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的影响
2020-11-13蓝秋梅罗翠娟杨慧欢李少媚
蓝秋梅 罗翠娟 杨慧欢 李少媚
肠梗阻是指因各类因素所致的肠内容物在肠道中运行受阻,肠内容物难以顺利通向远端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呕吐为主,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应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疗效较好,然而由于部分患儿在面对治疗时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3]。家属与患儿相处时间最长,也是患儿最信赖的对象,通过积极调动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知,从而借助家属的力量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帮助患儿尽早康复[4]。本研究探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68例,纳入标准:符合不完全性肠梗阻诊断标准[5]:具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停止、排便停止等症状,腹部平片提示肠管扩张、阶梯状气液平面;有保守治疗指征;年龄1~8岁;均接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腹膜刺激征;有手术指征;合并有心、肝、肾、肺严重障碍或恶性肿瘤;伴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有继发严重感染、生命体征不稳定。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8岁,平均(6.74±1.31)岁;发病时间5~21 h,平均(9.67±2.14)h。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 1~8岁,平均(6.86±1.25)岁;发病时间5~23 h,平均(10.23±2.35)h。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嘱患儿禁食水,行胃肠减压,协助患儿排便,指导其家属以顺时针方向为其轻柔腹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监督患儿完成治疗,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与家属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病情评估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并向家属解释说明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与家属建立合作互信的良好关系,向患儿与家属介绍负面情绪、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行为对治疗的影响,解释严格按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引导家属积极配合、参与到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患儿的护理工作中。(2)疾病知识指导。成立健康教育小组,了解患儿身心、家庭及经济状况,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指导。向其普及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诱因以及临床症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向家属讲解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的原理、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方式主要有口头讲解、疾病知识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与家属一起制作一系列卡通图片,以儿童愉悦的方式告诉患儿不要害怕,让其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并以儿童易懂的语言告诉其如何配合医师和护士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才能尽快解除疼痛和不适的症状,交流时要细心、耐心,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3)心理指导及情感支持。详细告知家属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纠正其对治疗的错误认识,消除其对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及后续护理工作存在的担忧及不安。由于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对医护人员以及治疗仪器易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应鼓励家属与患儿多沟通、接触,密切了解患儿生理及心理变化,向患儿解释治疗的过程,可通过抚摸、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法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家属在精神、情感上给予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以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4)护理专业知识指导。指导家属正确协助患儿排便,由护士演示后让家属进行操作练习,直至家属完全掌握为止。在治疗期间可根据患儿爱好播放其喜欢的动画片或音乐,以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用药指导。向家属详细介绍相关药物名称、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时,家属协助医护人员将中药理疗贴贴于患儿合适部位,期间安抚患儿,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6)抚触指导。护士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抚触及按摩,动作应轻柔,期间注意应不断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使其心身放松,减轻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两组患儿均连续护理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各症状体征缓解率,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停止排气。(2)采用医院自制的心理主观感觉量表对两组患儿的心理进行主观测试,该量表将患儿心理状态分为心理不稳定、不愉悦、恐惧3种。每种分别对应7个条目,该量表主要评估内容为针对患儿的表情、肢体动作、与护士的互动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理应激反应程度,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0,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0.73、0.72。(3)比较两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依从性由家属和护理人员共同评价[6],分为依从性好(患儿能配合进行治疗及护理措施,无明显抗拒反应)、依从性中等(患儿有抗拒反应,但经过干预能顺利进行治疗及护理措施)、依从性差(患儿对治疗及护理措施均有明显抗拒反应或行为)。(4)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于干预结束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8份,回收有效率100%。
2 结 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率比较 例(%)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不稳定、不愉悦、恐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心理状态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传统常规护理是由护士做出护理决策,属于单向性护理行为,因而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利于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治疗的积极性[7]。近年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渐渐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双向性护理活动,能够充分体现护理模式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理念。这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为家属提供疾病知识、饮食习惯、心理干预等全方位的指导,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中的一种模式[8],改变了既往“填鸭式”的护理教育模式,通过护士指导、家属参与及患者配合等方式,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配合度,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还能够增进医患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且对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时所使用的治疗仪器较为陌生,容易对医护人员及治疗环节有一定的紧张、恐惧情绪,仅靠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有限。家属与患儿相处的时间最长,且患儿对家属往往更为依赖、信任,通过家属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更佳,患儿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提升患儿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宁雪梅等[9]认为让家属参与到患儿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激发家属参与护理的意识及行为,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的缓解率、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更佳,表明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可能原因如下:(1)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疾病认识有限,患儿对治疗的认识主要源于家属的讲解,对照组中行常规护理时可能忽略了向患儿及其家属传递有效的护理信息这一环节,使得家属与患儿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护理,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差,而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家属掌握了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并将其及时告知患儿,因而让患儿更愿意配合治疗[10]。(2)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多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使患儿感到十分难受,因而对疾病产生了负面情绪,而家属是患儿最信赖的对象,家属对于患儿的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更为了解,能够为患儿提供更为舒适的护理,减轻患儿抵触情绪,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11]。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的护理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这是因为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家属的有效互动,达到了护患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目的,增进了护患感情,从而提升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对顺利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升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