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新基建”扩内需 按下发展“快进键”
2020-11-14杨丛丛喻颍杰
杨丛丛 喻颍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8)
发力“新基建”是靶向精准、利好长远的战略指南,也是审时度势、动态优化的工作部署,短期将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有效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提供科学指引,中长期将为“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向创新驱动迈入“大创新时代”注入强大动力。
一、发力新基建能够增强市场信心,拉动有效投资
面对疫情冲击,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两驾已趋弱,投资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主体。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投资难成主力,制造业投资因受国内外需求下降而难以大幅提升,基建投资将成为“主力军”。
(一)“新种育新苗”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传统基建领域投资需求持续下降、带动作用逐步减弱的背景下,必须推动“新基建”的跟进补位。其一,新基建投资需求大。2020年以来,已有25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其中7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省市已发布了新基建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1]。我区2020年底将累计开通5G基站达到1.1万个,建设覆盖全区14个城市的5G精品网络。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七大领域投资需求超过10万亿元。其二,新基建拉动效应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新基建”,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技术更迭快,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会对其自身所在的领域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软硬件企业等的投资需求,“投资乘数效应”明显。以5G为例,预计2020—2025年可直接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1.1万亿元,拉动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投资额5万亿元。
表1 部分省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基建
表2 新基建对7大领域全产业链的带动效应
(二)“老树发新芽”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给稳投资装上“压舱石”
目前“新基建”投资占比较小,不足以支撑经济大盘,不能在“新基建”火热的背景下“去旧迎新”,更应该“新旧携手”“双擎驱动”。其一,新基建带动旧基建升级仍有较大潜力。目前我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等领域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升级发展需求。2018年我区公路总里程数排全国第20位,人均公路总里程数排全国第24位;南宁吴圩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全国第26位,货邮吞吐量排全国第27位,起降架次排全国第30位。新基建通过赋能旧基建升级,补齐短板需求的释放形成的发展能量预计也达数以万亿,并不低于“新基建”的发展水平。其二,新基建助力旧基建发挥叠加效应。我区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高速铁路、桥梁隧道灯方面成绩明显,但传统基建粗放式、碎片式建造方式带来较多的的效益、质量、环保问题,迫切需要新基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造为切入点,通过发挥补短板、扬长项和促升级的叠加作用,实现老基建的数字化转型,发挥带动经济的“主角”作用。
表3 我区基础设施项目与其他省份的比较
二、发力新基建能够挖掘消费潜力,扩大区内需求
消费始终是扩内需的着力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力量。新基建一方面“赋能”传统消费,推动传统消费逐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带动新型产品、新型服务的消费。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共同成为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一)加强“存量”优化,促进“消费回补”,撬动沉睡的消费能力
传统消费仍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疫情造成批零住餐、旅游、交通等传统消费全面受阻,但传统消费的“存量”不容小觑,必须进一步发挥“新基建”对传统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推动消费补偿性回补。其一,新基建为传统消费创造新场景。新基建能够为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垂直行业领域创造更多的新型消费应用场景,推动传统消费克服空间障碍,创造更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生产和服务效率更高的更智能化的服务,促进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实现对扩内需的放大、叠加、倍增效果。比如,旅游业与数字经济结合,充分融入在线导览、在线解说,依托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技术,营造“非接触式”的旅游体验新场景。其二,新基建推动传统消费线上线上融合。新基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加快推进线下实体消费“上线”,把线下的需求转移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激发线下沉睡的消费潜力。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在未来将加快推广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比如,餐饮零售通过自营、第三方APP或小程序力推线上外送服务,小型超市借力饿了么、美团、跑腿等同城O2O服务扩大线上服务范围。
(二)注重“增量”引导,推动“潜力释放”,挖掘下沉的消费需求
其一,新基建催生新消费的巨大“增量”。疫情期间,餐饮、旅游等传统消费行业遭受“断崖式”重创,一季度全区住宿餐饮业下降41.1%、交通运输业下降14.9%,批发零售业下降13.3%,但疫情期间新基建催生出无接触服务、云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消费“逆势”增长。1—2月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交易额增长近6倍;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28.3%,“空中课堂”在我区各大平台播放次数约8.5亿次,叮当快药日均单量达到平日单量的七至八倍,可见“新消费”正在破图而出,将激发巨大的消费“增量”。其二,新基建催生的新消费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新基建的逐步深入,将会推动个性化定制消费、服务化延伸消费模式的实施。以5G为例,预计2020—2025年,5G商用将带动1.8万亿元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2万亿元的信息服务消费和4.3万亿元的终端消费[2]。云计算与5G通信技术结合,将催生更高性能、更低延迟的“云电脑”、“云手机”、电子游戏等新消费模式;5G赋能交通,使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可能;5G将加速向终端用户消费迁移,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将加快普及。
表4 疫情后催生的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