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电影产业发展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主题论坛对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的访谈
2020-11-14翁旸,刘柳
“我们谈了这么多电影技术的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企业也好,对从事电影技术的科研人员也好,我们最大的愿景是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民族的自有知识产权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朴素又诚恳的话语中,带着张伟所长对推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殷切希望。电影技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他像一位无名英雄,默默地隐藏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背后,然而却又总在最关键的时候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一如声音的出现,色彩的出现,IMAX的出现。
作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5G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热门词汇,可是5G到底是什么呢?5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不由好奇,它究竟会与电影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张伟所长。让我们来听听张伟所长的讲述: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张伟所长
一、5G是什么
所谓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简称。它的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互联。5G与4G相比,具有高带宽、高可靠、低延时、广连接、更智能的特点。
比如,一部10G大小的电影,在4G网络下下载,大约需要15分钟,但是在5G网络下下载,预计不超过10秒。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在5G网络下,用户有百倍的峰值。
除了高速之外,5G的另一大特点便是智能,就像有些专家预言的那样,未来当用户在一栋大楼里同时使用5G网络做远程手术和发微信时,5G网络可以更智能地分配,让使用5G网络做远程手术的人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更稳定可靠的网络。因此,5G的普及将赋予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撑社会新发展,拓展民生福祉新内涵,对人类生产生活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5G对电影摄制的影响
1.加速拍摄素材高速传输
数字摄影机与后期设备,以前多是通过有线来连接,未来通过5G网可以进行无线连接和现场数据传输,实现二者之间从有线向无线的转移。这提高了摄影师和数字影像工程师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使用设备传输的成本。
2.推动远程跨域协同制作
5G网络加速了电影制作各环节中电影素材的网络传输,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分布式远程跨域的协同制作,拍摄现场的合成图像等可通过5G网络远程实时传输到导演、后期/特效技术指导等,实现手机等移动终端远程审片;可实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摄制同步,颠覆现有先摄影后制作的顺序化制作流程,提高实时性和工作效率。
3.提高摄影效率
5G的应用加上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支撑,可以作为摄影师的智能助手,辅助摄影师解决摄影、对焦、测光、校色温等问题,甚至可以为摄影师提供构图建议,优化拍摄画面。
三、5G对电影发行的影响
1.提高电影发行宣传能力
在观众体验度、广泛度、多样性和针对性方面,VR、短视频等高质量体验形式和信息传达方式,使得电影宣发更生动灵活,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数据内容和数据反馈更为丰富,产生的用户画像更为清晰明确,能够挖掘更多潜在用户,为精准定位和信息推送提供可能。
2.促进影片拷贝的多渠道传输
在影片拷贝传输方面,5G建设带来社会整体网络提速,使电影拷贝以高速度、低成本的方式传输至放映场所成为可能,从而促进提升影院放映智能化。
四、5G对电影放映的影响
1.多元放映模式发展
5G能促进形成更加多元的放映新模式,构建电影放映的新生态,激活多元内容,拓展新的电影消费增长,拉长电影生命周期,培育扩大电影市场。
2.促进影院智慧放映
5G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实现影院智慧放映、无人值守放映。
3.拓展影院放映业务宽度
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解决了高技术格式电影等大带宽业务传播的技术问题,推动行业的发展,将引发传统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服务等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使得融合了4K/8K、3D、VR/AR/MR、高帧率 (HFR)、高动态范围 (HDR)、广色域(WCG)等技术特点的高分辨率、沉浸式视频内容,以及具有新奇的影像语言和视觉体验的创新应用场景成为文化消费主流,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此外,利用5G技术发展出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视频编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等,也将更加深远地影响着电影产业的生产流程、经营方式、观影方式、观影习惯,电影产品的概念也将被重新定义。
五、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相关研究项目
1.高新技术格式电影
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是指应用4K、8K、3D、4D、巨幕 (Giant Screen)、高帧率 (HFR)、高动态范围 (HDR)、广色域 (WCG)、沉浸式音频(Immersive Audio)等新兴视听技术的影片。
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在分辨率、帧率、图像采样比特数、亮度、色域、声道等方面都高于普通技术格式影片,因此数据量也远超普通技术格式影片,4G技术无法支撑高技术格式影片的传输,而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解决了高技术格式电影等大带宽业务传播的技术问题,融合了4K/8K、3D、VR/AR/MR、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等技术特点的高分辨率、沉浸式视频内容,以及具有新奇的影像语言和视觉体验的创新应用场景成为文化消费主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2.多元化放映体系研究
建立完善适合国情的多元化放映体系,为国产设备提供应用场景和部署环境,进而激发民族产业系统研发热情。新技术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提前谋划、布局、积极开展、研究实验,新技术会带动新应用,新应用推动软硬件的升级换代。中国的电影市场空间很大,多种放映的技术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并行推进,既要汲取DCI认证体系在版权保护、视听品质等方面的精华,又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影制发放技术体系,通过细分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结合国产影片和自主研发的设备来提供放映场所。
此外,我们要逐步降低对DCI技术体系和认证检测体系的依赖,可以以点播影院的技术体系升级完善应用为抓手,推进点播影院放映系统自主研发和检测认证,逐步提高放映品质和版权保护的等级,在中小城市、农村、社区、学校开展多元化因地制宜的放映试点,拓展应用模式,并逐步推进高端点播影院系统和专业影院系统的接轨,带动专业影院系统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3.构建制发放立体技术体系
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影制发放立体技术体系是指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多元化的电影技术体系。5G网络具备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技术优势,将激发多格式母版制作和多平台内容分发,推动多元化电影放映体系建设,推进该体系下核心系统、关键技术、算法模型、应用实现等研发应用,从而构建电影放映新生态,促进电影产业整体效能提升。
我国电影制发放立体技术体系应从影片类型、放映终端、传输管理等各环节出发,根据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发展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推进多平台分发和多终端播映,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互为补充,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公共互联网环境下的影片内容和版权安全。通过推动专业影院、点播影院、校园影院、艺术影院、流动电影、VR/AR/全息电影等放映模式融合发展,提升电影产业整体效能和抵御风险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观影需求。
4.构建固移融合的新型综合影片传输发行体系
该体系主要为影院和企业用户提供跨网递送和跨域影片传输服务,满足多渠道、低成本的分发业务需求。
在夯实数据分析、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拓展电影宣发模式上,坚持以用户或者服务对象为中心,提高大数据的基础分析能力,把基于准确分析获取的用户信息、偏好、媒介消费习惯等行为数据,作为拓展各类业务的基础,努力满足用户移动化、碎片化、互动化、社交分享的需求,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以及多终端接入的需求,满足用户对服务便捷性及平台界面统一性的需求,为用户、观众提供量身订作、精准放映、极致体验的服务。
5.电影云制作服务示范系统建设
电影云制作是对传统电影制作模式的创新与升级,线下制作向云端制作演进是电影制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通过开展数字电影网络化分布式远程跨域协同制作,可以创建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电影制作新模式,进而可以将国内现有 “整体小而散”的电影制作机构通过云制作平台联通起来,形成制作合力,以推动国产电影制作水平和能力实现提质升级,克服国产精品电影不能持续有效推出这个重要发展短板,进而为推进电影强国建设积极服务。
项目也正在有序地推进,在硬件方面,已经基本完成电影私有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扩容升级,其算力和存储可以支撑中小型电影制作任务;在软件方面,已经完成电影云渲染系统研发,目前正在实施推进电影云制作全流程系统、电影分布式母版制作系统的研发和迭代,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后续将启动示范应用。
随着5G移动网络的部署商用,由于5G拥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技术优势,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也将支持面向5G移动终端的远程接入、远程审片和远程交互,进而覆盖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但移动接入不会涉及所有的云制作技术环节。
六、电影工业化实验室
对于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郭帆导演成立的电影工业化实验室,张伟所长表示:高校与行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的体现,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电影标准研究将有助于结合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经验,协调科研、教育、生产的资源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提高标准技术水平,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确保电影标准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同时,期待联合实验室积极发挥产学研优势,促进自主技术创新,特别是电影关键技术与核心系统的原始创新,推动民族品牌和设备国产化发展,实现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助力我国电影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推进实施。
图片来源:电影工业化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