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你过界了
2020-11-13梅甘·拉比特孙开元
梅甘·拉比特 孙开元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你办公桌前经过的同事忽然停住脚步,眼睛紧盯着你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看,这个举动顿时让你感觉很不舒服;或是在某次派对上,你和一位朋友的朋友聊天时,发现对方离你越来越近,你一直在向后躲闪,设法逃离。
任何人都会反感入侵自己个人空间的行为。甚至在看到别人的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我们也会觉得难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你我之间》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格拉奇亚诺说:“我们对于个人空间的下意识认知,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它还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以及对他人的评判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了解个人空间的“运作原理”,可以帮我们在必要时找到应对之法。
| 为何有一道心理红线?|
当他人的距离过近让你感到不自在时,也正是你了解自己个人空间范围的好机会。大脑中有两个区域几乎时刻都在评估自身所处的空间情况:顶叶皮层负责监控外界刺激,前运动皮层负责支配身体各部位活动。格拉奇亚诺说:“当有人‘越界时,大脑中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就会发出警报,身体会下意识作出反应,如皱眉、耸肩或躲避。这些神经元与视觉、听觉和触觉联手,一起构成了一个多感官的空间地图,可以帮人体在四周设置一个安全的‘气泡外衣。”
大脑以两种方式评估周围环境:一、观察外界标志物,如房间形状或桌椅位置;二、评估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人或物,比如,判断是生人还是朋友,或控制吃东西时叉子与嘴的距離。
这种对空间的评估能帮我们完成一些小事,比如穿过一个房间而不碰到任何物体。此外,它还有助于应对人际交往,比如它能让我们知道多远的距离可以既不失礼,又能让自己有安全感。格拉奇亚诺说:“当看到他人的个人空间受侵犯时,我们的‘气泡外衣也会躁动起来,因为这会让我们联想到,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于是大脑的这部分区域就会活跃起来。”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黛芬妮·霍尔特认为,衡量周围空间的能力对于生存来说非常重要。霍尔特的研究显示,与物体远离时相比,大脑中的顶叶皮层和前运动皮层会在物体靠近时变得更为活跃。霍尔特说:“一旦意识到有物体在附近,或正在靠近,且有可能会伤到我们,我们就会作出自保反应,比如阻拦或避开。”
| 多近算太近?|
科学家研究发现,距离每个人身体45厘米范围内的区域就是我们的“亲密空间”,这是专属于家人、爱人和好友的空间。而“个人空间”是在46厘米至122厘米之间的区域,也是一般朋友和熟人可进入的舒适区。外扩至3.66米,就是“社交空间”,与新认识的人或陌生人在此距离内交往正好。再向外则是“公共空间”,任何人处在这样远的距离都不会刺激到我们的“气泡外衣”。
不过,这些只是平均值,个人经历、文化、性格和性别的不同都可能会让这些数字有所差异。有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和受过心理创伤的人一般会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多人同坐一桌时,女性会更注意保护自己身体两侧的空间,而男性则更在意自己前方的空间。领导者和高度自信者的缓冲区较小,所以他们会更容易与别人距离过近而不自知。
| 守护你的个人空间 |
不论是在派对上被一个半生不熟的人揽住肩膀,还是在地铁上被陌生人围住,你都可以用一些策略来让自己感觉舒适一些。
肢体语言
当有人距离过近时,你也许已经本能地避开了,但你还可以选择把这种让自己反感的事情阻拦在安全区以外。当你发觉对方可能要来拥抱或是亲你的脸颊时,你可以主动伸出手与之握手。如果你发现同事有靠近之意,你可以站在一个与对方之间有障碍物的地方,比如隔着办公室的椅子。心理学家、《距离与美》一书的作者简·亚当斯说:“一般情况下,仅靠这种意为‘靠后些的肢体语言就可以帮你避开那些令人反感的近距离接触。”
委婉提示
若这位同事没能理解你的肢体语言,你还可以试着表达一下自己对肢体接触或近距离交往的不适感。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坦亚·麦农提到,类似“我有洁癖”这样的委婉提示,也是一种相对不失礼的拒绝方式。
顺其自然
如果靠近者没有恶意,并非是性骚扰或故意为之,最好的做法也许是“什么都不做”。文化习俗的不同也会影响人们的交往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学着保持镇定,并在内心提醒自己“忍一下,很快就好”。
发挥想象
在人员密集的电梯或公交车里,想和别人保持距离是不可能的。亚当斯说:“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气泡里,这有助于保持平静并感觉安全。”把身旁拥挤的人群想象成类似墙一样的无生命体,可以减轻自己对于陌生人“越界”的不安感。
直言不讳
“如果对方的近距离交往让你觉得不可接受,你完全可以明言,让对方离远一些。”亚当斯说。所以,面对“不请自来”的揽肩、触背等“越界”举动,直言拒绝也是个好方法。有时候,你的话也是一种提醒,告诉对方:别再这样了,有人不喜欢这种行为。
[编译自美国《预防》]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