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米奇遇记》的坎贝尔英雄旅途结构

2020-11-14刘福泉杨冬冬

电影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雷米奇遇记旅途

刘福泉 杨冬冬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自19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学与神话学之间的相互激荡,加之对语言的结构性探索的深入,学者们发觉英雄史诗之中,存在一种相同的模式描述了一名英雄的诞生。在20世纪中期,著名的神话学研究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出版了其巨著《千面英雄》,该书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史诗、传奇、神话的对比,发觉尽管成为英雄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基本遵循着相同的结构。通过对材料的规范化,坎贝尔提出了“英雄旅途”理论,认为一段英雄故事一般历经12个过程,正如一个放大版的、戏剧版的个人成长仪式,经由这一过程,个体成为英雄。该理论影响颇大,甚至从根本上塑造了如今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因此,了解该理论的基本内涵,理解该理论如何应用于电影对增进我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创作更好的作品大有裨益。本文将先简要说明“英雄旅途”理论的基本含义,并以电影《雷米奇遇记》为例,详述其对于“英雄旅途”结构应用的得与失。

一、英雄走过的十二面向

电影不仅是当代视听艺术的技术结晶表现,更是情感唤起艺术的综合运用。“英雄旅途”之所以成为当代商业作品的主流叙事结构,正是因其能强有力地激荡起人们的情绪与唤起人们的英雄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说,“所有的英雄和将要造就成领袖的人,都有其经受考验的童年”,正如有学者指出那样,史诗英雄的叙事,就是在有意无意地重演着人类的成长经验。因而,“英雄旅途”之所以有其广泛影响力,正是因为它暗合了人们心中对于英雄的原型。荣格(C.G.Jung)认为,“原型是一种形象……他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幻想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踪影”。正是得益于前人的深层意识研究与神话学材料的广泛发现,坎贝尔才最终总结出“英雄旅途”理论。这一理论可以被浓缩为三幕的叙事结构,又可以开展为英雄所要经历的12个面向。

在“英雄旅途”叙事结构中,共有三幕,分别是“离别—启蒙—回归”。这三幕共同表征了一个英雄的一般性成长过程,即离开日常的世界,脱离原初的住所,进入自己的旅途,在旅途的过程中学习、领悟,获得象征其身份的技能、道具、关系,最后英雄解决了问题,真正成为英雄,回归了日常的生活。这一叙事结构不仅在电影、游戏、小说中是熟悉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的成长过程,大到进入某所学校、单位,小到完成某个任务,都经历了离开、解决、回归的过程,理论恰恰是深刻地根基于我们的日常之中的,因而人们能实现精神共鸣。“英雄旅途”结构中,每一幕又可以被展开为四个面向,三幕共12个面向,每一个面向都考问着英雄内心的某个缺点与疑惑,英雄唯有妥善地解决每一个面向的问题,才能够成为英雄。

第一幕“离别”中,有“日常世界—冒险召唤—拒绝召唤—导师出现”这四个面向,这描绘的是一个英雄踏上旅途之前的准备工作,他必须拥有某种使命,这种使命来源于日常世界产生的问题,但他常是犹豫不决的,因他尚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与作用,恍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这时他内心的恐惧使得必须有一个人来帮助他,来指导他。当英雄接受自己的使命,遵循导师的指引时,他就跨越“离别”进入“启蒙”这一幕了。

尽管对于自己的使命有所觉悟,但英雄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何在。“启蒙”这一幕通常与学习、领悟、历险相联系,叙述了英雄如何发挥自身的天赋。它包括“越过第一道边界—考验—进入迷宫—磨难”这四个面向,英雄在这一幕中会获得某种道具、或学会某种技能、或领悟某种天赋,但总的来说,这一幕表现的是英雄与自身天赋的结合。

在一切都准备完毕后,高潮的第三幕终于开演,第三幕“回归”,分为“回报—回归—复活—满载而归”,历经了冒险,英雄最终成长,似乎顺其自然地完成了任务,但真正的危险才刚刚来临,英雄必须让自身死去,然后复活,才能够最终完成英雄的旅途。在120分钟的电影中,这一幕常被浓缩为20~30分钟的剧情,且回归与复活的区隔总不那么明显。但这一幕中的死去与复活,其实是整个英雄叙事中的点睛之笔,人们不喜爱平淡的故事,人们更喜欢故事充满创意,甚至带有一丝悲剧意味,复活就承当了这一角色,这在电影《雷米奇遇记》中尤其鲜明。

二、雷米的英雄旅途

电影《雷米奇遇记》改编自法国作家艾克多·马洛(Hector Malot)的《苦儿流浪记》(

Sans

famile

),原著出版于1878年,以雷米为主角,通过他的视角去审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问题症状。这部作品历经多次改编,本文所选用的《雷米奇遇记》,是2018年由安东尼·布勒西耶(Antonine Blossier)执导,新生代童星玛勒姆·帕坎(Maleaume Paquin)主演。从制作阵容而言,应当说是聚集了法国影界的中坚力量。这部新的《雷米奇遇记》与以往的作品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裁剪与混合,将相关的素材进行抽取与混编,最终形成了一部符合英雄旅途叙事结构的好莱坞式商业电影。

电影全长约109分钟,可以明显地分作三幕。其中,“离别”这一幕由开头到第23分钟,“启蒙”到75分钟,“回归”包含了剩下的时间。从时长来看,这是非常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电影的重点放置于中间的“启蒙”阶段,这也往往是观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部分,符合商业片的一般做法。

在第一幕“离别”中,共有四个面向。雷米从小与养母生活在一起,每天与牛做伴,无忧无虑,这是“日常世界”。但突然,“日常世界”出现了问题,雷米的养父出事了,并且雷米被无情地告知他只是被收养的孩子,且要将雷米送回孤儿院。这时,“冒险召唤”出现了,雷米必须找到他的亲生父母,这实则隐喻的是雷米要寻找他的真实身份。毫无意外,面对导师维塔利斯的出现,雷米表现出强烈“拒绝召唤”,这一拒绝在影片中由雷米与养母之间令人伤心的别离表现出来了。最终,导师维塔利斯说服了雷米,帮助其开始接受自己的使命,影片中雷米哼唱的童谣暗指雷米要的真实身份,也是他开启真我的钥匙。第一幕就在此处落下。

有学者指出,“英雄叙事中的‘启蒙’阶段是‘隔离’与‘回归’之间的链接”,“启蒙”是主人公对于自身主体认同的可能性的反复确认,在“启蒙”阶段,主人公还会遇到不同的“离别”,因而也需要不断的启蒙。在《雷米奇遇记》中同样如此,踏上旅途的雷米,他的“第一道边界”就是由无知进入有知,雷米学习了文字,并将自己的婴儿时期童谣记忆,烙印在了纸上,这象征了个体借由文字概念而被社会化的开始。随后,雷米开始经受“考验”,他要在众人面前展现他的歌唱技巧,通过这个考验,雷米初步了解了自己的天赋所在,更俘获了伙伴丽丝的芳心。但进一步的考验随即发生,导师因为与警察的冲突,被关了进去,雷米开始孤独一人,他巩固了与丽丝的友谊,又进一步地锻炼自己,等到导师被放出来后,他们迎来旅途中第三次考验,这一过程表征了雷米逐渐地进入了“最深的洞穴”,开始全面、独立地寻求自我的主体认同。最终,雷米迎来了这场旅途的“磨难”,他们被狼所追逐,导师的猴子又生了病,经济上又十分不足。但经过努力,雷米与导师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也表征着第二幕的落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第二幕中,雷米经历了多次的“启蒙”,足以向“回归”发起挑战了。

第三幕的开头,以“报酬”为起点,在第二幕中,雷米真正完全了解了自己,因而他可以去得到他的真实身份了。雷米得到了一份报酬,他获知了有关父母的线索,踏上了“回归”的旅途。但这次回归是虚假的回归,雷米身陷险境,一路与自己的导师向外逃。最终,老师死去了,雷米也差点死在了天寒地冻之中。但还好,“复活”的阶段来到,雷米遇见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通过雷米烙印自己身份的童谣纸片认出了他,故事走向结尾的“满载而归”。影片的最后一幕以老年雷米向孩子们讲述故事结尾,通过结尾的间接提示,我们知道雷米由流浪儿变成贵族,又建立了孤儿院,同时赡养了自己的养母,且娶了丽丝为妻。一个非常团圆的“满载而归”结局。

可以说,《雷米奇遇记》这部作品,就是法国影界对好莱坞主流叙事结构的一次迎合。它严格地遵循了“英雄旅途”的叙事结构,删去了原著中较为沉重的成分,将镜头聚焦在雷米身上,较为成功地讲述了雷米成为英雄的经历。而老年雷米沐浴阳光的场景,也是作品对主流叙事结构及好莱坞价值观的迎合。

余 论

初看起来,《雷米奇遇记》似乎是一部天然地适用于英雄旅途的作品,但经过与原著的比较后,能看出电影实则对原著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动。在故事篇幅上,电影仅选用了小说中与导师流浪江湖的部分,而弃置了雷米成为童工的部分。原著是一部现实主义批判作品,因而早期的改编都是借雷米的眼与话语,对社会的阴暗与腐朽进行批判。这是原著中强而有力的主基调。但在电影中,法国社会显得那么美丽与优雅,雷米的困惑被简化为个人的身份认同,尽管这有利于套用“英雄旅途”结构,但不可避免地让作品显得有些轻浮了。其次,电影中丽丝的母亲在原著中其实是雷米的亲生母亲,他们几次错过最终才见面,而丽丝是花匠的女儿,与雷米的出身一致。但在电影中,丽丝摇身一变成为贵族,雷米与她的感情只是单纯的男女之情,也未经任何大的波澜。而电影中雷米的母亲,也只是一个没给人什么印象,最后走走过场的角色而已。这样一来,原著中富有张力的两大矛盾,就这样被消解掉了。

尽管如此,法国人依旧保有其艺术的才能,作品还有一个潜藏的英雄叙事。我们在电影中能发现,雷米的导师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原本是一个著名小提琴家,后来因错手害了自己的儿女,深感愧疚,自愿流浪江湖;在遇见雷米后,他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在面临挑战的过程中,重新拿起了小提琴,这象征了他接受并认同了自身的天赋。而最后,导师为保护雷米而死,但他的精神、灵魂都透过雷米而复活了。这样看来,导师其实是作品隐藏的英雄叙事,是暗指英雄。

综上所述,电影在适应坎贝尔的英雄结构叙事的同时,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但并未获得很好的反响。究其原因,尽管“英雄旅途”叙事是集各民族神话材料之大成,但每一个民族本身都有它自身的个性,即便是量产的超级英雄电影,也需要自己的个性。我们更关心的并不是他如何成为英雄,而是他为什么要成为英雄,如何成为英雄,正如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根基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不仅是英雄的同一个故事,也许更是同一种渴望与动机。

猜你喜欢

雷米奇遇记旅途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马”上旅途
复制爱因斯坦
不睡国奇遇记
夜晚奇遇记
节日派对奇遇记
小老鼠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