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永泰爱荆庄之美和活化价值

2020-11-13林曦1林芷芊2陈芝1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

林曦1,林芷芊2,陈芝1

(1.福建工程学院,福州 350118;2.四川大学 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爱荆庄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村口,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距今约两百年历史。因主人名鲍美祚,也称美祚寨。又因外墙砌石远看似米粒,亦有米石寨美名。

爱荆庄属于闽东地区的庄寨建筑,是福建省防御性乡土建筑类型之一。建筑平面因地势呈不规则矩形,左右两边建筑沿中轴对称但略有变化,形成规矩却不失活泼的风格。它防御、居住功能兼具,外围是小块砌石和土壤共同构建而成的高大厚重墙体,能有效抵御匪患的骚扰与攻击,捍卫家族的人身安全,维护生活稳定。庄寨内部为闽东传统院落式民居形制,房间多且功能完备,能满足大家族的生活起居需求。

从2011年起,村民们自发捐资捐物对爱荆庄进行修缮,还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于2018年11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爱荆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研究成果还是相对薄弱。在国家强调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拟从科学、艺术、历史、人文角度剖析爱荆庄之美,发掘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活化传承价值,使之为福州地区的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科学之美

爱荆庄的营建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抵御匪患,营建家族安全住所和理想精神家园,处处体现科学之美,充分反映出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一)生态美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从物质到精神都要保持和谐一致,才能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人文昌盛等。物质指自然环境,精神即人的内心世界或感受。传统哲学影响下的风水观与现代科学人居规划理念异曲同工,体现了人与环境融合的生态之美。爱荆庄坐北朝南,处于向阳坡地,日照充足,万物充盈。庄前有洋尾溪经过,水量充沛,植被丰茂,使得周边生态环境优越。前方案山、朝山重重,峰峦叠翠,虚实相间,视野开阔。左鸡髻山,右悬鼓山,后有坚实靠山,形成左高右低、后有靠背、前有开阔空间的态势。整座建筑如同端坐在吉祥的座椅上,寓意庄严、美好。物质上充裕富足,精神上愉悦舒畅,物质与精神的契合使生活于此的居民世代发展,生生不息。

(二)建构美

爱荆庄依山而建,由南向北历四级台基逐级上升,利用坡降和庄寨外的自然水系排水泄洪,保证庄寨不受雨水侵扰。悬山式屋顶利于防水排水,雨水顺屋面瓦垄、水沟汇入天井。天井东高西低,中高周低,形成水流走向。地下暗沟呈弧形,拐弯弧度小,便于排水。雨水及生活污水能通过地面、地下明暗结合的排水系统迅速排出庄寨。

建筑随地形南低北高,夏季引导南风顺坡而入,与庄内两条南北过道及中路明间通道形成穿堂风,结合四条东西走向过道,使自然风在此回旋环绕,起到防暑降温、去除湿气的作用。当冬季东北风盛行时,东北方向的高地又能起到屏障作用,挡住寒风,御寒保暖。

爱荆庄先人在正堂与后楼之间用毛块石垒砌出三级落差的花台,供种植各种中草药,为庄内居民提供绿色保健食品。三级落差的花台,不仅具有视觉的轻巧美感,还增强阳光照射、大气流动,有利于爬藤植物的生长,提高了单位产量,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功能美

>图1 封火墙

>图2 木雕帐幔

>图3 爱荆庄大门

爱荆庄占地面积3587平方米,建筑面积5293平方米,共有两层316个房间,集居住、防卫、劳作、私塾、家祠等多种功能,能实现居民生活稳固、平安美好的人生愿景。

整座建筑布局符合传统规范。中轴线上分布着居住和公共空间,凸显崇高地位的家祠位于最高处。书斋处于环境优雅的东南侧,适合读书做学问。四周护厝、扶楼、前楼、后楼、侧厅等依次排列,作为厨房、储物及劳作的空间,在战时还可以拓展成储备战争物资和关押囚犯等功能。建筑东南角天井处设置一口水井,供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东西两边设置的大通沟,不仅用于排放生活污水、雨季防涝泄洪,还兼有饲养家禽、家畜的功能,给家族日常提供肉类食品。天井中的大型陶水缸、陶盆等收集雨水,用于养殖花卉和金鱼,平时美化环境,增添生活情趣,更有防患火灾以备不时之需的功能。

外围寨墙高7.6米,底部厚达2.8米,上部用夯土砌筑,下部为河卵石垒砌,围护固若金汤。建筑西南与东北角各建有一座三层铳楼,铳楼墙面开有瞭望孔和射击口,便于观察和反击侵犯之敌。对角铳楼较四角铳楼从人力、物力及工期方面都更经济,而且实战中能兼顾周全,避免在激烈战斗中受己方炮火误伤。二层设跑马道,环绕全寨,串联楼上楼下,方便居民日常通行。如遇匪患侵扰,还是联络信息、运送物资、调度战斗兵力的立体化攻防设施。

二、艺术之美

中国古代园林创造有三种功能,一是使用功能,二是审美功能,三是涵泳生命的功能。这三种功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爱荆庄的营造,它们相辅相成,并以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理想趣味在建筑空间中予以呈现。

(一)造型美

爱荆庄建筑内部设有厚重封火墙以隔断火患,然而在实际观察中,这些厚重封火墙却给人轻盈、优美的感受。首先,封火墙外形多样,有弧线形、折线形、马鞍形等组合变化。墙帽用灰瓦交错排列覆盖两面坡,造型像古代战衣铠甲或动物鳞片。中脊上又叠压砖块,既有压实瓦片起紧固作用,又可丰富线脚装饰层次。纵向封火墙两端分别作“龙蛇燕尾翘”和“如意头”造型,如巨龙穿梭于海面,又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横向封火墙两头皆作“龙蛇燕尾翘”,中间平缓下凹,两端逐渐起翘,犹如大鹏展翅翱翔,形象沉稳优雅。其次,为保护墙体不受风雨侵蚀,在墙帽下方的土墙壁上覆灰瓦片,每片瓦中央以竹钉锁定,竹钉及瓦片接壤处皆涂抹白灰泥浆,既是固定又是装饰,酷似古代战士所披铠甲(图1)。封火墙厚重、结实,富有装饰美感,一方面像钢铁战士护佑居民,给他们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去实现驱邪避灾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给深宅大院的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爱荆庄采用悬山式屋顶构造,屋面呈人字形,坡度平缓但出檐深远。因地势渐次抬升,使建在东西向跑马道上的屋顶不断跌落,形成错落重叠。又由于东西两边地势略有不同,形成一定的高低变化,屋檐的尺度也宽窄不一,远观如两排大雁飞翔于蓝天,大小、高低有序组合,形象简洁富有动态感,具备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雕饰美

爱荆庄的雕饰主要有木雕、石雕,是福州地区传统雕刻技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与发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乡土文化、当时社会审美时尚的结合。

木雕雕饰主要分布于建筑的斗拱、门窗、轩廊、雀替、柁墩、插屏门、匾额、补间铺作以及家具等,工艺以剔地为主,包含透雕、圆雕、镂雕,辅以压地隐起、减地平钑与素平等多种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木雕材料为杉木,材质较软,纹路清晰顺直,利于雕凿和艺术表现。经雕琢的木材不施油彩,天然木质纹理、结疤与雕饰题材合二为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石雕雕饰主要分布于建筑的柱础、进出水孔等,工艺以线刻、浮雕为主,手法自然、大气,浑然天成。

雕饰的内容有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故事、瓜果花卉、吉祥文字、禽鸟瑞兽、几何纹样等,也有当地的乡土文化题材,如通天窗的设置和造型、门帘帐幔等,都成为主人追求世代平安和为人处世的教化内容在居住环境中的审美表现。

石雕造型简洁,不拘泥于细节,具有粗犷的气度。中轴线上的檐柱柱础、太师壁的柱础稍微复杂。檐柱柱础呈宽扁的花瓶式,太师壁的柱础前方后圆带座脚,表面均只雕刻简洁的浅浮雕图案。其他柱础以石鼓造型,皆为素作。而中轴线外的檐柱柱础更为简单,多为圆柱形,表面还留着粗粝的砍凿痕迹,传达出“无刻意做作乃佳”的艺术真谛。

仿织物帐幔形式的木雕挂落是庄寨建筑装饰的特色(图2)。爱荆庄的宅屋门上普遍安装木雕帐幔,内容、形式统一,雕刻工艺娴熟,造型形象生动,营造出张灯结彩的喜事气氛。木雕帐幔较织物帐幔有牢固、易于清洁等优点,可以时刻营造节庆氛围,不仅丰富、美化建筑空间,还有驱邪纳吉的精神抚慰作用,无疑给身处社会动荡年代的人们带来生活的乐趣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历史之美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历近两百年的爱荆庄古朴味浓,是现代人探究区域的社会历史变迁、乡土文脉、建筑个性及风情民俗的最好样本。

(一)沧桑美

远看爱荆庄,犹如身披古代服饰的老人,与周边的新式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的传统本色和个性如诗如画,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雄姿。走进爱荆庄,台明地栿、柱础石栏、进出水孔等石作,经风吹雨淋、人为使用,已经没有了初始的棱角,表面细腻光滑,如同具有丰富阅历的老人,变得平和、深沉。门扇窗户、木柱轩廊、梁枋挑檐等木作,虽清水素面不做精细修光,然而经过岁月的洗礼,木质表面氧化沉着的色素和天然纹理,如同老人的青筋凸起,闪烁着饱经风霜的辉光。垒石墙、灰瓦片、封火墙等土石工程,屹立不倒,苍老斑驳,呈现坚毅的性格和拟人化的想象空间。整座建筑古拙素朴,处处留有时光的印记,诉说着庄寨的经年变化和光阴故事,它的沧桑之美醇厚悠远,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品味。

(二)价值美

爱荆庄就像一本厚重的著作,蕴藏着大量的历史物证,详细记录着历史文化信息。我们从族亲留存的大量阄书资料及建筑形态、格局中,能发现清朝晚期闽东地区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乡族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内外因。从门牌匾额、庄内书斋、书法题刻及先祖画像等文物,能感受到庄寨主人尊重女性、崇尚教育,特别重视女性教育的优良家风。从建筑造型、材料、工艺、内在结构及建筑装饰中,能窥见闽地传统建筑的建造理论、匠作特色、实践经验及艺术精华。从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创造人居环境方面,能读懂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和经验。爱荆庄的历史文物价值深挖不绝,引人入胜。

四、人文之美

爱荆庄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信息,展现出超越时俗、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家风美

尊重女性,爱戴妻子。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严重,造成妇女普遍地位低下。古时男子谦称自己妻子为“拙荆”,“荆”代表妻子,意为“自己的妻子”。但鲍美祚却尊重女性,爱护妻子,将庄寨题为“爱荆庄”(图3),就是公开向世人表白对妻子的爱戴和尊敬,也起到表率作用,希望家族成员及后代都能传承爱护妻女的家风。

重视教育,倡导男女平等。鲍美祚的妻子人称美祚嫲,她知书达理,重视子女教育,强调“孩子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庄寨内设私塾,聘名师授教,让男孩女孩拥有同等学习机会。美祚嫲经常晚上亲自给女孩授课,传授传统文化、礼仪等,被乡里人称为“媳妇斋”。鲍美祚夫妇还将重视教育内容写入阄书,使勤勉好学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二)传说美

传说能缔造精神信仰,给予人们强大的心理动力,因此每座庄寨几乎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爱荆庄的故事更是远近闻名。美祚嫲虽容貌平平,却聪颖过人。传说她刚嫁入鲍家时,鲍家家境贫寒,养的一只母猪还不产仔,但她坚持喂养,善待生灵。后来母猪不仅产下众多猪仔,还神奇地引她找到埋于地下的一瓮白银,加上勤劳与智慧,鲍家从此人丁兴旺、富甲一方。美祚嫲能明辨是非,富有人格魅力,与乡绅无异,在家族、乡邻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大到兴建庄寨、族人教育、财产分割,小到邻里纠纷、乡邻经济扶助等传奇轶事,无不是对她品行能力的正面渲染,俨然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高大光明的女神形象,成为爱荆庄的精神领袖。

五、活化传承

爱荆庄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环境下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母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及学术界重视研究、弘扬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珍惜它,积极探索和实践保护文明、活化传承的方法,使之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首先,设立教育基地,弘扬传统文化。爱荆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物,把它设置为教育基地,可以直观地传播传统文化。我们通过它的选址、环境利用,分析传统风水文化与现代生态保护和利用的同一性、科学性。通过建筑形制、比例、装饰语言等解读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境界和创造精神,了解在社会动荡年代,审美文化还是人们抵御灾难、顽强生存的精神动力。通过建筑构造、材料运用等,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智慧与精髓……利用爱荆庄优秀乡土资源,活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践行文化自信具有现实的意义。

其次,打造优良家风家习教化场所。通过修旧如旧,恢复爱荆庄原貌和生活场景,在庄内适宜空间展示文物、图片等资料,传播爱荆庄的家风家习和智慧。安排讲解员给参观民众介绍文物资料,如对门牌匾额、阄书等进行分析、讲解,分享乡邻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良家风家习和传统伦理教育教化,对新时代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启示作用。

第三,成立传统工艺传习所,丰富现代人业余生活。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还可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传统手作的“慢生活”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成为人们追求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价值所在。当地传统木作、竹制工艺等通过艺人传习,既能增加艺人的经济收入,又能保护、传承并发展民间工艺,繁荣乡土的文化艺术事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产业。

第四,建设影视、绘画基地。爱荆庄外观雄伟,内部错落有致,周边环境优美,不同时节又各具风韵,是摄影、绘画表现的好素材。庄寨内外也是拍摄古装剧、Cosplay的理想场所。对庄寨内外进行布置、配备道具等,给影视剧组、Cosplay爱好者、游客等提供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利用特色庄寨民居场景,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对古建遗存价值宣传、保护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等各方面都大有裨益。

六、结语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独特的乡土文明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并在当代的文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科学、艺术、历史、人文角度剖析爱荆庄之美,认为它是福州地区可资利用、独特优秀的乡村资源,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挖掘,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实践,从而使古建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步入良性循环,为福州地区的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