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点灯
2020-11-13王继怀
王继怀
居住在繁华的都市,每当白昼已尽,城市里华灯璀璨,凭窗遥望浩瀚银河里闪烁不定的星辰,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乡下的老家,想起老家散发着桐油清香味的木板房,想起木板房里的煤油灯,想起煤油灯伴我走过的那段难忘的岁月,想起那个遥远的年代。
我出生在一个山旮旯里。童年时,老家不通电,人们照明用的是一盏盏大大小小、样式大同小异的煤油灯。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村里家家户户就会陆陆续续点起煤油灯,闪闪的灯光星星点点散落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如夏夜里飞舞的萤火虫,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村夜景。
我家的那盏煤油灯是父亲用一个罐头瓶、几根小铁丝和一块小铁皮制成的:一根小铁丝在罐头瓶盖处围成一个圈绑在瓶上,另一根铁丝折弯后,两头钩在围圈的铁丝上做成提手,棉花搓成的灯芯被铁皮包着,用小铁丝固定在瓶中央。我家的那盏油灯样子虽然难看,但用起来却很方便,可以挂在墙上,也可以摆在桌上。
这盏简易的油灯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馨。由于家里穷,我们兄妹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或看借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隋唐演义》,或小人书《鸡毛信》《三毛流浪记》《英雄小八路》《烈火金刚》,都只能与父母一起在那盏简易的油灯下进行。有时,全家人各自的事忙完了,我们兄妹几个也会在昏暗的灯光下,听父母讲故事,讲家族的历史,讲生活的艰辛和幸福。
有一个母亲改编过的凿壁偷光的读书励志故事,我现在都印象特别深刻。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匡衡的人,家境贫寒,为了借光读书就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从邻居家传来的光读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母亲常对我们兄妹说,她之所以常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我们兄妹多读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将来才能有出息。母亲的故事,那时我似懂非懂,但我读书却十分刻苦,让奖状贴满了我家小木屋茶屋里的那面墙。
记得有一年快期末考试了,我觉得自己功课复习得不太好,于是在父母睡了后,偷偷地把煤油灯拿到房里,挂在我床前的墙壁上,借着微弱的灯光,躺在床上复习。结果看着看着,我睡着了,煤油灯却燃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起床,我鼻子里黑乎乎的。熬了一夜,灯里煤油也基本上用完了。母亲知道后,却只让我不要再躺在床上看书,说这样对身体有害,更何况睡着了,灯没熄很不安全。然而从母亲的神情中,我也看出母亲因浪费而心痛,只是不忍心责怪我而已,我的心里別样地难过。
那时的煤油是很金贵的,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到乡供销社买其他东西都不需要票了,但买煤油却是要凭票的。记忆中每家一个月只供应一斤半煤油,如果哪家能多弄几斤煤油,村里人都认为他家有本事。村里人点灯一般能省则省,不干活时,灯芯只露出一点点,有光亮就可,感觉比萤火虫也亮不了多少。有的人家为了省油,如果晚上有月亮,一些事情就在院子里借助月光来完成。
在煤油灯下,父亲也常给我们兄妹讲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记得有一次,因为家里穷,我们三兄妹都在上学,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给我们交学费,我跟父亲说我不读书了,想跟他一起下地干活,然后跟他学木匠活。父亲听后很生气,说他跟母亲省吃节用,辛苦干活,就是希望我们多读点书,没想到我碰到一点困难就说放弃读书了。那天晚上,父亲指着煤油灯对我们兄妹说,其实做人跟点煤油灯同一个道理,只要煤油不尽,灯光就不会熄灭,做人也是这样,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说再困难也要让我们读书。开学时父母把留着过年的猪卖了,用来给我们交了学费。
油不尽,灯不灭。人生犹如点灯。父亲关于点灯的人生哲学我一直铭记在心,至今让我仍很受益。
为了让我们家的那盏煤油灯不缺油,为了不耽误我们学习,父亲想着各种办法去买煤油。记得那时,因为大山里交通不方便,乡供销社煤油常常缺货,有时一个月一斤半的煤油凭票也买不到,很多次父亲都是走40多里地的山路去邻县的润溪街上买煤油。有一次,家里快没煤油了,干了一天农活的父亲竟踏着月色去润溪街上买煤油,父亲跟售货员说了很多好话,才买回煤油。他回到家时,天都快亮了,公鸡已经开始打鸣了。
我读的是一所即便现在的百度地图APP上也找不到的小学,学校里有一位既是校长又是唯一任课教师的刘老师,父亲尊称他为先生。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家乡的小河》被刘老师在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要大家向我学习如何写作文。我清楚地记得这篇作文,他打了96分的高分——据说是他任教以来给分最高的一篇作文。下课后,先生要我去他办公室。也许是在课堂上得了表扬,于是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跟着先生去了他办公室,以为他会再次表扬我一番,甚至还幻想着是不是有作文本或小糖果之类的奖品。想不到他竟板着脸对我说:“文章写得好,字为什么写得这么差,东歪西斜的,像鸡爪一样。你把作文工工整整地给我抄50遍,明天交给我。”看着先生严厉的脸,我低下了头。
放学回家后,我在我家那盏简易煤油灯下,把作文工工整整地抄了50遍。父亲一边看着我写,一边自言自语地感慨:“刘老师真是一个负责的好先生。”那本在煤油灯下抄了50遍作文的本子,至今仍藏在我的箱底,并时常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细致、用心用力。
点煤油灯的那段岁月,我懵懵懂懂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勤劳节俭,更多地学到一些人生道理,享受了亲情的温暖。
如今,乡下老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早已用上了电灯、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有的家庭还买了小汽车,用上了Wi-Fi。煤油灯早已被束之高阁了,但我却始终忘不了老家的煤油灯,忘不了那段点煤油灯的岁月,忘不了煤油灯下的苦涩、快乐和温馨,忘不了人生犹如点煤油灯的人生哲理。
选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