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林镇人物

2020-11-13涛声

百花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银匠王老板石阶

涛声

财 运

许庆生十八岁那年,柳林镇这一带流行瘪螺痧(霍乱)。他所在的许家村里就死掉三十多个人。他家最倒霉,死掉四个,只剩他一人。请郎中买药、买棺材安葬,八亩三分水田全部卖光。他原跟父亲学会种瓜,却没有田地可种,有时便帮人家种几亩香瓜,得些工钱;不种瓜时帮粮行、木行、茧行挑运货物,干杂活儿。他虽有两间旧瓦房,但没有田产,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

柳林中街杂货店老板许长生,是许庆生同族堂兄,在镇西北有块占地约一亩的老房基,满处破砖碎瓦,荒了多年。日本人投降后第三年,许长生忽然想清理出来种瓜,便雇许庆生。

许庆生挖土捡碎砖瓦时,意外刨到一个粗陶罐,装着两只大疙瘩,像元宝,只是黑乎乎,不知究竟是金是银还是铜,他决定私下请中街银匠店的陆老板看看。

天黑后,许庆生用衣服裹着两只元宝悄悄走进银匠店。

银匠店陆老板问他哪儿得来的。他说是自家屋后地基上掘到的。陆老板就着美孚灯,用板锉在一只元宝一翼锉下些碎屑,细看看,说是成色十足的好银子,两只一百两,值一百二十块大洋,能买十亩上好的水田。

值这么多钱!发财了!许庆生高兴得直颤抖,问陆老板要不要买。 陆老板说要,当下先预付二十块银洋,相当于十担稻,说还有五十多担稻存在周记粮行里,明天就去兑成大洋。

许庆生回家路上心想:这么多钱,买六亩田,再讨个老婆,能为祖上传代。他心想着西街一个外号叫“小青菜”的女人,她是中央军军官抛弃的小妾,异乡人,三十出头,长得好看,带着个十岁的女儿,生活没来源,靠街上几个老板轮着暗里补贴。她倒对他说过:“你哪天能养活我们母女俩,我就跟你过正常的日子。”他忍不住去了小青菜家,说他有钱买田了,能娶她了。她也高兴。

当天夜里,他做了个梦,鞭炮声、唢呐声、欢笑声好热闹,是他娶老婆了,竟是个白皙水嫩的大姑娘,穿戴着专门租用的凤冠霞帔,双手捧一只金黄灿灿的小元宝……他在梦里好开心。

早上醒来,许庆生眼前老闪着梦里新娘手捧的小金元宝——那是按当地风俗拜堂成亲必备的,都是从银匠店借的,一层薄银做的空心的,镀着金。他觉得奇怪,怎会做这么个梦?对了,头天晚上陆老板锉元宝,他也凑着灯看了,好像是有点儿黄。该不是祖宗托梦提示那两只元宝是金的?若真是,那财就发大啦!他越想越可能,得叫陆老板把元宝剖开看个究竟。他早饭都顾不上吃,急匆匆赶到中街银匠店。

可是太早,银匠店门还没开。许庆生只好先到东街小吃店吃早饭。经过天泰绸布店,想起这店老板刘大头早年也很穷,拆旧屋时拆到五根十两的金条,才开了这三开间门面的大店,五十多岁还娶了不满二十的大姑娘。如果两只元宝是金的,就有刘大头的双倍,还娶什么小青菜呀!该开更大的店,娶梦里那样漂亮的黄花闺女。

他吃过早饭回到银匠店,门已开,陆老板一听要凿开元宝,没好气:“你竟有这种洋盘心思!真是笑掉人牙齒!”

许庆生哪会死心?坚持要凿。陆老板只好把一只元宝放上铁墩头,拿起大凿子和短柄大榔头拦腰凿。银元宝中段有近二寸厚,凿时震得发出“腾!腾!腾”的响声,传得大半条街都能听见,引来不少围看的人。众人都很惊异,盯住许庆生问来历。许庆生咬定是自家屋后挖到的。

陆老板出了一身汗,元宝终于凿断。

许庆生拿过断元宝到亮处横看竖辨,是银白色,心瘪了,只好按前夜说定的结账。陆老板拿出十八块银洋,说粮行里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钱,只有这点现钱,答应其余的在夜饭前凑足送来。

许庆生只好暂且收下,刚要出银匠店门,许长生突然赶来,拦住他问:“元宝是我家旱地上挖到的是不是?”

许庆生一惊,强咬牙关说:“不,是我家屋后挖到的。”

“走,到你家屋后去看看。”

许庆生(尸从)了,只好让步,咬咬牙说:“一人一半,总好了吧?”

许长生问陆老板付了多少钱后,对许庆生说:“你拿了三十八块银洋就算,其余全归我。”

许庆生岂会买账!他想到了理由:“你休想!没有我挖,你一个铜板都得不到!”

许长生气势汹汹地说:“好!你不服,走着瞧!”说完走了。

于是一连串官司开始。

两人都是许氏族人。先是族长做了公断:各人六十块大洋。

许长生不服,随后找储保长,再评判:庆生伢得三十八块就该满足。

许庆生心不死,又到茶馆“吃讲茶”,请镇上有威望的储大先生当众公断:各人六十。

许长生还不服,竟请葛乡长再断。在乡公所,葛乡长坐在正中,身边站着两个背长枪的乡丁,阵势吓人。他判定许庆生得三十八块银洋已经足够,其余的款子,陆老板应全部付给许长生。还让双方签了文书,定下铁案。

许庆生的三十八块银洋,拼官司一路打点,只剩下八块,买田娶亲的梦又破了。原给许长生留的瓜秧,只能挑到街东头摆好摊子卖。

他刚席地坐下,冤家对头许长生突然走来,竟跟他搭讪:“这批秧原是为我留的吧?”

许庆生不愿搭理。

许长生并不动气:“还是到我家那旱田上种吧。”

“你发了横财,还在乎种那点儿旱田种瓜?”许庆生挖苦说。

许长生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名义上我拿八十二块大洋,不过一次次折腾,其实只剩五十块。过后想想,我们堂兄弟俩何必争来争去?不争的话各人还能得六十块呢。”

许庆生没好气地说:“你咋没早点儿这么想呢?”

“你呢?如果不争,至少三十八块一块也不会少吧。”

挑 脚

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上海等城市的“洋货”涌向乡下,乡下农副产品也销往城市,都越来越多。柳林镇店家进出货量大了,有了定期开往常州载客、带货的挂帆班船,搬运活儿也就多了。这一带称搬运工为“挑脚”。镇上的挑脚不断增多,有时活儿多人不够,有时活儿少就抢着干,常发生争执。

有个被人叫“老巴子”的,二十六七岁,个子瘦小,老被人欺得轮不上干活儿。这回东街外茧行里要挑蚕茧装船运送去苏州,老巴子事先找茧行王老板讲好,搬运也算他一个。这天他提早吃早饭,头一个赶到。茧行原只要五个挑脚,却到了六个。多了个叫长根的大个子,事先并没有说好,硬要参加挑茧,要把老巴子挤掉。老巴子不买账,跟长根争吵起来。长根自恃身高力大,就伸手对老巴子一推一搡,把他推搡得趔趔趄趄,要赶他走。老巴子宁输拳头不输嘴,骂个不停。长根就揍他,下手越来越重,揍得老巴子鼻子、嘴里都流血了还不停手。

有个叫荣福的挑脚,本是为永昌南货店挑货,正扛着扁担经过,不由停住脚看吵闹。他住得离老巴子家不远,知道老巴子家有个年近六旬的瞎眼老娘和两个还没有灶台高的孩子,全靠老巴子卖力养活,生活很艰难。荣福同情老巴子,为他不平。见长根揪住老巴子衣领,扬起拳头,要朝他面门砸去,千钧一发之际,荣福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长根握拳的那肘子:“欺弱小算什么好汉!放开他!”

长根先是一愣,随后冷冷地盯着他:“要你多管什么闲事!”

荣福松了手,轻蔑地一笑:“路不平,众人铲。”

长根放开老巴子,冷笑着说:“你想跟老子交交手?”挑明要较量的意思。

“不服就试试!”荣福立马应战。

茧行王老板怕闹出大祸,忙劝阻:“都是为要活儿干,是小事,不必爭了,今天我就多用一个人。”随后又说:“你们挑脚里最好有个头儿,每天歇工时把第二天要干的活儿排排,轮流分配,省得老难为主家。”

挑脚们都赞成王老板说的。

“你们说,这个领头的该让哪个当?”长根急切地问挑脚们,盼别人提他。

“我!”荣福不等别人开口就硬声硬气接应。

“你?”长根大有横枪立马之势,“那先得比试比试!”

王老板又忙把两人隔开,想出一个主意:“你们都要靠力气赚钱过日子,万一哪个伤了,会连累家小受苦。不如用干活儿比力气定高下。”

于是,歇工后众挑脚到徐记茶馆,定下比赛办法和规则,由几个商铺老板做中人,立了字据,当事人和中证人都摁了指印。

这比赛的消息一下传开,第二天清早,小镇上的人纷纷拥到河边码头围观。

是比挑小麦上船。小麦用麻袋装好的,有五十斤和二十斤两种,挑时用麻绳络子兜着,随挑者装。荣福和长根都找来了最粗壮最硬的扁担。

先是由长根挑,他装了二百四十斤,从河岸上走向码头,一步一步踏下十四级石阶,走过跳板踏上船头,把跳板压得微弯,船头也压得微低。他在船头上慢慢转了个身,回头又走过跳板,蹬十四级石阶跳到岸上,稳当放下担子。

轮到荣福了,他不动声色,装了三百二十斤。他弓下身把扁担搁上肩,两腿摆成坐马势,用劲儿一挺,身子站直挑了起来。正要迈步,“嘎巴”一声,扁担断成了两截。显然,没有一根扁担可以经得起三百斤。他早备了一根茶缸粗的毛竹扛棒。围观人中有好些人劝他,别意气过盛压伤身子。他一言不发,用扛棒挑起了担子。论个子他没有长根高,可他的身板阔达达厚墩墩,像是铁铸铜浇的;两条臂膀就像两条粗铁棍;两腿就如两根移动的石柱,那三百斤的担子犹如搁在一块厚厚的石碑上。他脚穿着布条编织的“草鞋”,一步一步跨下码头石阶,跳板随他移步下晃。他踏上船站定后,故意耸耸肩晃了晃担子,把船头压得连连点头,河面泛出一圈圈波纹。他稳笃笃转过身,再走过跳板蹬着石阶回到岸上,不紧不慢把担子放下,两条粗臂交错在胸前望着长根,气都不喘。

镇上人原都知道荣福从小练甩石锁,力气大,究竟大到怎样并没有数,这回一见,都惊讶不已。有人说,他是“大力星”下凡,李元霸再世。

长根脸发了红,面上掠过一丝尴尬的神色,迟疑了一会儿,突然上前托起荣福放下的担子,身子一挺,挑得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向码头石阶跨去。人们都大吃一惊。王老板发急说:“你就别再挑啦,万一弄坏身子,老婆儿子就都得跟你受罪呀!”

长根还是不听,强着要下石阶。

荣福从长根挪出两三步的样子,就掂量出他根本没能耐挑着下完十四级台阶。听王老板一说,心倒软了几分:不可怜长根,还得怜怜他的家小,便不声不响快步抢到长根前头,连冲下五六级石阶,等着长根挑担子下来。

长根摇晃着沿石阶往下跨着,荣福也一级一级往下退。长根跨出第五级石阶时,忽然一晃,担子一头拖撞到石阶,顿时失去平衡,要往下跌。眼看就要出大事闯出大祸,荣福跨上一步,双臂猛地抱住长根身子,右肩侧着往上一挺顶住了扛棒,随后就接过担子挑回岸上。长根一下瘫软地坐到石阶上,面孔发白,气喘得呼呼响……

荣福当了挑脚班头。过后,老巴子问荣福:“你怎么还帮长根?”

荣福反问:“你怎么不问我干吗要帮你?”

[责任编辑 王彦艳]

猜你喜欢

银匠王老板石阶
没有尽头的石阶
青出于蓝
银匠
银匠和铁匠
千家锁
石阶与佛像
石阶与佛像
爸爸是个大害虫
邹银匠
最后一“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