上过程中不仅携带了丰沛的水汽,同时还为下垫面提供了热量,使得降水区与环境空气形成显著的温度和湿度梯度,从而加强了局地降水。

图11 7月23日00:00至25日00:00天津武清(a)和塘沽(b)站地面温度、露点和水平风(风向杆,单位: m·s-1)逐时变化Fig.11 The hourly varia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dewpoint and wind (wind stems, Unit: m·s-1) from 00:00 BST on 23 to 00:00 BST on 25 July 2018 at Wuqing (a) and Tanggu (b) station in Tianjin

4 结 论

(1)2018年7月24日500 hPa副高脊线异常偏北,588 dagpm线达45°N,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为台风北上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同时,高空暖脊的稳定维持阻挡了高空槽的东移,使“安比”北上到40°N后仍能保持完整的暖心结构。“安比”北上至渤海,其东侧925 hPa偏东风和涡度都有所增强,中心气压下降,表明系统在渤海有所加强。

(2)24日08:00高低空气流与“安比”自身环流相互作用造成高低层风场结构的改变。 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增强,其入口区右侧辐散增强,与低空东风急流相互作用,使“安比”北侧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降水增强。在925 hPa“安比”西北部东北风风速快速减小,东北部偏东风风速增大,使其北部的辐合增强,从而使水汽辐合堆积,产生显著降水。这种风速的改变还与海陆分布及华北中南部的地形有关。

(3)23日20:00和24日08:00暴雨区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850 hPa以下,水汽输送的净输入主要来源于纬向风的贡献,且从区域东边界输入。24日08:00纬向的水汽净输入比23日20:00增大3倍,导致降水强度的增大。

(4)温度和露点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降水中心西移的重要原因,“安比”携带暖湿气流北上,其西北侧由于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渗入,温度和露点逐渐下降,其东南侧的温度和露点仍然较高,从而形成显著的西北—东南向温度和露点梯度,与强降水的落区一致。因此,边界层中尺度水汽和热力条件的差异应是此次降水预报中重点关注的因素。

猜你喜欢

急流露点强降水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2020年8月中旬成都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药厂洁净空调箱的BMS 控制策略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西一线天然气烃凝析物对水露点检测的影响
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
2014 年5 月末西藏强降水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