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研究
2020-11-13陈晓宇尤悦邵玲智张沛然
陈晓宇 尤悦 邵玲智 张沛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就业能力。因此,要从加强教育,培养正确劳动观,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意义,对策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他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更深刻阐释。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加强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现阶段,“90”后和“00”后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期,因此,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肩负着时代育人的使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触的多元化信息和思想不断增多,对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很大冲击,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断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因此,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大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找到人生方向,逐步确立人生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有助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振兴的未来,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加强劳动教育,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潜能,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内涵,将劳动教育的实质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要义也不断丰富,各高校对劳动教育也不断重视,很多高校走在前列,将劳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但是,劳动教育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劳动教育尚未形成体系、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等问题。
1. 不能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要义
不能正确把握劳动的要义主要体现在片面的将劳动教育认定为体力劳动,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一方面会影响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让学生对劳动产生错误的看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开展造成阻力,影响活动效果。而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创造物资财富,更能够让学生在精神方面获得提升,从而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2. 劳动教育尚未成形体系
“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外生性特点——以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为推动力”。[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在家庭教育中被淡化。例如,高校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践进行劳动教育,但是仍有很多高校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顶层设计,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考核等机制尚待完善,因此,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仍任重道远。
三、新时代构建高校劳動教育实践体系的途径
1. 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马克思指出:“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将劳动教育重视起来,才能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如培养劳动教育师资,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系统的讲授劳动课程,在课程层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劳动、认识劳动,能够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劳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宣传劳动教育典型,拓展劳动教育新平台。
2.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种教育,父母对劳动的认识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劳动观。因此,父母要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家庭教育的始终,将对劳动的认真转化到实践上,社会教育在劳动观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和途径增多,思想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多,社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区别真伪、辨别是非的机会,让大学生能够探寻劳动的价值,只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形成合力,实现全方位育人,只有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才能实现全面育人。
3. 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有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强化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将劳动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要抓好第一课堂,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堂中,深入落实“思政进课堂”,将思政育人贯穿到学生课堂的全过程。二是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专业课堂中,提高动手能力,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变成课堂的参与者,将劳动意识渗透到专业学习中,让学生能用亲身经历提高对劳动的认识。三是结合学校实际地方特色,开设特色必修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剪纸、园艺等选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4. 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更好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明确就业方向,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如设立勤工助学岗,为学生在校内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不仅能减轻生活压力,更能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 李珂,曲霞 .1949 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0).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基金项目:2020年度承德市政研会立项课题(CDSZYKT-2020066)“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晓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