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播短视频中对于拟态环境的塑造研究

2020-11-14

声屏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拟态主播媒介

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

吃播视频的起源。吃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韩国,一直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经济驱动的韩国,在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时便诞生了吃播这种真人秀节目,其节目形式通常是一个人在家里或者一个密闭的空间,面前放着一个固定的镜头,然后拍下整个吃饭的过程。随着吃播在韩国以及在国内的萌芽,大量的国内视频博主也竞相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在各大社交网站上进行视频的发布,在短时间内以现象级的速度在互联网上斩获了大量的粉丝资源。以国内新媒体社交APP: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为例。以吃播视频为主要节目的Up主有“敬汉卿”“大祥哥来了”“小翔哥”“山药视频”。截至目前,最火的“敬汉卿”在B站的粉丝数额已达到空前的862.7万,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当下许多影视娱乐圈的明星。

拟态环境的形成。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在吃播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拟态环境,即视频主播在向观众呈现吃饭的过程中以夹带解说的形式为观众呈现夸张式表演,而表演的目的在于让观众相信他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可信的。而在视频内容传播的过程中,视频的主播对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了选择性的加工,即将内容通过剪辑的手段为受众呈现,在传播的过程中试图让受众接受他为其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而这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真的是真实的吗?

吃播视频对拟态环境的构建

使人们产生错觉的“表演”。源自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行动者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某种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我们在吃播视频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像,即主播在吃的过程中极力地展示食物所给予他的感受,并且我们可以在弹幕的加持下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主播在镜头前的“表演”。有一位B站有名的Up主这样坦言:“如果我把食物吃掉了,而没有让观众感受到我对食物的感觉,那么这次吃播就是失败的。”而我们在进一步观看吃播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主播在享受过程当中的神情越夸张,弹幕互动的反应就会越激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观看吃播的时候就好像在观看一场表演,观众的反响被主播对食物的感受所牵引,食物本身所带来的刺激并不如主播怎样吃来得更深刻。进而主播便在观众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无形地创造了一个拟态环境,让我们在主播的演绎下感受到了食物的味道。

极力掩饰的“后台”。戈夫曼将人们生活中的表演行为分成“前台”与“后台”。“前台”是极力表现的部分,而“后台”则是极力掩饰的内容。短视频生硬的剪辑一直是它的一大特征,主播为了说全一句话,中间甚至会出现多次剪辑,而剪辑的手段也在吃播当中被普遍用来掩盖不便展示的“后台”。有一个极为鲜明的案例就是“大胃王吃播”,这种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吃播形式将剪辑过后的“前台”部分展示给观众,从而让观众从“前台”的展示中在大脑中对主播形成一个“永远也吃不胖”的形象。而当我们去观看央视在揭秘大胃王吃播时我们便恍然大悟,有的吃播博主以催吐的形式将刚刚吃掉的食物吐掉,或者直接将面前的食物分成好几顿来吃。但当把催吐和中间等待的时间在剪辑时剪掉,就可以为观众形成主播一直在吃的虚假印象。

看似完美的“补偿”。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补偿论”认为:人类在媒介演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理性选择。媒介的进化是人的选择的结果,能更好地满足人需要的媒介被保留下来。人类可以精化和控制媒介技术,保存和开发我们喜欢的媒介环境。吃播的拟态环境的形成是受众选择的结果。我们从来都是主动去选择我们所喜爱的媒介环境,并在接触媒介环境过程中不断受其影响。我们所形成的有关吃播的拟态环境是我们主动接收的结果,我们在相应的拟态环境中获得相应的“补偿”,这种看似完整的精神补偿实则是主播为我们极力塑造的结果,而非真实的呈现,我们受主播“表演”的牵引,被他们的意识所控制。例如,在吃播节目中有一种十分火热的类型便是大胃王吃播,这种吃播的视频形式是以一次吃掉大量的食物而得名。“我们理性的选择内容,从内容中得到补偿,又被内容所牵引。”在某平台已经被禁播的某大胃王吃播主播便以在节目中答应观众的无理要求而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比如吃垃圾、喝油等明显迎合观众虐待倾向的内容,但受众却在被“满足”的过程中对媒介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拟态环境的思考

歪曲事实的“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认为,被人们认为“足智多谋”的少数人可以左右大多数人的观点,我们在接受了吃播博主为我们创造的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他们的理念的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吃播博主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让吃播变得越来越过火。近期央视新闻发布一篇名为《央视再批畸形吃播:为博流量胡吃海塞,自伤又浪费!》的报道,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其直击的就是在无数吃播中造成的浪费行为,而我们在接触媒介时可能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自身也会化为浪费粮食的一分子。例如,在央视新闻的这篇报道中披露了一些大胃王吃播为了博取观众眼球的播出内容,其中,不乏主播为了得到观众的打赏而答应观众的无理要求。例如其报道的一位主播为了一百元的礼物而直播喝油,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打赏直播吃两斤肥肉或者一次性喝下十几瓶可乐。这不仅会对主播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是对食物的极大浪费。

消费潜力的“发掘地”。吃播有着巨大的受众市场,同时也积聚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伴随着主播在自身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中对观众的引导,可以发展成为巨大的消费潜力。直播带货、视频带货便应运而生,观众可以在观看吃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激起对主播所吃的食物的欲望。B站的Up主“大祥哥”在自己的吃播视频中经常会推荐自己在所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等,并且在视频简介的下方贴上店铺的链接。当然也有非常成功的直播带货的范例,如罗永浩、李佳琦。其直播带货为电商及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这种直播带货的形式也为疫情期间的经济恢复做出了贡献。

选择性接收。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在于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我们在观看吃播视频过程中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观看,而非一味地接受标签化了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在观看吃播视频过程中要对其中的内容做一定的思考。我们欲施加给别人观点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有关这个观点的牵引暗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这个暗示所指向的拟态环境做批判性的思考,也就是选择性地接收,在意识牵引的过程中确定自我意识的主导,而非迷失自我意识。我们将抖音短视频形容为“吸毒式沉浸”,是指我们在观看短视频时无法自拔的体验,我们沉浸其中被一直牵引着,在牵引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对其本身的思考。

结语

相关学者提出的有关媒介对拟态环境构建的理论观点在短视频爆发的时代依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其原因在于即使是随着媒介的变迁也几乎没有改变媒介“捆绑”我们的方式方法。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给观众造成的“沉浸式体验”在媒介的变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吃播便是在新媒体中利用这种方式吸引受众的节目形式。我们需要在观看的过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在复杂的虚拟环境中保持理性。

猜你喜欢

拟态主播媒介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第一次做小主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是小主播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