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商到企业家精神
2020-11-13郑砚农
去年参加舜帝节是第一次来运城,没想到运城的历史遗迹何其之多,名人轶事何其丰富,文化底蕴何其深厚,这里有盐湖、关公家庙、永乐宫、舜帝陵;尧舜二帝、吕洞宾、司马迁、柳宗元、关汉卿、柴泽民等都在这里留下生活足迹;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西厢记故事都发源于此,数不胜数。这些有的是作为旅游胜地,也有的是深度研学的目的地发挥着作用,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文明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过去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关公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公文化精神的核心是道德价值“忠、信、义、勇”的根基是“诚信”
从《三国志》到《续后汉书》再到《三国演义》和我们读到的文学作品,史记上记载的关羽不过千余字,许多故事是演义,如:“千里走单骑”“月下读春秋”“赤壁华容道放曹”等,但为什么流传至今?是人民群众把对关羽形象的尊崇和公认的正确价值观不断地叠加而成。
关公精神的“忠、信、义、勇”四个字的核心是“信”,对国家的忠,为人做事守信,对朋友(包括人民)义气,对敌人勇猛,都是建立在信任、信念的基础上。诚实、守信是一个道德社会的准则,也是企业家精神奉行最基本的底线,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经商治业的信条。晋商文化中的“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百年老店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自古以来都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广袤土壤。在国际上,201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与会代表针对全球市场环境的恶劣,一致提出了“在全球化4.0时代,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信任”。国际、国内对信任的关注,对诚信的呼唤,也恰恰说明了当今社会信任的缺失。大局之下,“信”不在,何谈忠、义、勇。
传承关公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
当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已经开足马力复工复产,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循环,以高质量的发展,以新基建的成果去面对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和不确定性,而广大企业界就要把关公文化的“忠、信、义、勇”继承和发展,把传统融入到当代的企业家精神。什么是当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习总书记在今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几个方面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局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是新时期对企业家精神的诠释,也是更高的要求。
今年,广大企业家顽强自救、迎难而上,体现出勇者本色,面对新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复工复产担当社会责任,这些都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的思想论断。现在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产品要高质量、高性能、高溢价,企业要高效率、高利润,要具有国际视野,时刻准备融入随之而来的国际市场,就更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要做具有商德的德商,关公文化和現在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蕴和源动力。
关公文化与“文武二圣”融合的深远影响
习总书记最近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
中国有山东和山西两省,曲阜与运城有孔庙和关公家庙,孔子与关公“文武二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实践的代表。孔子儒家文化的精华与关公的文化普世,在思想层面和社会层面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在世界广泛传播。据清代统计,当时是每县一孔庙,共三千余座,而每村一武庙,共三十余万座,所谓“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在港澳台地区,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关公庙的崇拜者数不胜数,据说在全世界有3万余座,仅日本、马来西亚就有1000多座,这还不算每家华人餐馆一进门的关公像。最近为冬奥的事去了张家口,在大境门一条街了解到,当时对俄、对蒙贸易最早最多的人是山西商人——晋商,而晋商的成功之道在于儒商为根源,儒商精神的根本又在于“诚信”二字,进取、敬业、集体精神所形成的儒贾相通观(亲与清的关系)和义利相通观(现代公益中的主观利他,客观利己),你很难说明是来自孔子还是关公,只能说他们是在不同的层面,相互呼应,融合释儒道的伦理精神,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影响着中华民族。
我们今天参加金秋大祭,是起源于1992年首次举办的关帝金秋大祭,至今已30年,这足以说明关公文化为人民尊崇和源远流长,以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借此机会我们也倡议在运城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关公诚信企业联盟”,作为推动中央倡导的企业精神的落实,和中国新时期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简介:郑砚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央财大新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