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勇:“全链条”守护健康心

2020-11-13余运西

大众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胸痛心梗心肌梗死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学会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牵头制定多项国家疾病诊疗标准和心血管专业的指南和共识,主持建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建设。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问: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目前来看,全国每年心梗的发生是否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心梗患者获得救治的情况如何?

答:从目前心梗的发生趋势来看,未来1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仍将呈急剧攀升态势。据粗略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虽然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体系不断完善,但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居民生活压力增大、饮食不健康、吸烟酗酒、作息时间不规律等致病因素愈发凸显,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也将“供不应求”。因此,真正控制我国心梗的患病率,当务之急是重视构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救治、管理这一完整的生命链条。

问:这些年来各专业协会和社会团体以及各大明星级专家,都在呼吁大家重视心梗救治。但目前来看,整体上心梗的救治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您认为影响救治成功的关键在哪?

答:可以说,影响我国心梗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体现在院前、院内、院后等各个环节。几大环节互相制约,是造成我国心梗整体救治效果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

院前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在救护车上进行对症处理等关键环节上。尤其是在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医院时,车上溶栓有效且必要。另外,如果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若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会大大提升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可见,要保障院前各环节的顺畅进行,就必须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

另外,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必须加强。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救护车与医院的心电图传输和预警。院内绿色通道的完善和院内救治流程的优化,是提升院内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胸痛中心体系建立以来我们始终重点关注的环节。院内治疗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能否获得质的飞跃。

还有,院后的二级预防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梗患者的预后。如果患者没有很好地进行二级预防,那么心梗的复发率和心梗治疗后的短期死亡率将大大提升。

问:心梗救治有“黄金时间”一说,患者本人能够掌握一些疾病苗头显得非常重要。但心梗除了典型的胸痛、胸闷,有濒死、压迫感等症状,还会有不典型症状,让很多人觉得防不胜防。在普及心梗救治知识方面,您觉得我们亟需补上的一课是什么?

答:我个人认为,让民众熟记“两个数字”和“一个中心”是当前心梗救治的关键所在。两个数字就是两个“120”。即胸痛时及时拨打“120”,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一个中心即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命绿色通道,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可靠保障。

目前我国居民对心梗的认知还有待提高。研究显示,仅43.0%的患者认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与心脏相关,而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我国心梗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居民而言,一定要对心梗、卒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无论是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抑或出现心慌、烦躁不安等非典型症状,都要高度警惕是否有心梗发生的可能。

在遇到疑似心梗症状时,一定不要慌张失措,应立即停止体力劳动,用最舒适的姿势休息,第一时间拨打“120”寻求救助。患者家属也应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或自行驾车赶往医院,如遭遇交通堵塞影响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问:从社会关注的角度看,近年来心脏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中青年骨干人群身上。最近的调查也显示,更广大的心血管病人群在农村。与传统认知中“心臟相关疾病是富贵病、老年病”这个观念相去甚远。这些年来,心梗发生的群体倾向性有了哪些变化?

答:从2005年起,我国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便持续攀升。尤其在2013年后,我国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超越城市。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农村正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灾区”。由于医疗资源不平衡、交通不便捷等客观因素,农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问题愈发凸显。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不断调整防治策略,将心梗救治重点从大城市逐步延伸至县城。胸痛中心基层版和胸痛救治单元的设立,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县城、农村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从而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延伸到县域去,最终实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全国一张网。

问: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案呼吁防治心梗,这些年的提案主题变化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反映出心梗防治现状的哪些漏洞有待堵上?

答:每年两会,心血管领域的委员们都会总结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痛点,提出整改建议并向政府上交提案。国家也非常重视心血管疾病这个“我国居民第一杀手”的防、救、治、康,每次上交提案后,委员们都能很快得到答复,合理的建议会纳入国家政策当中,力争第一时间应用于实际工作。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例明显增加。2009年至201 8年,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例数AC22.84万升至91.53万。

这几年我提交的两会提案,主要反映的问题包括以CPR-D培训为抓手,提升全民急救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建立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中心“三全模式”;推动心血管疾病中心建设,深化分级诊疗建设等。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从心梗单一救治到心血管疾病防、救、治、康一体化建设,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问:构建急性心梗救治体系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发展的核心,胸痛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和行业分别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胸痛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从行业触动政府,再由政府推动行业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政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行业也发挥出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共同探索,形成了现有的政府领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模式。

2013年9月,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及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正式进入标准化、规模化推动的历史阶段。201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提升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能力的通知》成为了胸痛中心起步阶段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2017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建设的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中心救治水平,推动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正式发布,胸痛中心的建设正式被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当中。这足以证明国家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的巨大决心和坚定信心。

为达成健康中国行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要求,2019年10月,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全面组织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在进一步加快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进程的同时,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模板大力推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管理,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全面提升心血管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问:未来几年,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答:目前,我国有超过4600家医院正在建设胸痛中心,其中1507家已經通过胸痛中心认证。胸痛中心已经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胸痛中心认证100%全覆盖。全国282个地市、州、地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实现地市州84%覆盖。全国1386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胸痛中心建设,实现县域76%覆盖,形成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

胸痛中心10年的蓬勃发展,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和救治效果的提升帮助非常显著——缩短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并节省了住院费用,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全因死亡。

诚然,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还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能够遏止住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攀升势头,我们必须继续推进我国胸痛中心全面覆盖的进程。为此,我们将围绕“一条主线”和“四项推进”继续完善心梗急救体系。

“一条主线”是指切实推进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四项推进”是指推进县域医院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推进公众科普教育及宣传工作、推进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用健康心达成健康梦,以健康梦助力健康中国,这是所有心血管行业医务工作者最大的理想。

(编辑 余运西)

猜你喜欢

胸痛心梗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梗猛于虎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