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摄影与创作应用—— 我对创意摄影的理解与思考

2020-11-14宋振军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码定义摄影

宋振军

一、对创意摄影的理解

和以前谈的话题一样,目前关于创意摄影没有一个通用的都能认可的定义,所以在发表观点前有必要对创意摄影做一个界定,以保证自己观点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必须认定创意摄影和摄影创意不是一回事。按中文语境理解,创意摄影应该是一种摄影流派;摄影创意是摄影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时候都是混淆着用。

其次,基于社会科学的特性,不同时代对创意摄影的理解不同。个人理解创意摄影可以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面定义。广义的可以通过字面理解为“能够拍摄出带有开创性想法(或理念)影像的摄影流派”。通俗地讲,就是同一事物,你拍摄的影像更前沿,不论摄影语言、技巧还是画面元素构成,前人都未曾使用。“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在数码普及以前基本都是这种理解。20 年前沈阳摄影家郑永波构思拍摄一幅公益广告,特意养了一只小鸟并对其训练,最后它自己能飞到雨伞的把上并被记录下来。这幅作品就是创意摄影作品。同样韦斯顿的《甜椒》、菲利普·哈斯曼的《原子的达利》都可以算作创意摄影。这时候往往借助道具、摆布等手段一次呈现,个别通过后期如中途曝光、网点剜空等手段。从1994 年出版的的创意摄影丛书包括《摄影家的眼睛》《暗房魔术师》《新潮构图》《美妙的瞬间》《光与影的奥秘》《创意的摄影》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理解的创意。

狭义的创意摄影在现阶段特指通过相机本身的特定功能(如两次曝光等)对某一事物拍摄或通过图像软件(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对已经拍摄的影像进行再加工、也可以通过多种材料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如绘画和摄影结合、行为艺术和摄影结合)生产出能传递该事物本质以外信息的影像生产过程。相对于普通摄影,创意摄影更强调摄影者和受众的主观感受。包括现在的观念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当代摄影、先锋艺术(这些概念在摄影实践中并不是并列的或包含的关系,大多数是含混的、交叉的,甚至基本没有权威的定义)等。广义的创意有的客观的,有的是主观的(如《甜椒》)。

有一个事情必须明确,创意摄影绝对不是数码摄影产生以后形成的流派,数字化不是创意摄影的必须属性,在数码前一定有创意摄影。现在人们采纳的一些技术如接片、两次曝光、通过大量道具(格里高利、王庆松)重构等手段在胶片时代已经存在并且用得很娴熟。

二、当下主要问题

不管是怎样定义,创意摄影一定有一个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创新性。问题来了,现在展出的创意摄影是否都具有创新性?“创意”具有不可重复性,即某个创意一旦公布了再使用就不是创意了。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作品就是生硬的元素拼凑、许多场景反复出现或使用、经常进行非常低级的模仿,从而导致“观念摄影无观念、艺术摄影无艺术”。

进入数码时代,很多人提出摄影是“最容易上手”的艺术。大多数场合不太关注拍摄,更寄希望于后期;不太关注想法创新,更多关注技术。对于创意摄影强调“照片艺术家必须发明他的主题,或者更精确地建构其主题”,实现创意摄影的前提是你能对你影像“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很好地把控和驾驭,尤其在拍摄和后期处理前应捉摸如何构筑自己的画面从而突出要表达的主题。当人们看到你的照片后首先思考的是你想表达啥,而不是捉摸这张照片是不是电脑p 的,否则将直接宣告你的创意失败。要实现一个很好的创意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摄影技术、了解一些摄影史甚至艺术史知识,要有“发散性”思维。

在应用方面。创意影像多用在广告、平面设计、海报上,拍了就要尽可能地应用。目前很多人的创意摄影只为了参赛获奖。纪实摄影,你现在拍了,没有获奖,当某一天你所拍摄的景象已经不在了,你的这些影像将成为重要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得重要。而创意摄影,任何人都会借鉴前人的经验并提高和延伸,所以后来的创意大多数都比前人的好。这也就决定着你的作品在发表时没有被重视,以后更不会被重视;另方面创意摄影在拍摄过程中就可能极大地消弱了影像的客观属性,所以在不能对摄影语言很好地把控情况下不要过多地拍摄创意作品,至少在拍摄影创意影像的同时也一定同时拍摄一些客观记录的影像。

猜你喜欢

数码定义摄影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数码暗房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Leica M9全画幅数码旁轴相机
摄影42℃展版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